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剧变,民营报人在民主自由思想熏陶下,超越晚清报人报纸是“政本之本”的思维框架,对报刊功能有了全新认识,认为报纸以供给新闻为天职,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代表公众意见为己任,同时为公众输灌知识,确立了报纸以公众为中心的框架,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职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漫画是一种富于讽刺性、幽默性和讲究夸张的绘画艺术,很早就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诸多报人,如范长江、邓拓、萨空了等,都十分重视漫画,视漫画为报纸不可或缺的独特形式之一。作为杂文家的报人赵超构,也不例外,他生前尤其注重漫画,将其作为增强报纸吸引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他自称为"漫画爱好者",愿意为漫画事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张季鸾早年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滋润,形成了其特有的“文人办报”气质,持之以恒,成就了新记《大公报》的辉煌传奇.张季鸾从事报刊事业凡30年,主要集中于新记《大公报》时期,其新闻思想包含三个层面,即“四不”的办报总方针、“文人论政”的实践路径和“报恩主义”的价值取向.张季鸾恪守报人本分,矢志不移地追求独立的报人事业,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原动力驱动的结果,是传统士子精神的一种寄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报业的先驱,梁启超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正是在充分认识到报纸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梁启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新闻职业价值观.他围绕报人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规范所做的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新闻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新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政论家,胡适有着比较丰富的新闻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报刊或报人应该容忍,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容忍主要指容纳异议,胡适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体现在他强调报刊或报人应调查和研究社会问题,他认为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政论家”及其”言论事业”来落实.  相似文献   

6.
吴忠良 《南都学坛》2003,23(2):28-31
邓实是晚清著名的报人、国粹学派的代表,知名学者,一生以创办《政艺通报》和《国粹学报》而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份刊物上,邓实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体现了邓实对他那个时代的体认。其中,就有他对梁启超倡导的“史界革命”的回应,并在“民史”方面进行了切实而有效的探索,在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延安《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至1947年3月27日停刊,历时近6年。报纸初创时期,中共中央宣传干部、来自国统区的知识青年和陕甘宁边区基层工作者初步聚合,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1942年2月,伴随整风运动普遍展开,报社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改造报人思想,提升报人新闻素养,组织报人参与生产,推动一支团结战斗的报人队伍形成。其形成标志为:在职业理念认同方面,坚持无产阶级新闻观;在价值认同方面,坚定无产阶级理想信念;在阶级认同方面,践行无产阶级生活方式;在群体认同方面,建立平等融洽的相处模式。作为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日报》报人群体推动延安报业走向成熟,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二苏题画诗看元祐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人题画诗于北宋元时期创作颇盛。以二苏为文学宗主的元文人在对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表现出强烈的“自寓”倾向 ,反映出在党争的时代背景下 ,元文人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党争前途的担忧 ,而这一点正是元文人在进行题画诗创作时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仁政”,以缓和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非常“重视人民生存的权利”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因此,“民”成了《孟子》一书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孟子》里,称代“民”的词就比其他书多得多,据统计约有二十个。它们是:  相似文献   

10.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03,(2):111-116
邓实是晚清著名的报人、学者 ,国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一生以创办《政艺通报》和《国粹学报》而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份刊物上 ,邓实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体现了邓实对他那个时代的体认。他的中国史学思想也颇具特色 ,如他认为六经皆史 ,主张当时的中国史学界应进行一场“史界革命” ,修史应修“民史”等 ,都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年 ,那些身受传统文化熏陶又深受西学冲击的“过渡时代”人物对中国史学的体认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江苏地区尤其是上海报刊业兴起早,规模大,众多江苏籍士子投身其中,成为职业报人。晚清以降,由于社会舆论和正统知识分子对西学和以此为业者的排斥,以及报人的仅为谋食的入职动机,对偏离“正途”的愧感,近代苏籍报人的社会和自我职业认同度较低。与他地报人相较,上海的苏籍报人职业收入相对较高。但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晚近社会新兴的羡商心理的诱惑,报人频繁转换职业,缺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格里利办报思想简析李瑛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廉价报纸中,《纽约论坛报》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家,当时它的地位“仅次于《圣经》”。而在同期的美国报人中,霍勒斯·格里利是最杰出的一位,“由于他精心写作社论,并培养一批著名记者,在美国新闻界被誉为报业之父①。”在...  相似文献   

13.
《申报》创立初期,主笔蘅梦庵主以报纸为平台,聚集寓沪文士成立聚星吟社.在报纸的参与下,吟社社集方式更灵活、自由和开放,表现出诸多创新特色.聚星吟社有意凸显上海文人的群体意识,塑造上海的文坛观念,某种程度可视为现代文学社团的萌生.社集诗作具有鲜明的上海都市背景,表达了上海文人的自身体认,标志着一种新的写作风向.  相似文献   

14.
自晚清到“五四”再到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着从传统文人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过渡。身处转型时期的近代知识分子,在自身发展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对此,有必要研究他们的生存处境、物质精神与内在心理变化。其中,张恨水不仅能够继承中国小说创作的传统,而且善于借用现代报刊等新型媒介。他作为小说家和“报人”均有突出成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通过探索张恨水的贡献可以发现,近代与现代的差异化是张恨水自由切换于自身双重身份之间的一种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时期,尽管同盟会提出没有阶级观点的“反满”口号,仍然有满族革命志士参加革命。尤其是满族比较集中的东北地区,在武昌起义之后,活动在那里的革命党人,“分头秘密集会,共谋起义,促动关外三省独立”。满族革命志士奋起响应,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以自己的鲜血,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为稳定局势,采取一系列的镇压革命的措施,妄图扑灭将要燃起的革命烈火。他看到新军靠不住,便调土匪出身的统领张作霖,率中路巡防营  相似文献   

16.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著名报人俞颂华曾担任过多家刊物与报纸的主编和总编辑,在几十年的编辑活动中,对中国新闻事业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的编辑风格是:适应时代需要,努力变革求新;精辟严明、公正达观的撰写;坚持言论自由,编发不同现点稿件;与作者相知相融,为读者尽心尽力。他的显著业绩与他的编辑风格分不开。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且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作为一份民营报纸,广告的重要性受到报人高度关注.尤其新记《大公报》时期广告业务获得长足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大幅增加,从而为该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广告编排手法不断创新、种类更加丰富多彩,标志着该报广告业已逐步完成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从1919年开始,作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的《时报》,先后创办了"教育""妇女""儿童""实业""图画"等多种周刊,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系列专题周刊的报纸,在整个报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知名报人、新闻史学家戈公振正是创办"专刊"的直接推动者。他不仅擘画各专刊的创办、发展,还亲任《图画周刊》的主编。戈公振认为风靡一时的报纸专刊只是为形势所迫,虽代替了杂志的部分功能,但其自身有不可化解的内在矛盾;理想的报纸专刊应以文艺为基础,贴近读者的常识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1873年上海道台致函英领事要求查禁《申报》,此事之始末多不见载于报史,盖由《申报》所论之官事触涉时讳,将矛头对准了上海及江浙地方官员所致。《申报》对官事的触及,可视为报纸试图与政府建立联系、扩大影响的一种努力,显示了作为商业报纸的《申报》政治性的一面。报人和官员对查禁一事的不同态度,彰显了对新闻纸这一新生事物理解上的巨大差异。在洋风推动下,报人的理念在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