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明清两代,宁夏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门有着历史性进步,其间商业贸易最赖集市的交换与流散。遍及宁夏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贸易,在宁夏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旧志为主,追述了明清时期宁夏集市贸易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3.
现代官僚制组织的本质和特征及其实在的社会建构方式是理解和说明现代官僚制行政伦理的两个基本方面。现代官僚制的行政伦理是以非正式制度的形式出现的、内在于官僚组织的逻辑和规则并实际起作用的伦理。它作为由社会建构的观念,是官僚制组织的本质和特征的反映。官僚制组织的行政伦理属于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农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开垦,尤其是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但过度的开垦也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安徽沿江地区芦洲分布集中,明清时期,这一区域的芦洲不仅得到全面开垦,而且开垦规模较大。芦洲的开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扩大了耕地面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过度围垦,从而造成了江面变窄,江道面貌改变以及水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洪灾率次增加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建一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3-26
明清海疆政策是针对当时东南沿海的客观形势变化而制定的,以消极防守为指导思想,为统治者的政治总目的服务的。其一是明清的海禁,其二是防务重心南移。海疆政策的实施,基本上达到维护海疆安定的效果。但此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使原有的海洋经济衰退,沿海社会经济惨遭破坏,同时使敌对力量加大,增加了海防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世界,女性、特别是下层社会的劳动妇女,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牢笼,勇敢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在信仰主义领域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践履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计丹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4):89-92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书院鼎兴,嘉兴地处苏杭腹地,地方上的书院活动兴盛,虽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其发展过程是江南书院历史走向的一种缩影。嘉兴地方上书院的萌发、发展和成熟都不是江南书院中最早的,这与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辐射密切相关,其集中萌发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不可否认的是,明清时期嘉兴地方书院仍是江南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起落,其发展和历史走向经历了“抑制—扶持”的反复过程,究其成因可归结于“专制统治与人才培养”之间阶段性矛盾的一种调和机制,它是时代境遇下“专制与取才”矛盾调和物,其对地方上人文环境发展、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徽不成镇——明清时期的徽商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崛起于明代中叶的徽商,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艰辛的开拓精神、灵活的经营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富甲一方的地域性商帮。徽商活跃在祖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局面。徽商有力地推动了明清时代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多元的文化生活,在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多彩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外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估计过高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与战国秦汉、唐宋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诸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广度上,但由于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停滞或下降。文章还试图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的条件下比前代有超越性发展的“悸论”作出解释,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并没有真正割断其自然经济的脐带,脱离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轨道,因而也没有能够导致“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民国肇始,代议制初历实践,已然弊端尽显.章太炎在《华国》刊文主张恢复科道制,寻求消除代议制弊端的办法.《甲寅》复刊,在章士钊主导下,有关恢复科道制的讨论持续数月之久.在说明恢复科道制主张时,阐释者专注制度功能,呈现政治功利的一面,暴露出系统性思考不足的问题.持异议者,虽以政治理想主义立论,质疑恢复科道制主张的动机和可能性,但在代议制实现的途径上,却转求当政者的政治自觉,不免落入一场政治空论.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文论家揭示出审美领域中艺术理性的四个性能维度,这就是求同性、主常性、有穷性、求善性维度。四个性能维度审美标格同一,整合性地标示出认识论、价值论、审美论的意义祈向。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明清之际西学译著文献的翻译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译著活动主要由传教士与我国学者合作完成;翻译以“达意”为主要原则;文献编译融合中西,中方学者取舍标准视其能否经世致用;译笔风格多样,不乏佳作。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生活和理论表述两个层面上观察,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儒家价值观展现出"僵化"、"求新"和"转型"三种态势."僵化"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批批僵硬的腐儒和大量妇女"残酷"的守节现象;"求新"则表现为"情"、"欲"等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肯定;"转型"则展现为"走向近代"和"走向整合"两个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的"转型"关联着今天人类的价值观转向.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得到较大规模的传播,中国传统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与基督教神学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碰撞.西方传教士们认为,上帝(天主)是世界的真正本原,上帝是唯一的创造者;新儒家则认为,太极乃世界的最初动力,阴阳的律动和动静的和谐是世界生成的根本机制.这样,儒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和基督教神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便有了巨大的差异.新儒家的思想对基督教神学基础有着颠覆性的威胁,传教士便把新儒家看做自己的劲敌.不过,双方诉诸笔墨的论辩方式,对跨文化交流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中国:青楼女子、两性交往及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社会中,涌现出了大量情色小说或言情文学,包括文人笔记、俗谚歌谣、闺房秘笈、医家养生等媒介,也有十分丰富的关于当时城乡民众的家庭日常生活与私密行为的描述,其中不乏写真的内容,反映了时人在两性交往和生活中的开放程度。透过文人们的若干记忆,可以略窥当时日常生活中青楼、闲房、内闱这三大重要的空间及其代表的生活环境,粗略地展示以文人、风尘女子为主的人生情怀及其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商人会馆大量涌现,这是商帮形成的重要标志.商人会馆是各商帮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根据地,凡会馆建筑、会馆的文化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