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社会高福利、高失业和低迷经济并存。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欧洲意味着更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但法国人养尊处优的地位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又不想失业,也不想迎接挑战,对现实不满却拒绝改革,法国人能做的似乎就是游行和投否决票。  相似文献   

2.
林肯虽不是美国“开山祖师爷”的第一位总统,而人们却乐意把他尊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而出色的总统。因为他倡导民族平等,敢于为解放黑奴而胜利地进行了美国南北战争,让美国人们永远怀念他,世界人民也永远怀念他。 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封建主义社会而在北美新大陆新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美国人民大都来自欧洲旧大陆并被旧大陆排斥出来和新教徒、失业  相似文献   

3.
尹慧君 《职业时空》2005,(13):35-35
近两年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怀揣高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工作经验,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与此相对应,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人数日渐增多。毕业即失业:职业技能是瓶颈。正是“职业技能”这个瓶颈阻碍了大学生本应顺理成章的就业。这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学历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学历代表的未必是真才实学,一纸文凭走遍天下的历史将宣告结束。正如一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怀揣高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工作经验,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与此相对应,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人数日渐增多.毕业即失业:职业技能是瓶颈.正是"职业技能"这个瓶颈阻碍了大学生本应顺理成章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罗雪挥  孙冉 《现代交际》2005,(12):10-11
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如今中国出现了NEET族,即年轻不就业族。他们主动或者 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长期寄居在亲人的屋檐下,“长大不成人”是这些“成年孩子”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2005 年春天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得中国NEET群体浮出水面。 江中联在《关于积极稳妥安排“新失业群体”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新失业群体”数量已经超过下岗职工 等“老失业群体”,这是人们首次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关注到中国NEET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往在谈到城市失业问题时,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市民阶层,其实,在城市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失业的问题更为严峻。笔者2000年的调查中,33.5%的农民工遇到过失业问题,是城市中失业比率最高的阶层;2002年的调查,比例则高达45.4%。目前,对于正式居民,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就世界性的移民问题来看,较之过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绝大多数的移民主要流向工业发达而又人口稀少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的吸收移民的国家.据统计,上述这些国家当时接纳的移民人数达650万之多.但随着先进技术的日益发展及欧洲接连几次的通货膨胀,大批移民屡受损害,他们被解雇或失业,在欧洲做工很难获得所在国的国籍.七十年代中期,世界新的移民又出现了新的流向:人流源源不断地涌向阿拉伯海湾地区.那儿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8.
199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年,随着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国将至少有180万富余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他们将告别原岗位,寻找新的出路。这18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人们不禁要问,这180万人的“饭碗”在哪里?失业将带来─—系列的社会矛盾失业严重村响了职工的收A。由于全球1/3左右的劳动者失业或半失业,全世界人均收入已连续4年下降,在全球55亿人口中有11亿人因收入太低而生活在本国的贫困线之下。1994年,我国由于庞大的亏损额,使得职工未能如期或是足额收到薪资的,达数百万人。失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患走。西欧国家失…  相似文献   

9.
不能忽视的“新失业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三年时间,中国失业形势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表现在,以“老失业群体”为主体的失业现象,已经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的问题则开始凸显出来。因此,如果不对“老失业群体”和“新失业群体”做出区分,就无法确切说明目前中国社会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群 《当代青年研究》2009,(2):53-57,27
本文采用新社会政策或社会政策的社会生活分析视角,以失业青年的个人消费、娱乐和时间安排为例,解释和分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研究发现.贫穷和低收入家庭的失业青年不仅成为“被排斥的消费者”,还成了“有缺陷的消费者”或“新贫穷者”,被排斥于所谓的“常规生活”或“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木木 《职业》2002,(8):10
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出现的背景 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公约指出,人们在失业时,有从政府获得援助的权利.各国应建立一个公共的、无偿的全国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求职者和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主要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承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就业机制的建立,其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失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可避免的产物。解决失业问题,不是完全消除失业现象,应该正视失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把失业所带来的负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才是重中之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失业保险制度在实际工作的很多方面显露出不足。  相似文献   

13.
“失业、下岗、待业”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及各级政府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在我国,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将长期存在,就社会来讲,它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每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沙莲香教授。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9,(9):71-71
福建省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失业人口调查报告显示,青壮年已成为失业率最高的群体,而高学历失业人口比例正呈上升趋势。在失业人口中,因本人原因(如主动辞职)失去原工作而失业的占30.5%,这部分失业人员以青年群体比重最大;因单位原因(如单位倒闭裁员)失去原工作的占27.8%,这部分失业人员中中年群体比重最大;毕业后未工作的也达到了失业人口的18.2%。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把自己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看成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保证和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基本体现。所以,无论对于哪一个国家来说,失业一旦成为不散的阴云,也就成了其政府要员们的心病。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日渐全球化、技术进步和结构的调整,“失业”(下岗)现象不仅仅笼罩了工业化发达国家,而且蔓延到经济转型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成了全球范围的社会通病。国际劳工组织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世界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将近10亿,约占全世界可劳动人口总数的30%。“再就业”成了各国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6.
孔瑾 《职业》2012,(16):128-129
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随着我国体制的转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失业人员骤增.  相似文献   

17.
动态     
《职业》2004,(5)
头条 我国将建失业调控体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将集中力量探索失业调控方法,争取用2至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我国失业调控的政策措施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说,失业调控的基本思路,是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失业率  相似文献   

18.
欧洲发达国家的青年就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洲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面对为数众多且日渐增长的青年失业群体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难题,欧洲各发达国家在各自国内以及在欧盟框架下,从调控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供给和就业信息传导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各国青年就业的压力,在实践中总体效果良好。这些措施对我们解决国内青年就业问题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阶段的失业形式中,较为突出的为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表现为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后者则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各方面的不搭配,从而呈现出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特征。尤其结构性失业,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矛盾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准确的界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国人失业后月收入近万元人民币; 生病了6周之内可以拿到全工资; 百万富翁也可以拿到一份子女补贴、住房津贴; 有人提出,这么高的福利真叫人眼红,但是现在——在德国即使失业了,每月依然可以拿到一笔数目不小的失业救济金,折算成人民币近万元。根据德国有关规定,一名刚刚失业的工人可以获取相当于他最后—份工作工资67%的失业救济金,失业半年后,这个比例再降到57%。因此,失业者通常每月能领到1500-2000马克的救济金,如果再加上失业免交个人所得税,其失业者的收入比有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