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长恨歌》的文本接受史问题。认为历代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经历为题材的作品多以《长恨歌》作为叙述和评说的基础,可以视之为《长恨歌》的特殊接受史。结论是《长恨歌》存在着多方面的接受可能性,诸文本包含着独特思想和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以下4个内容:1.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白居易的初恋悲剧和论述了该悲剧是白居易写成《长恨歌》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2.肯定了《长恨歌》是写李杨爱情,并肯定了李杨在史实上存在深厚感情;3.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是: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和杨国忠“终成其乱”,与李杨相爱无直接关系;4.陈鸿的《长恨歌传》与白居易《长恨歌》是持相反立场。历来以《长恨歌传》作为研究《长恨歌》的主要依据,必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长恨歌》主题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目前对它的理解尚不准确。本文从历代文人对《长恨歌》的评论,白居易对李隆基、杨玉环的态度,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看待、《长恨歌》分析中的具体问题等多维的角度,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细微探讨,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刺李隆基的荒淫误国,鞭挞杨玉环的妖艳昏君,除此之外不容有其它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歌》的本意。本文在《长恨歌》主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唐杨妃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从《长恨歌》和《李夫人》之对读中去理解"恨"之释义,以及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解读《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流逝》,与她后来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流逝》和《长恨歌》都讲述了一个旧上海的名媛闺秀在1949年以后的生活遭际。对这段历史的想象和描述,这两部作品完全不同。首先,两部作品表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景观,一个是平淡琐碎,一个是优雅闲致:其次,《流逝》细致地展现了人在非常岁月里生存的艰辛;而《长恨歌》沉醉于讲述的则是某种生活方式和情调。在艺术真实性上,《流逝》显得实在可信,而《长恨歌》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逻辑性。这些差异性不仅有时代文化氛围的变迁,也包含了作者所采取的写作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问世起,便家喻户晓、“童子解吟”。经过十二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今仍然深为人们所喜爱。虽然它只不过是一首以皇帝及其宠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叙事诗。是它对“汉皇”、“杨妃”腐朽生活的揭露批判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吗?是它道出了封建君主荒淫误国的千古遗恨吗?为什么《长恨歌》具有如此巨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作者在这首诗里实际告诉了人们一  相似文献   

7.
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长篇叙事诗中,清代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两诗都将男女爱情纠葛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两诗的艺术性又均属上乘,成为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姊妹篇,先后辉映,堪称双璧.然而,建国以来的学术论著却基本上是扬《长》贬《圆》,众口一词,几成定论.  相似文献   

8.
关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问题,曾经引起不少人的争论。一个主要的分歧,就在于它是“讽谕诗”还是“爱情诗”上边。参加讨论的许多同志,在分析《长恨歌》本身和参证《长恨传》外,还参考了不少材料,但在论断上却仍然缺乏足够说服对方的力量。同时也存在对同样价值的资料各取所需,不管其他的缺点。比如有人拿白氏女《自题诗卷集末》的“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的诗句来证明《长恨歌》是“有风情”的,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是女性新历史小说代表作之一,其创作具有受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影响的印迹。《长恨歌》注重以女性的细腻情感表现日常生活历史的历史真实,注重边缘化历史的呈现,注重被男性权利话语遮蔽的女性真实生存状态的揭示。《长恨歌》以女性的性别视角、女性的生命个体体验为我们重塑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丰富了历史内蕴。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前,陈寅恪先生以他文史大家的卓识,提出“唐代贞元元和间之小说,乃一种新文体……元稹李绅撰莺莺传及歌于贞元时,白居易与陈鸿撰长恨歌及传于元和时……实为贞元元和间新兴之文体”的新说,并准确地指出《长恨歌》为“言情小说文体”的诗歌部分。其实就《长恨歌》与《长恨歌传》这两部具体作品而言,两者都是小说,一用诗体,一用传体,《长恨歌》就是诗体小说。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和《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当代大型声乐作品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从作品内容、造型性和戏剧性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分析其差异性、独特性与共通性,以期揭示出两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在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是我国中唐时期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著名叙事长诗。它以民间传说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经过作者独居匠心的艺术加工,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对悲剧人物的形象。通过这一对形象,一方面暴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纵情误国的荒淫生活;另一  相似文献   

13.
对《长恨歌》的主题 ,本文一反传统的“政治”、“讽喻”说 ,或者“双主题”说 ,而从最一般的人生真情进行探讨 ,进而解释了人们对《长恨歌》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赞同  相似文献   

14.
劝讽主题说论证了《长恨歌》描写李、杨真情对于表现政治主题的重要甚至关键作用。如果不大力渲染李、杨真情 ,《长恨歌》表达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其有限或难以实现。这一进展是劝讽说与讽谕各说的根本区别 ,其意义在于突破了《长恨歌》主题研究最大两说爱情说与讽谕说的尖锐对立 ,确立了《长恨歌》选择的“动之以情”的表达方式 ,可以有效解释《长恨歌》文本特征、结构的统一性、白居易自述“风情”、将《长恨歌》归入感伤诗、对重要史实的艺术处理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与白居易密切相关.该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看成是对白居易《长恨歌》中部分诗句的阐释.作品中“梧桐”、“美人”意象沿袭了白居易诗的意境,二者的审美特征也相一致,这可以看成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享盛名的杰作。它问世以来,一直誉满人口。明何良俊推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清赵翼赞为“千古杰作”。赵翼还特别强调《长恨歌》在白居易诗作中的特殊地位,说:“盖其(指白居易)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辞,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白居易自己也把《长恨歌》看成得意之作。元和十年冬,在江州贬所时,他自编诗集为十五卷,在卷末题诗一首,一开头就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把《长恨歌》摆在压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长诗。选取《长恨歌》作为研究文本,搜集《长恨歌》的2 个典型 英译本,自制小型《长恨歌》英译本的语料库。采用Wordsmith 和Readibility Analyzer1.0 等软件对《长恨歌》原诗及英译本语料 从高频词、句长、可读性、意象方面进行实证性研究,发现译者风格受原诗制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比研究《长恨 歌》译者风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英译唐诗,同时对评价古诗英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欣然一、历史评说的差距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作诗数以千计,它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许多诗篇脸炙人口,为后人吟诵。对白诗的褒贬评说,浩瀚如海。特别是对《长恨歌》与《琵琶行》两篇,又以《...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婉讽主题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多种,本文在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诸说的原因,且立足于白居易的自述、编集过程与时人的看法,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解读与进一步考证,以证定《长恨歌》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并着重对"婉讽主题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哀江头》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同为唐诗名篇,同是叙写李杨情事,然在文学接受史上的境遇却迥然不同。自宋至清,之所以优杜劣白,正是传统诗学重抒情轻叙事、尚简约忌铺陈的观念所致。《哀江头》半露半含,若悲若讽,黍离之悲,家国之感,流溢于字里行间;《长恨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情文相生,风华掩映。两诗主旨和艺术上各有千秋,同为古典诗歌中的精品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