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人竹枝词源于民歌“竹枝”。唐代是民歌“竹枝”的盛行时期,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可以窥见其大致风貌。在民歌“竹枝”的启发影响下,唐代文人竹枝词得以兴起,且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格上,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融进了文人诗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韩国影响极为深远 ,韩国古代文人对杜诗的评价内容和方向与中国文人的评价没有很大的差别。在评价杜诗的资料中 ,称赞杜诗的资料占了大部分。当然 ,也有批评性评价 ,在此可看到文人个人的想法有别  相似文献   

3.
唐诗中有数量众多的饮酒诗和咏酒诗,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在唐代。饮酒赋诗是文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酒,不仅是失意诗人的浇愁剂,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诱发剂。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永亮先生就倾心于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发表了关于中国第一位贬谪诗人屈原的多篇论文;此后,又相继发表一系列关于唐代贬谪文学的文章,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等专著.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梳理唐代诗人对商於古道的体验与书写,采用诗史互证和文学地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唐代文人用诗歌记录了商山与丹江两岸道路的开凿及走向、沿途的关隘与驿站风俗与民情,讲述了古道的历史典故,印证了诗人们孤苦跋涉或者春风拂面的心路历程,使此道成为展示大唐文明心灵史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对“江南”的展现经历了汉末古辞奠定基调、萧梁文人雅化与唐代重回现实风俗三个阶段,形成了以采莲与采莲女为基本要素的经典“江南意象”,这一意象的提炼形成与继承转变体现着一定时期内创作者的文化意图,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汉代古辞《江南》是后世江南乐府诗的起点,它本身的叙事策略使有限的文字提供了风情无限的情境。如何在表达文人理念、创造新的写作传统、表达旧有的江南主题间寻求一种平衡,梁代诗人雅化的《江南弄》即是一种回答。从这些浓郁文人风的乐府诗里,很容易捕捉到粱代文人与民间对江南不同认识的微妙差异。梁代江南乐府诗开创了一个描写江南的新经典,它构成了粱式的江南中心和主要意象。关于江南,唐代诗人的意图与其说是塑造一个符合现实理念的形象,不如说是一种体现作者官方职责的诗歌表达。文人利用诗文等进行社会教化,拯弊匡俗的心理甚于以往。而另一类诗人选择江南某些地区进行追慕式的述怀,略带夸张的描述连同诗人的过于浓重的情感,或许是一种避开朝廷党争纠缠、偏居一方乐山乐水的说辞。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唐代佛教盛极,佛寺壁画创作也趋于繁荣。其时文学士人以游居于佛寺为习尚,他们或亲手图画寺壁,或游赏佛寺壁绘,或以壁画为题材来吟诗唱和。于是,壁画与诗歌两个艺术之间通过文人这一纽带而发生了关联,即佛寺壁画留给了士人深刻的记忆表象,进而化作了诗歌意象,濡染了唐代诸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诸多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驴、牛和马是古代的坐骑,但在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诗文和绘画中,“骑驴”、“骑牛”或“骑马”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唐代诗人孟浩然作为一个布衣诗人,他的骑驴在后代形成了一个典范。朝鲜古代文人接受了这种传统,但结合其自身的生活而选择牛为坐骑,其蕴含的精神同于中国诗人之骑驴,都是和骑马相对,表现了在朝与在野、出与处、仕与隐的对峙。有趣的是,尽管在日本诗人笔下也有骑驴的描写,但却消释了驴马相对的政治意味,仅仅是出于对中国诗人外在标志的模仿。从三个国家汉文学中有关骑驴和骑牛的描写中,可看出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东亚文学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词的奠基时期。专业词人不多,兼职词人不少。不少诗人虽余事作词人,但由于他们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却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词。这些词,在不少方面开了风气之先。因此,研究这些开风之先的情况,对于正确评价唐代文人词及其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唐代文人自度曲不可掩据张璋、黄畲二同志新编《全唐五代词》所提供的最新资料来看,唐词作者有108人,  相似文献   

