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一本有争议的小说。该小说的评论中最令莱辛遗憾的是一些评论家忽略或曲解了这部小说极具特色的结构布局所带来的审美效果以及它所竭力展示的内在主题。针对于此,文章从莱辛在书中戏仿的神话西绪弗斯神话入手,分析出了《金色笔记》的结构、内容和人物姓名的重复、交叠都同西绪弗斯周而复始推动巨石的神话相吻合。据此,文章的结论是:《金色笔记》是一部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的作品,而莱辛借助此种独特的方法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活(形式)本身可以是支离破碎的,是悲剧性的重复,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像西绪弗斯那样,不停止地同命运抗争。  相似文献   

3.
走出南非的英国女作家多丽斯·莱辛(DonsLessing),一经步入英国文坛,便以《小草在歌唱》(1951)以及《暴力的儿女们》等作品受到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1962年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TheGoldenNotebook)问世,莱辛更成了西方文艺评论界注意的中心。大量的评论文章相继出现在各国报刊上,不少国家竞相将其早期和近期的作品翻译出版,并且她在此后的重要作品如《一个生者的回忆》、《黑暗前的夏日》、《希卡斯塔)}等都被出版商在封面打上了“金色笔记》作者”的印记。《金色笔记》(以下简称《金》)何以引起评论界这样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最为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两部小说,从两部小说所共有的鲜明的女性主题入手,以女性理论为指导,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多丽丝·莱辛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从青年步入中晚年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莱辛对于女性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及...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最杰出的作品《金色笔记》,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格,而且表现出一种时代精神。《金色笔记》的叙述结构采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该小说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展现主人公安娜的生活。《金色笔记》的叙述结构看似凌乱、支离破碎,实际上非常严谨,而这恰恰烘托了从分裂到整合这一主题。对该小说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来安排相互贯穿与映衬的故事情节。从分析主人公安娜创作的笔记入手,领略其独特的自我叙述模式,从而揭示从自我分裂到整合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莱辛的《金色笔记》一直被尊为女性独立的教科书,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其实,莱辛并非一个激进女性主义者。作为"人类关系的考古学家",莱辛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态关系。在《金色笔记》里,她审视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穷人与富人的关系、白人与黑人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了等级观念、种族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解构了男性与女性、自然与人类等的多重二元对立。《金色笔记》处处闪耀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光芒,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这个世界需要一种生态和谐,惟其如此,人类才能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7.
该文梳理了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早期主要是介绍莱辛作品,肯定她的现实主义创作,但对非现实主义内容则持否定态度,介绍存在着一些失误。2000年后大部分是关于《金色笔记》的研究。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语境中莱辛研究在文体和叙事上都取得了进展,不过还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涉及文本过窄、参考资料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1899年出版的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与1962年出版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同被视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各自时代背景下女权艰难求索的解读,认为这两部作品共同呈现了女权求索道路上的绊脚石——传统菲勒斯中心(父权中心)文化势力,也共同探讨了似乎更难以解决的矛盾———母性、女性和人性同女权求索之间的矛盾。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式,两部作品则表现出了相异性,即相对《觉醒》的时代局限性,《金色笔记》体现了在女权发展问题上相对的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沃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莱辛《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困惑的内心世界的分析,审视了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剖析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变化历程。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分析了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闻制造者     
获奖多丽丝·莱辛年近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以《金色笔记》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这一奖项有史以来最年长的一位得主。莱辛的作品一向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虽然常常被冠以"女权主义作家"头衔,但是她却公开表示对这一思潮表示厌恶。获奖后的莱辛表示:"我此前已经获得所有的奖,每一个该死的奖,所以我很高兴能最终实现大满贯。"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其对一个时代富有创新的展示而在评论界经历了一个从批评到认可的漫长过程。作者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金色笔记》是以追求完整统一为主题的小说。文章通过追踪安娜的经历来理解作者莱辛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以及理解现代社会自我分裂的人们对于重获完整专辑“我”的强烈愿望,文章分析小说中表现的分裂和完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超小说体现了小说的虚构性质,又与真实不可分割。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分析了该作品通过处理这一关系和对语言的驾驭而给读者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是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正好契合了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文章从该小说广受争议的语言和结构入手,指出小说中白描般、片段式的语言,独特的网状结构,多重复合视角的开放式叙事等正是零度写作淋漓尽致的体现,莱辛用零度写作的话语方式更好地表达了她的话语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以主人公所写的五本笔记和一部小说中的故事《自由女性》为主体,其复杂的叙述结构、跳跃的时空转换、变化重合的人物角色及重叠交错的部分内容等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改变了读者被动舒适的阅读习惯,使读者不得不积极地参与作品的阅读过程,重新建构作品本体。  相似文献   

17.
浅析《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写作理想的破灭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以复杂的形式展现了一位女作家从自我分裂、精神崩溃到重归完整自我的心路历程。作者从女主人公对人生经验与自我认识之间差距的思索、对文学创作目的的思索、由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的写作障碍三个方面,剖析了女主人公写作理想破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从女主人公身边的男性世界、她对感情的精心维系到逐步陷入困境和她对自己情感轨迹的内省三个层面剖析了她在情感荒漠中的不懈探寻,探讨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解读了莱辛对女性人生探索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由女性一词贯穿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始终,而《金色笔记》自现世以来一直被看作是高唱女性意识的范本。在自由女性各种社会生活经验误区的描述中,小说深藏了高于当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境界,在建构女性主体意识方面领先于其他女性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金色笔记》与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处于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生存困境;男女间的世界其实不应对立,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妇女解放是全世界进步中的一个问题,只能随着其它问题的解决而逐步解决。作者多丽丝.莱辛不能说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者,但确是一位有着独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明确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