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巴尔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成立的民族国家组成巴尔干同盟,它们在1912年和1913年相继打了两场战争,最初反对土耳其,后来又相互争斗。两场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成为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则在领土和人口上都蒙受重大损失。一战期间,巴尔干分成两个阵营:塞尔维亚在三国协约一方作战,而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则与中央列强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巴尔干产生很大影响。战争结束后,巴尔干依然是一个分裂和保守的半岛。  相似文献   

2.
从巴尔干联邦计划看苏南在冷战初期的战略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战初期,苏南围绕着巴尔干联邦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战略分歧。在战略态势上,南斯拉夫主张以战略进攻来进行坚决的反帝斗争,苏联则坚持以战略防御来应对西方国家;在战略目标上,南斯拉夫试图建立一个以贝尔格莱德为中心并独立于苏联之外的巴尔干联邦,苏联则维护自己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将巴尔干国家纳入其版图之中。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尔于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变得比以往更为严峻.意大利对半岛怀有很大的野心.希特勒取得政权后,德国通过经济渗透和政治压力攫取了对巴尔干某些国家的控制权.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后,整个巴尔干也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为轴心国的同盟国,而南斯拉夫、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则投身反法西斯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巴尔干面临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巴尔干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欧洲“火药库”的恶名。1912年和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所有国家在实际上都加入两次世界大战,1919—1921年的希土战争,不久前不经宣战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流血冲突,加上为数不少的其他战地,这就是该地区民族间冲突总的凄惨结果。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当代著名作家伊沃·安德里奇于一九四五年发表的历史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素有巴尔干人民史诗之称.这部作品于一九六一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并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我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了从法文转译的中译本. 这部世界名著以德里纳河上的桥为线索,反映了从一五一六年下令建桥到一九一四年大桥炸毁这一时期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和人物,十来个故事组成浑然的艺术整体.不同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用人物再现,故事情节相关联的方法把各自独立的故事联成一个整体反映一个时代,也不同于  相似文献   

6.
(译者注:经国务院批准,南斯拉夫普里施蒂那大学与我校建立直接合作关系。普里施蒂那大学位于科索沃自治省的首府。现将《南斯拉夫评论》出版的《南斯拉夫》一书中科索沃一章节译介绍如下,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书中有关数字均系一九七五年的统计。总标题和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体制的历史,实际上是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时开始的。它是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组成部分。自治省的成立,是该地区各族人民的新生活和各项建设迅速发展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巴尔干半岛各国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分列于不同强国的分治下。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战后独立的各个国家希望能够通过建立一种巴尔干所有国家的巴尔干联邦或邦联,以便通过它来保卫自己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于是就出现铁托和季米特洛夫两人为建立巴尔干联邦的穿梭般的外交活动。虽然此事曾同苏联磋商过,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但是,当苏联领导人发现铁托的行动是要把南保以外的波、捷,匈、罗、阿,甚至将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希腊也包括在联邦之内时,苏联领导人的态度发生转变。特别是季米特洛大在索非亚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苏联领导人更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召请南、保两国代表团来莫斯科,就外交问题进行磋商。在这次三方会谈中,斯大林批评了两国领导人擅自的外交活动,并要求他们建立三个联邦。南斯拉夫方面深知斯大林的用意,予以拒绝。这样巴尔干联邦问题就在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的干预下夭折了。  相似文献   

8.
1948—1953年的苏南冲突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学术界在论及形成苏南冲突的因素时,大都偏重于从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来探究冲突的由来。笔者认为,此观点并不尽妥。1948年1月28日《真理报》“不赞成组织巴尔干联邦的建议的那条新闻”,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苏联向南斯拉夫“发动总攻击的第一炮”。〔1〕1948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苏、南、保三党会谈中,斯大林也再三指责南斯拉夫在关于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犯了“原则”和“指导思想”上的错误。〔2〕因此,冷战初期苏南在东欧地区战略上的分歧是冲突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分…  相似文献   