11.
惜时主题源远流长,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透析唐代诗人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唐诗惜时主题体现的建功立业和长生久视的思想与儒道文化复合影响密切相关.唐代儒道鼎盛,文人同时受到两教影响,故唐诗惜时主题呈现出双重性奇异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唐代组诗数量、规模都史所罕见.组诗大量出现的原因,与此间雅乐文化的影响、朝廷宴饮活动、文人间唱和风气、文人的拟代与仿作、诗歌传播等因素有关.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题壁是书写传播时代的审美化大众传播.唐代驿站题壁诗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文人,也有皇室人物、良家妇女等,作为传播主体,他们往往也是主要的受众;驿站题壁诗的主题主要有羁旅行役、感物即兴、怀古伤逝、留言寄情等类型.驿站题壁诗记录了唐代文人的行旅生活,表现了他们漂泊流离的游子心态、体物入微的诗人意趣和积极入世的士子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从东汉传入中国后,在对传统文化的退让与融合中逐渐深入人心。唐代又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朝代,对外来文化大多兼容并包。其中佛教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因此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义学方面,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并渗透到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兹从唐诗题材略述之。一、唐代诗人与寺庙的因缘唐代寺院不单纯是僧人修习或宣扬佛教的场所,它们还经常是文人士子习业和寄居的地方。唐代诗人士子大多与寺院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在寺院往往成为文人入仕的前阶。唐代诗人与寺院的因缘不仅与当时特殊的政治、教育制度有关,而且与寺院的优厚条件有关。唐初官学十分兴盛,士子大多就学于公办学校,私家教授并不多见,更无隐遁山林寺院的必要。直到武后时期,官学日渐衰微,文人学习于寺院的风气才日渐盛行。如《旧唐书.儒学传序》云:“则天称制,以权道临天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博士助教唯有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矣。”唐代经学的衰微与科举制度的盛行,使贫民士子得以进用。唐代科举不仅盛行,而且有着较为客观的标准,平民士子有平等的权利自由参加考试。应试者一旦登第,就有进用的机会,有的数年之后,位至相位。这些对平民士子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15.
唐代宣城诗风兴盛。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本地及寓居宣城的诗人、任职宣城的诗人、游历宣城诗人、未至宣城而诗作涉及宣城的诗人等四个方面。这些有关宣城的诗作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言谏”和“诗谏”是代表知识阶层的唐代文人群体参与政治的两种形式。唐代文人或出于职司言责、或仅凭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而直言极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进步,并直接促成了唐代帝王在某些历史阶段“从谏如流”局面的形成。唐诗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阴暗面的强烈政治色彩,因此,唐诗也就具备了诗谏的特色。文人是诗谏队伍的主体,诗谏的内容涉及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有关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诗谏这种形式也与唐代相始终。  相似文献   

17.
“梦李白”诗文述评陈钧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历代描绘、歌咏、评论李白的诗文数以千计。以“梦李白”形式出现的,虽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从唐代延续到清代,而且各有特色,除了说明人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之外,还可以借此窥见历代文人的一些微...  相似文献   

18.
琴诗悠悠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通晓琴理,琴技高超者也不在少数。在传世的大量诗作名篇中,有许多直接以琴、琴歌、琴赞等为题。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以《琴》为题的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典当业最初发轫于南北朝,唐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不仅寺院开设质库进行交易,而且民间和官方也参与到这一行业中。唐代共有24位诗人在他们的40首诗歌中反映了当时的典当现象,这些诗歌提到的主要典当物品有衣物、琴、书籍等。唐人典当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人典钱买酒,二是穷人典钱纳税。唐代典当诗为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巴楚地域竹枝词在唐代因受到诗人们的关注而得以广泛流播,其中尤以刘禹锡为著名。他用竹枝词写风景言风土,革新了竹枝词的俚俗语言和激越声调,使得竹枝词从鄙陋变为文雅清新,实现了对竹枝这种地方民歌的成功变革。宋代黄庭坚也创作竹枝词,他在刘禹锡变革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进竹枝词的文人化倾向,他把文人的感兴与竹枝结合起来,用竹枝演唱诗词,使其诗文在民间广泛传播。这既扩大了他的诗文影响,同时也丰富了民间文艺的内容。从刘禹锡到黄庭坚,体现了巴楚竹枝词因文人的参与而逐渐雅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