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张冬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2):7-11
历史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作为一种以历史为叙述对象的话语样式,新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文学的传统话语,尤其不同于建国后17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消解了过去那种定了型的历史小说模式,将另一种为人们所不熟悉却鲜活的历史文本展现出来.为文学在世纪转折的过渡时代铸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陈娇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43-48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3.
陈娇华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10,(2):43-48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4.
陈连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78-82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新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女性新历史小说具有西方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渗入的痕迹。历史真实的女性想象、历史的日常生活化描写、女性命运的忧思、女性个体生命价值的凸显等是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明显特点。女性新历史小说让我们得以打量到女性维度的历史,得以观看到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但其在短暂的鼎盛后也渐渐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50-51,56
新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新的历史意识的创作思潮。因其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同样具有新的历史观,学术界在对其命名和界定时存有歧异。从对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的历史精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历史精神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新历史小说是在各种思潮影响下,新的创作模式与新的历史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徐英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03-107
历史文学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感性思考,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文化娱乐、思想倾向以及风土人情等时代精神的构成因素浓缩在历史客观形象中,以立体、全面的方式呈现于世.通过文学反映历史是帮助后人认识和了解过去往事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分别引领两个时代文学潮流的小说模式,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与新历史小说作家面对同样的历史题材时,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历史判断,从而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了解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7.
蹇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2-26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 ,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115-116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雷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09-113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10.
黄健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3):83-88
中国当代的"新历史小说"经历了一个有着诸多争议的命名阶段,即便到了今天,对各种名称使用的随意性依然充斥在有关的评论中,尤其是众人对中国新历史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混淆往往令大量的争议显得似是而非。在这一文学现象的背后,折射出来的往往是中国学者们在西方强势理论话语面前的自卑感与焦灼心态。 相似文献
11.
张立群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84-88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密不可分。在结合“新历史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历史”认知基础上,通过多面辨析其具体的文本呈现,构成了研讨其叙事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3):28-30
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是史诗性的作品。这三部连续性的历史长篇小说,其结构受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影响,创作方法却是民族式的──情节完整、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对这样融古今中西为一体的、具有文学和历史双重价值的优秀之作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小说以实验文本的形式走上当代文坛,繁荣一时,但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从历史题材、历史视角、历史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尝试澄清它与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区别以及“新”之所在,为它的存在提供理由与合法性依据,并对简单地将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应阐释的状况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4.
论工农兵文学的艺术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2):112-118
长期以来,学术界都没有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工农兵文学。其实,它虽然有着好些文学失误,但却又对我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艺术贡献:第一,塑造了一批崭新、独特的典型形象,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第二,确立了反映底层民众生活,并表现底层民众情怀的写作规范,为中国和世界文学展示了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一种新的内容样式;第三,树立了大众视角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与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相结合,为中国和世界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式样。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方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55-58
《故事新编》所创造的跨越时空 ,杂陈古今的独特的历史叙事模式与“新历史主义”小说古今杂糅杂陈、寓庄于谐的历史叙事之间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契合。鲁迅和新历史主义小说家用反讽、戏仿、虚构荒诞情节等叙事策略 ,完成了对占统治地位的一切宏大叙事、既定权威的“解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探讨了艺术传播与新历史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艺术传播的过程也就是特定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形成过程。而新历史主义也正是借用了艺术传播的一些论点和论据来完成自身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缺失历史的艺术再现——解读美国少年历史小说《龙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少年历史小说《龙翼》通过叙述视角、场景、人物塑造等艺术手段描写了以一对华人父子为主要人物的华人早期移民克服困难,最终实现飞行梦想的故事,从而忠实再现了20世纪初美国华人移民艰苦奋斗的经历,补写了一段美国历史中一度缺失的历史;同时也为华人移民后代了解先辈的历史,为美国这一多民族移民的国家处理各民族的关系提供了生动且真实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论转型期历史小说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在当代历史小说研究中 ,有关文体特征的评论甚少。本文旨在寻绎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的文体运演及走向 ,以亟能为世纪之交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李劼人历史小说叙事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绘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434-438
李劼人在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叙事艺术上的贡献,首先是自觉接受唯物史观并运用于创作实践;其次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发展和深化;最后,是对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和扬弃。他的创作表明,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