9.
1913年10月16日,莱比锡在庄严的气氛中庆贺著名的《民族会战》胜利一百周年。在具有历史性的场地上树起了战胜拿破仑的纪念碑,德国、奥匈和俄国等三国乐队奏起了国歌,许多公众对庆祝活动的组织者的协同与和平的声明,表示欢迎。 但是,正是在这一天,威廉二世做出了在巴尔干挑起争端的致命决定,十个月后,它导致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后来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灾难,世界帝国主义大战。  相似文献   

10.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04,24(5):32-34
近东危机期间 ,奥匈帝国政府适时调整巴尔干政策 ,从维持巴尔干领土现状到有限瓜分 ,其目的是为了阻止斯拉夫人的成功和追求在西巴尔干的优势地位。为达此目的 ,奥匈帝国借助三皇同盟与俄国合作 ,双方达成某种协议。圣斯特法诺条约签订后 ,奥俄协调破裂 ,奥匈帝国在英德支持下 ,于柏林会议上赢得了体面的和平 ,成功地保护了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利益。但是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优势 ,前景并不看好 ,这折射了奥匈巴尔干政策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开始,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就被确认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故此,《前南斯拉夫国际法庭规约》确认前南刑事法庭对在巴尔干地区冲突中犯下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罪行享有管辖权。通过对该法庭审判的相关案例的实证研究,认为该法庭的审判实践了1954年《海牙公约》和1977年日内瓦公约两个议定书所确立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提供了更丰富的国际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弱法论”由来已久。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国际社会缺乏像国内社会那样的强制执行机构。本文从分析国际法法理基础入手 ,对比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结构的差异 ,结合国际实践的现状 ,历史客观地提出国际法强制执行是内力 ,而非外力 ;是合力 ,而非压力。因而国际法并非弱法。澄清这一问题 ,对真正理解北约轰炸南联盟和袭击我驻南使馆在国际法上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政策提供了契机。在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号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美国对南斯拉夫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利用南斯拉夫分化瓦解苏东集团,促进南斯拉夫的亲西方倾向,是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实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发展是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是用理论方式,从理论领域出发探讨哲学问题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探讨哲学问题并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化为实践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实践哲学有不同的派别,总的说来有两种实践哲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另一种是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是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核心,持实践核心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哲学",认为实践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又称为"实践主义",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和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质上都是实践核心论,搞实践核心论或实践一元论很难与实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只剩下西巴尔干留在欧盟之外。西巴尔干各国是否能以及何时能获得欧盟入场券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本文试图从西巴尔干对欧盟的重要性、西巴尔干各国加入欧盟的愿望、欧盟对该地区入盟的立场和政策几个方面来分析西巴尔干的入盟前景和影响其入盟进程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南斯拉夫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3个代表性模式之一,在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诸多失误,主要是在"塞弱则南强"这一貌似正确的反对大民族主义策略下,未能充分认识地方民族主义对民族团结和联邦体制的破坏力,实际上助推了各加盟共和国地方民族主义的滋长,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民族主义"的相关论述,成为联盟解体和模式失败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沸点"较低,容易触发,在社会转型的时代,对"南斯拉夫模式"处理民族主义问题失误的反思,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foreign population from former Yugoslavia and Turkey have not yetsucceeded in doing what the post-war migrants and cold war refugees havedone, namely, integrate into the Austrian middle class. Based on threemicro-census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thesis of an ethnically segmentedlabour market is valid.  相似文献   

18.
辩诉交易制度在20世纪末已发展成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能否适用于国际刑事审判中却存在过理论分歧,直到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在1995年审理Erdermovic案过程中启用诉辩交易制度,突破了国际社会对该制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的域限。之后业经1998年卢旺达前总理kambanda案、2002年南斯拉夫共同总统Bilyana Plavsic案中多次适用辩诉交易制度,使该制度在国际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价值获得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同。文章以辩诉交易制度的法理价值和适用案件的类型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该制度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理论界拓宽国际刑法的探索路径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