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怎样避免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对日本特种萧条产业政策史的考察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孙执中1973年10月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以很大冲击,引起了日本举国上下的“危机感”。对此,日本一位研究能源的经济学家指出:“1973年底开始的石油危机,对...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营者与工人的协调关系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重视。战后日本在短时期内恢复经济并实现其高速增长,以及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或者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企业能迅速果断地采取对策,等等,这都是因为在“对于如何克服危机和新时代应积极地进取这一基本点上、政府、企业、工人这三者的认识是一致的。”以企业经营者与工人的协调关系为基础而展开的战后日本式经营管理,在石油危机以后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认识,也曾经进行过各种尝试,可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一个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江户经济遗产对明治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维汉 《日本学刊》2001,5(3):106-119
日本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是前后相连接的两个不同质的社会。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从此步入了近代经济增长的轨道。明治维新是日本经济史上划时代的转折点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倾向 ,即人们在高度评价明治维新的同时 ,却把 1 7世纪末期以后的江户时代的日本看成是“处于停滞状态的封建国家”1 。农民身负的年贡苛重 ,“几乎无剩余可言”2 。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相比 ,日本人口增长停滞、技术水平低、储蓄倾向小 ,已完全陷入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直至明治维新才挣脱之。总之 ,两者是截然分开的。其实 ,上述…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新奇的流行语——“新人类”。它指的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日本青年。对80年代日本青年的倾向和特征进行分析,自然要从“新人类”入手。 现在的日本青年之所以被称为“新人类”,是因为他们出生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成人,故而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都与经历了战争磨难及战败初期贫困生活的老一代日本人大不相同。在日本,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5.
日本贸易顺差与经济发展乖离的原因及其趋势吉林人民出版社官永久1991年11月,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从此开始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刻的经济衰退。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和措施,但至今仍未见到经济有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太地区格局变动、日本国内的困境来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剖析.真切了解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日本的民族性,是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撰写的报告《菊与刀》,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阎莉 《日本研究》2002,(4):31-36
战后日本经济是在“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石油危机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独创性的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上 ,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 ,以振兴日本经济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研究日本“科技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日本“科技立国”道路选择的成因   1、经济发展原动力要素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称的“战后”是指从1945年到2010年这段时期。1945年日本战败,开始了战后复兴时代。2011年日本发生了3.11大地震,开始了灾后复兴时代(这是从经济意义上的时代划分.而在政治意义上日本“战后时代”仍未结束)。在长达65年的战后时代,日本能源安全经历了战后初期的困难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石油供应黄金期;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能源安全稳定期;2003年开始的“第三次石油危机”。战后世界能源形势跌宕起伏的变化时而给日本能源安全带来机遇,时而给日本的能源安全造成冲击,而在抓住机遇和应对冲击的过程中,日本的包括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以致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就没有能源安全的保障。不过必须提及的是,核电技术产业大发展,既为日本的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又给能源安全造成了隐患,这是日本政府不尊重科学、凭借政治意志进行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三个时期以后,从1971年开始转入以“低速稳定增长”为特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到来的基本标志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两位数下降为1971年的5.4%。日本经济出现转折的动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国内1970—1971年爆发的战后第6次经济危机,二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的“新经济政策”。尤其是后者,沉重地打击了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出口第一主义”,进而构成了日本经济转折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入国,石油资源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进口。日本又是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在其能源总消费量中,石油占近2/3。1973年和1979年接踵而至的两次“石油危机”,日本均首当其冲,打击之大,影响之深,不难想见。当时日本国内甚至有人担心,日本这座“油上楼阁”究竟能否继续存在。但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却很快摆脱了困境,显示了很强的应变能力。1973~1984年的12年间,其年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对我国来说,客观地了解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能动地把握这一变化可能为我们提供的机会,适时地采取可行的对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日本经济结构的转变趋势 为适应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经济发展的需要,7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没有间断过旨在使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努力。综观10余年来日本经济结构的转变势头以及制约这种转变的各种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被人们此做“人体神经传输系统”的电电公社(电信电话公社),历来受到日本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尽管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而电电公社却以较高的速度稳步发展。据统计,1973—1984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9%,而同期电电公社的事业收入却从16,625亿日元增加到45,325亿日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大量有关日本经济发展的论著,往往只论及事物的前半部分,即日本经济如何从废墟中恢复过来,并飞速发展,使日本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强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然而,很少有人注意探讨石油危机以来的日本经济衰退。其实,正是这种衰退标志着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达到顶点,日本经济从此开始了缓慢增长的过程。作者在论析日本经济的发展时,出色地处理了三个平衡。和大多数同类其他著作不同的是,作者在书中首先回顾了日本经济的历史发展。不仅注重战前经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前,日本人的意识,具有集体主义、勤奋主义和情绪主义等特征。但是,战后青年一代则抱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合理主义,他们正在不断地从以社会为重的社会倾向型的人发展变化为以个人生活为重的私生活型的人。现在,在日本最进步的工人,是“日本工会总评议会”成员工会所属的工人(以下简称“总评”)。“总评”工人意识的变化,特别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工人身上。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地价高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孙执中侯王君然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战后日本经济也经历了两次较长期的经济萧条:一是在两次石油危机之间,即1973~1979年,经济出现滞胀,其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6%,①略低于美欧...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早在1968年就已经超过了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而居于第二位。198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同苏联相差无几,预计1981年将超过苏联。这样强大的日本经济既可以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又具有搅乱世界经济的力量。在世界石油危机时期,日本经济表现出强有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节能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耗能量急剧增加。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开始实行节能政策;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采取更为严历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大效果。一、日本的节能情况 (一) 战后日本的能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这一时期是煤炭时代。煤炭占总耗能量的50%至60%。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最薄弱环节是煤炭不足,为此,1947年实行的所谓倾斜生产方式把煤炭生产放在第一位,并在财政、金融上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以扶植煤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需要“以进养出”,即有选择的进口必要的原料和燃料,加工成产品之后再出口。战后,日本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本国的新兴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加之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世界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相继出现,使日本的产业和贸易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日本为了缓解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和满足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日本政府把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世界经济——从现实提出问题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取得了远比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大得多的成就.去年,在没有付出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的代价下,克服了通货膨胀.欧美各国正在探索日本高生产率的秘密,向日本学习的呼声颇高.日本经济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就呢?今后日本能继续不沾染"发达国家病"吗?里根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能使美国经济东山再起吗?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本文的直接课题,但如果对这些当代的问题缺乏强烈的关心,学习宏观经济学是没有意义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进行宏  相似文献   

20.
泡沫经济与日本政治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廷许 《日本学刊》2005,(2):111-126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泡沫经济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特别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促进了日本学界对当代日本社会的新一轮探究。从“日本孩童资本主义”的定性到“日本异质论”,从对“日本奇迹”的质疑到对“日本模式”的否定,日本国家的现实及其走向似乎又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实际上,学界所说的日本政治保守化倾向是由其国家发展战略的外向性和大众意识的内向性特点所构成的。泡沫经济的崩溃,不但加速了日本社会的结构疲劳,更扩大了社会思潮的混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