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世界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恐怖活动等都是各大媒体最吸引人们眼球的重点新闻。最近,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变革似乎成了这一切的关键,成了阿拉伯世界诸多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阿拉伯人对民主的解读;阿拉伯国家的民主改革尝试;阿拉伯世界民主进程的瞻望诸方面对该问题作一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麦地那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基础,也是现代阿拉伯世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约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世界地处中东,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国际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阿拉伯世界现有22个国家,分布在西亚和北非,总面积约142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亿。阿拉伯世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石油储藏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阿拉伯产油国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非洲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和位于西亚的也门、叙利亚、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均是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国,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如今又分别在77国集团、伊斯兰会议组织和非洲联盟中发挥…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汉语和阿拉伯语文献,梳理了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情形。两千余年的友好往来和两个伟大文明的交流互鉴,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向阿拉伯世界传播的基础。其传播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66-2000年,建立在间接译本基础上的《道德经》传播;2000年至今,《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呈现高潮,出现第一本汉语直译本。能够抚慰读者心灵,与阿拉伯文化中苏菲思想的精神相通,是老子著作与思想被接纳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立足于悠久而友好的交往历史,英法等强势语种作为桥梁,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的阿拉伯对外贸易史是世界商业史的一个重要篇章。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从世界贸易的角度来看,阿拉伯人经营的对外贸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距离之远都是少见的。本文试图根据有限的材料对中世纪的阿拉伯贸易状况、形成原因及其对阿拉伯历史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作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战乱与和平,动荡与稳定相伴相随。彻底消除战乱的威胁进而实现持久的和平与安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是阿拉伯各国人民长期以来苦苦追寻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在目前仍是乱局一片的情势下,阿拉伯世界如何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从而实现和谐与发展,是人们应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阿拉伯世界应该从外部、内部、宗教等方面去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设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8.
自由带来的后果美国正在向阿拉伯世界灌输“民主”,这被布什总统称为“跨世代的挑战”。布什政府及其拥护者声称,在阿拉伯世界推行民主不仅可以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还能提升美国的安全。他们认为,随着阿拉伯世界民主制的逐渐确立,该地区便不会再产生反美的恐怖主义。因此,促进中东地区的民主不仅与美国的安全目标相吻,而且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思想文化大交融以及现代化的背景下 ,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思想文化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和格局呢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将引领你去进行一次新颖的探索。由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6月出版的蔡德贵教授主编的《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是继其专著《阿拉伯哲学史》之后 ,推出的关于阿拉伯哲学思想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系国家“九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作者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的思想风貌。作为认识当代…  相似文献   

10.
委任统治与阿拉伯世界反西方倾向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全球范围遇到的最强烈的抵制来自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反西方倾向不是简单的反西方文明,也不仅仅是反抗美国对以色列的袒护和对阿拉伯人的弹压,而是一种历史与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产物。这种倾向的历史根源产生于委任统治时期。英国和法国的委任统治是变相的殖民瓜分,是对阿拉伯人的欺瞒哄骗。英、法分割阿拉伯地区,把不同的民族和教派划入同一个国家,也单独划出新国家;但又听任同一民族(如库尔德人)被划到不同国家;尤其是支持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导致阿、犹之间的生存权利之争。英、法强行把肥沃新月地带诸国推入现代化轨道,但又没有认真解决阿拉伯社会问题,半生半熟、非西非东的政治制度更不利于中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西方势力的威胁与阿拉伯世界长期的劣势地位,使阿拉伯人对西方强权心怀戒备。美国为首的强权国家又插手当代阿拉伯国家内政,触及了几十年前委任统治带给阿拉伯人的未能平复的旧创痛,使这种反抗情绪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思潮。“中间主义”思潮发展势头高涨,已然成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主流价值取向,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为应对内外挑战,着眼未来,致力于改革和发展而开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无独有偶,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重大理论,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间主义”思潮与“和谐世界”理念所倡导的源于东方文化的中正和谐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危机,维护世界和平,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语言。世界上除22个阿拉伯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以下简称“阿语”)外,全世界还有10亿多穆斯林在宗教生活中使用该语言。阿语还影响了东西方的诸多语言,以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有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阿富汗的普什图语、伊朗的波斯语、西亚的土耳其语以及非州一些国家的文字,还有我国和苏联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塔吉克语等。阿语是联合国常用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愈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巨变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国 《国际论坛》2011,(5):62-66,81
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巨变浪潮,是由阿拉伯民族面临的深重危机酿成的。仅从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阿拉伯危机依然不够,还应认识到:阿拉伯思想与文化中存在着诸多严重弊端,这是种种危机的深层原因。阿拉伯巨变迄今为止的诉求主要局限于政治层面,并未冲击思想与文化中各种深层问题,因而其意义和价值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宗派主义等阿拉伯社会的痼弊也于后巨变时代在民主的旗号下呈盛行之势。阿拉伯知识界已开始反思这场巨变的局限性和诸多问题。阿拉伯变革的走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前景并不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14.
潜在贮量     
两大基本因素即人口因素和消费水平影响着阿拉伯水资源状况。在80年代,海湾国家、首先是其中利害关系最大的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曾倡议制定各种科学计划,目的是确定直到2030年的远景水资源和需要关系,以及根据地区一体化和从阿拉伯世界相对有保障地区向相对贫水地区重新  相似文献   

15.
该项目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之一 ,山东大学蔡德贵主编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瑞士兰德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参加 ,其最终成果除绪论外共 2 3章 ,51万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6月出版。它是认识当代伊斯兰阿拉伯思想界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成果 ,对认识当代复杂的中东政治局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伊斯兰阿拉伯思想界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和组织行为 ,因此用西方对哲学一词的意义来谈伊斯兰阿拉伯哲学是不可能的 ,纯理论的思辨哲学在阿拉伯世界只有有限的普及程度 ,但其思想意识仍然体现着与现代化相联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历史悠久且遗产丰富,涉及了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领域。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人格和教育心理学方面。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发展不平衡,并且面临建制不完善、缺乏原创性、本土化程度不高和学术交流不畅、学术期刊生存期短等问题。阿拉伯国家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是立足于阿拉伯民族文化,提高本土化程度,为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位埃及记者,在回答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不会在阿拉伯世界取得胜利的时候说:“这很简单。我们相信,除了真主以外,上帝是不存在的,穆罕默德是先知;而他们则相信,上帝是不存在的,卡尔·马克思是先知。”也许,这种说法表面上似乎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和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是互不相容的,而实际上则表明,两者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不过这位记者的话毕竟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阿拉伯—穆斯林社会中初次出现时就遭到了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阿拉伯世界已经有马克思主义者了,象奥图罗施瓦茨和亨利·柯里尔,但是他们显然是一群勉强够称得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物。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当地社会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占多数的居民中间,则还是近三十年的事。  相似文献   

18.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的爆发使当代中东国际关系发生了诸多转变:阿以逐渐走向和谈;阿苏关系开始疏远;阿美关系渐趋转暖;阿拉伯世界与西欧、日本逐步进行对话。然而,作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埃及在十月战争后逐渐受到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政治打压、经济制裁、外交孤立,从而使埃阿关系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9.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20.
元朝时,由于大批阿拉伯人士来华,大量阿拉伯文献传来,以及与西方各宗王兀鲁思的频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往,回回文字同蒙古文字、汉文字一样,都成了元政府正式通用的官方文字。 从目前保留下来的元代公文来看,回回文主要是当时阿拉伯东部世界所通用的波斯文,即一种拼写波斯语的阿拉伯文。元史中一再提及的亦思替非文字即是这种文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