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14世纪,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郑廷玉创作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看钱奴》,塑造了虚伪、刻薄、吝啬的“看钱奴”贾仁的形象。300多年后,在法国杰出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笔下,也出现了以贪婪、无情、吝啬著称的阿巴公——讽刺喜剧《悭吝人》的主人公——这个典型的“悭吝人”。东方的“看钱奴”,西方的“悭百人”遥遥相对,而又惊人相似;仔细品味,虽异曲同工,但也同中有异。本文试图以《看钱奴》和《悭吝人》为例对中西古典戏剧作粗略的比较,透过戏剧文学现象,在横向比较中,以初步探讨中西古典  相似文献   

2.
<正> 《悭吝人》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揭露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本性的喜剧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阿巴公的形象,藉此对资产阶级作出了有力的针贬。该剧于1668年公演时,观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兴趣。初演时,布瓦洛天天到场,看得开怀大笑,逢人便说:“好戏,好戏!”三百年来,这出戏一直是莫里哀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成了风靡世界剧坛的不朽名剧。关于阿巴公的形象,历来就有争论。普希金在称赞莎士比亚时就曾用莫里哀的《悭吝人》作陪衬,他说:“莫里哀的守财奴是吝啬的——但只仅仅如此而已;莎士比亚的夏洛克一方面是吝啬,而在同时又很机敏,有复仇心,喜爱子女,头脑聪明。”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的剧坛上,有着这样两个著名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一个是极其贪欲的吝啬鬼,歹毒的高利贷者,而且又是由于受污辱而自暴自弃,极力反抗的犹太人;一个是以贪婪和吝啬为绝对情欲的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这就是世界著名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和莫利哀在他们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和《吝啬鬼》中刻划的两个吝啬鬼的形象——夏洛克和阿巴贡。莎士比亚和莫利哀虽然处在异时、异地,但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各自所刻划的两个形象,既有共同点,又有相异之处。既反映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阶级本质,又表现了夏洛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稀金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堪称吝啬鬼的著名典型。他们生长在不同国度、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既有突出的共性 ,也有鲜明的个性。为此 ,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论析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的《吝啬鬼》一剧,塑造了阿尔巴贡这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吝啬鬼形象。本文剖析了阿尔巴贡的“贪财”与“吝啬”的双重特点,有力揭示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爱财如命的本质和资产阶级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展示了莫里哀描写性格的喜剧特色。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吝啬鬼和东方的看钱奴——试论葛朗台和贾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也妮·葛朗台》和《看钱奴》,前者是19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名作,后者则是我国元杂剧中的珍品,是郑廷玉的代表作。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品,虽然有其相异之处,但就主要人物来说,葛朗台和贾仁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世界文学中吝啬鬼形象长廊增添了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成员。  相似文献   

7.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钟露鑫莎士比亚《戚尼期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位著名的人物形象,虽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和不同作家之手,然而他们对金钱与财力的病态贪婪...  相似文献   

8.
对于莎士比亚的喜剧杰作《威尼斯商人》,人们过去大多限于论及其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矛盾而复杂的“吝啬鬼”典型夏洛克的成功塑造。本文则以对鲍西娅之父这一艺术形象的具体剖析为切入点,从戏剧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就有关戏剧中的“幕后人物”问题展开一番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阿Q形象的美学形态到底是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恐怕不能轻易作出判定。根据鲁迅对悲剧和喜剧所下的定义,透视阿Q形象,我们分明看到阿Q身上既有可贵的东西也有可耻的东西,也即是明显存在着有价值和无价值这样两种东西。据此我们有理由说,阿Q具有悲喜剧交融的美学形态,阿Q是一个典型的悲喜剧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由于临死之前伸出两个手指头这一经典情节,素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尽管近几年陆续有了不同声音,但终究归根于对这一情节重新解释的乏力,严监生吝啬鬼形象难以有根本性的动摇。从读者、当事人、作者三个角度,对关乎严监生本质上是否为吝啬鬼的这一经典情节可以进行全新的解读,力辩严监生吝啬鬼形象之冤,为严监生招魂。  相似文献   

11.
一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物形象是文艺作品的主要对象。对于喜剧创作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重要。“除了人以外无所谓滑稽,因此我们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是人的性格。”我们完全可以把喜剧人物形象简称为喜剧形象。怎样的艺术形象才能称之为喜剧形象?由于对喜剧本质的理解不同,对喜剧形象的规定也就有别。西方正统的喜剧观点认为那些被讽刺、嘲笑的对象才是喜剧形象,喜剧形象与悲剧形象的界限不可逾越,悲剧形象应是肯定的对象,喜剧形象只是否定的对象。这样的规定是片面的,把许多正面喜剧形象拒绝于喜剧殿堂之外,既不利于喜剧艺  相似文献   

