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闻法的一般渊源是指新闻法效力的一般形式。中国新闻立法尚在酝酿之中。文章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法的诸种形式,尝试阐说新闻法的一般渊源,以期为我国新闻法渊源的立法选择提供资鉴。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由于我国新闻媒介发展还很不完善,加之文化、社会、法制的种种原因,目前舆论监督的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功效;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当处理好媒介主动性与政府喉舌、舆论引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决定中国经济体制将全面走向市场经济,这将推动社会主义新闻法出台。毛泽东提出的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方针,已为新闻法规定了基调。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论证,还是从现代国家新闻立法实践考察,“一律又不一律”是一个科学的范畴,是一个可行的方针。然而,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却往往偏离这一方针,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新闻界呈现千报一面、千台一腔、千人一文的沉寂局面。因此,对于毛泽东的“一律又不一律”的新闻立法基调应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我们应坚持其合理部分,摈弃其左的错误思潮支配下的悖理部分,确保出台的新闻法是一部充分民主的、具有现代色彩的、同中国国情相吻合的社会主义新闻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受众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衡量新闻传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受众地位与新闻媒介的分析,从新的角度阐述了新闻媒介与受众选择的一致性,以及新闻媒介如何利用这些一致性,寻求报道的切入点,完成“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社会重任。  相似文献   

6.
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反映出社会力量及记者自身对记者职业活动的不同把握与理解,在新闻实践中往往会造成记者的角色偏差与道德缺失。从微观上看,解决矛盾与冲突的办法可能在于:以古今中外的伦理道德观为理论依据,以新闻采集过程中面对的具体情况为现实依据,以不违背社会良知,不侵害公民的生命权、隐私权为行为原则。从宏观上来看,新闻业与记者角色的正本清源,新闻媒介的行业自律,社会控制体系对媒介的综合监督等等措施,对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矛盾,使各方力量达至均衡,从而形成媒介权力与社会效应的和谐统一,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为天职,社会之耳目”的新闻观,是徐宝璜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种新闻本位思想,它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提倡新闻民主,鼓励民主就是要让民众参与和竞争。参与的重要标志在于表达意志,表达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实现。所以,新闻媒介就必须收录社会各阶层的声音。要求媒介必须以事实为前提,成为收集各阶层信息的耳目。第二,强调舆论监督。媒介既然是“社会之耳目”,民众可以通过舆论的方式监督执政者的行为。第三,促进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媒介作为…  相似文献   

8.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新闻工作理想、新闻工作责任、新闻业务技能、新闻工作良心和新闻工作荣誉。目前由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介自身放松要求,在传媒界出现了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我们应当正视传媒界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论文着眼于我国传媒发生的变革,从社会、文化及新闻观念自身的演变等角度,分析了出现于我国新闻媒介的“新新闻”产生的原因,由此阐释“新新闻”究竟“新”在何处,以及它对传统的新闻观念的突破等。  相似文献   

10.
新闻信息量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靠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政治上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和个人对信息几乎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那时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和个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新闻媒介便自然地转向以传播信息为主,并将不断扩大信息量,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作为自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在扩大新闻信息量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彻底摆脱过去以宣传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主要应从提高新闻的质的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由于性质的根本差异,新闻媒体与司法机构经常发生冲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框架内,新闻媒体需要改变监督进路,从以直接监督司法活动为主转变为以促进立法完善为主,进而达到间接监督司法活动的目的,为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发展目标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设紧紧相连,但是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却有着越来越多的冲突。新闻自由在中国法律中并没有作为一项单独的权利出现,而是散见于《宪法》和一些法律法规之中。新闻自由的内容不仅包括报道方面的自由,也包括评论方面的自由。媒体与司法的本质差别,导致了新闻事实和法律事实的不同。社会本位思想在传媒管理上的应用,可以缓解二者的冲突。若要实现新闻自由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对媒体知情权和表达自由权的保护是应有之义,在体制上也要进行媒体的去行政化。与此同时,在价值观念和具体职业操作中,要严防媒体自由度的过界,维护司法的独立性,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及法律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成 《南都学坛》2002,22(4):107-108
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双刃剑”作用,需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同时又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相关法规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所缺乏的具体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使得新闻立法迫在眉睫;新闻舆论监督必须遵循基本的新闻规律,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新闻法律关系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法律关系是新闻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在学术界,人们对之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新闻法律关系与新闻社会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是新闻法律规范调整新闻社会关系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新闻法律关系又反映新闻法的特质,不同于其它法律关系.文章试从新闻法律关系的概念、类型、主体、内容和权利冲突救济诸方面阐释新闻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尝试构建系统的新闻法律关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的评判是一个价值评价问题 ,在传播学发展历程中 ,价值评判的标准不断地嬗变。从自由报刊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 ,从客观主义理论到新新闻主义 ,在媒体、社会、个人之间的权衡中 ,媒体评价新闻的标准也不断改变 ,从主体属性的评价到客体属性的评价 ,对于新闻价值评判标准的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文章认为新闻价值的产生 ,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而新闻价值在新闻人具体的运用中 ,更多的应取决于媒体自身的特点、事件本身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编辑出版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媒介文献和研究资料.从出版传播与复制技术、编辑出版物与社会文化建构、近代新式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等方面,综合考察中国编辑出版活动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梳理其中所显现的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这对于新旧媒介的比较研究以及书籍史和文化传播史的研究,都具有参照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媒介越位是指媒介越过了自己的专业分工,而承担其他专业职责的现象。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媒介越位成了案件的"审判者"、新闻事件的"局中人",成了"官员"与"批评家"。这是由于社会的过分依赖性使媒介的作用、权力和地位无限放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的不完善助长了媒介的不良习气;媒介的定位不清晰削弱了人们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媒介越位阻碍了社会民主进程,并造成传媒本身的腐化,因此必须加强媒介监管:进一步加强新闻立法;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8.
在若干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的国际社交媒体中采集、过滤、选取具有高传播热度的帖子进行内容挖掘和定量分析,考察国际社交媒体热点传播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和差异。中国文化的国际社交媒体传播在文化形象构成、文化内容视野、国际文化关系等方面具有“传统化形象”“日常化元素”“交互性语境”等丰富的呈现特质,不同的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也有其不同的侧重。我国需从日常挖掘、地方塑造、立体建构等多层面,加强和改进新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香港极为重视新闻自由,媒体触觉深广。香港媒体在报道与限制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欲、知情权与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公正受审权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与冲突。香港是一个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的社会,媒体的表达自由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法院如何保证审判不受传媒干扰的四方面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和规则 ,即诉诸司法程序的手段、限制传媒取得有关未决法律事宜的信息的权利、对传媒的事先约束和事后处罚等 ,指出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 ,有效治理我国传媒在追求“新闻自由”中形成的“新闻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