12.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多年来,许多评论者一直把他看作是中国文学画廊中的吝啬鬼的典型,甚至把这一形象与老葛朗台、泼留希金这些世界"名角"相提并论。那么,这些评价是否公允呢?这一形象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通过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揭开人物的真实面目,以期对这一形象的美学本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学画廊中,艺术大师们塑造了一组组读者熟悉的形象:英雄典型、吝啬鬼典型、多余人典型、野心家典型、美的女性典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而《包法利夫人》中的医生包法利、《红与黑》中的市长德·瑞那、《安那·卡列尼娜》中的官僚卡列宁等也似乎同病相怜,无以名之,姑且叫做被遗弃的男子或“戴绿帽的丈夫系列形象”。这三个人物虽非三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但都是刻划得有深度的艺术典型。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在《包法利夫人》英译本导言里赞赏它“全部人物的现实性(最小的人物也  相似文献   

14.
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人,都为笔者塑造两个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拍案叫绝,为他们尖刻的笔触、辛辣的讽刺而赞叹,现在严监生和葛朗台已作为吝啬鬼的代名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我们若将两者加以比较,找出其异同,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这两个形象,也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是世俗化的喜剧艺术典型。分析了人们对猪八戒形象既喜爱又嘲笑的矛盾审美观感,认为这既和国民性格中的隐性人格和显性人格这种分裂型的双重人格有关,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矛盾的产物,同时又与这个形象的喜剧性特征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是世俗化的喜剧艺术典型。分析了人们对猪八戒形象既喜爱又嘲笑的矛盾审美观感,认为这既和国民性格中的隐性人格和显性人格这种分裂型的双重人格有关,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矛盾的产物,同时又与这个形象的喜剧性特征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外戏剧史上不乏精妙绝伦的吝啬鬼创作典范。他们既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缩影,也是不同文化环境的折射。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中的吝啬鬼夏洛克和郑廷玉《看钱奴》剧中的暴发户贾仁颇具代表意义,他们有着某些共性,但同时又颇具个性特征,从而成就了其栩栩如生永不褪色的艺术形象。《威尼斯商人》中"挑选彩盒"与"借债割肉"两条线索交错出现,动静结合并形成该剧的高潮。《看钱奴》中"东岳庙祈福借财"和"证因果临终还债"两条线索互为因果,层层铺垫并幻化出戏剧性的结局。正是缘于剧情、人物个性特征、不同文化环境等因素,莎氏、郑氏塑造的两个吝啬鬼人物形象未受时间洪流的洗刷,相反,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必将发散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标题的译法大有讲究,值得认真对待,好好探讨。一篇文章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译得好的标题鲜明、生动、醒目,一下子就把读者吸引住了。而且,读完作品以后可以从标题中获得一个总的概念,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印象。如“L'Avare”译为《吝啬鬼》,就十分贴切。而译为《悭吝人》呢,却不够理想。因为“悭吝”一词,过于冷僻,不通俗。特别是“悭”字,一般人都很陌生。再者,阿巴公视财若命,爱钱胜过一切,是一个没有人味的人,一个丧失了  相似文献   

19.
在吝啬鬼、守财奴之外 ,《欧也妮·葛朗台》还描述了葛朗台的另一种存在 :一个通经济变、功成业就的经济强人。作者巴尔扎克在该形象的刻划中 ,实际上同时运用着两种笔墨 :喜剧的讥嘲贬抑与正剧的严肃庄重。在这样的文本操作过程中 ,葛朗台形象呈现出难以类归的双重性 ,同时 ,这部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也丢失了 ,至少是极大地偏离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金钱批判与道德教化。重新清理创作主体自身错综的精神构成和多元的价值取向 ,从一个方面为这一形象大于思维的情形的发生提供了解说  相似文献   

20.
作为喜剧审美客体的“丑”从来都是喜剧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西方美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将“丑”定位于“美”的反面的同时也将喜剧中的“丑角”定位于“否定性形象”。这一承袭了几千年的观念在中国当代喜剧美学界受到了质疑:“丑”不是“恶”,“丑角”也不只是“否定性形象”,还可以是“肯定性形象”。无疑这是对“审丑”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