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音乐之独特,在于其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在于其能触及心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粹。知名音乐学者田青早年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后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推广。近日,田青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就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体现“和而不同”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他称,自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学习、研究,才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就像中华民族一样,是一个“多元一统”的小宇宙、大格局。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底,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命名该州建始县长梁乡等20个乡(镇)、村为“恩施州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命名余定喜等10位农民艺术家为“恩施州第二批民间艺术大师”。这是继2003年8月州政府命名首批16位民间艺术大师以来,恩施州开展的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实施保护、抢救工程的又一重要举措。戏曲歌舞宝藏众多建筑工艺令人叫绝恩施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这里的民族文化积存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名目众多,仅民间表演艺术就多达几十种。传统戏剧有南剧、堂戏、灯戏、傩戏及柳子戏;音乐、曲艺有…  相似文献   

3.
企业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有所不同.这些分支学科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议题(如医学、教育等),成为探究这些领域的辅助知识,却没有改变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企业人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研究范式,在当今全球人类学中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突破人类学传统的小社会、小社区视野,学会从整个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现象;突破了僵化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正在使用“连续谱”的视角;突破了人类学草根的学术传统,深入探索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分析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提升本学科解析当代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因此,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其研究范畴扩展和深化了,其学科名称得以整合和统一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企业人类学不但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学术通道,而且实现了中国和国际人类学的局部突破和学科转型.近些年来,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使之成为国际人类学新兴的研究园地.  相似文献   

4.
对契丹、辽的名称探源,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对契丹、辽名称探源,应以当时命名的本俗为依据和标准进行研究,至于本名的语义或孳生出的观念,不能成为其名称起源的第一位依据。这不是说命名的义不能研究,而是要与命名结合起来,以求对问题的全面解决。从东北地区看,古时带有普遍性的命名习俗,是依水、依山或依地理方位而命名,东胡系各族也多是如此。一、契丹名称源于西拉木伦河对契丹、辽名称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镔铁”、“刀剑”、“切断”、“奇首之领地”。“部首名”、“寒冷”或释为“大中国”、“东方太阳神…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从中国出现最早的乐器算起,中国音乐经过了近万年历史发展进程。在“自创”和“吸纳”的过程中,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既拥有乐器、乐曲、演奏形式等音乐实践层面的丰富性,也创造了乐调理论、审美内涵、人文特性等音乐理论层面的独特性。这并非中国人的自夸,是世界上有关多元音乐认知的共识。然而,近一百年的中国音乐也曾在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碰撞中徘徊。因此,音乐领域中的“文化自信”依然需要进一步坚定。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角度看,任何民族的、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都是值得不断发掘研究的.反之,从微观角度出发,某个国家或者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某音乐形式及它的起源、发展、规模和传承最能体现其民族精华之所在.因此,本文将选定英国为背景国家,讨论在其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传统音乐(在英国被视为外国民族音乐)不同的发展形态和生存方式,从而挖掘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含义以及世界对中国音乐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更为我国传统音乐更快更远更长久的传承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相似文献   

7.
“伞式社会”理论是张继焦教授在研究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下所提出的新概念,也是企业人类学的一次重大突破.运用“伞式社会”理论研究老字号企业,是企业研究的一次新突破,本文选取百年老字号王老吉为研究样本,探究其历史发展与企业现状,以“伞式社会”分析老字号王老吉的成功之道,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部民歌风波”和“乌苏里船歌之争”之风波“西部民歌风波”:这起争议源于著名的音乐艺术家王洛宾先生在深入大西北民间音乐宝库几十年,历尽千辛万苦,通过搜集、整理和改编大批优秀的民歌,并通过自己对民间音乐的感悟,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艺术作品,当其通过协议向台商“一次性卖断”其中的一些作品后,遭到了中国西部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和音乐界人士的猛烈抨击,国家版权局的相关负责人也发出了“不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的作品”的郑重声明。这个案例给学者们提出了几个问题:王洛宾经过对民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和改编后所形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庄雪婵  赵秀云 《民族学刊》2015,6(3):72-78,125
庄雪婵副教授在访谈中谈到了其作为一名法国人类学家在中国进行田野实践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她深受法国人类学结构主义重要代表人物路易。杜蒙的影响,她运用杜蒙的“个人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中的“个人”与“整体”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提出,在中国,虽然现代的音乐活动(如摇滚乐队)和传统的音乐活动(如“京剧票友”)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另外,她也根据自己的跨文化研究经验,指出一个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并做到不以自己的文化来衡量“他者”的文化。同时,她也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急速消逝表现出了一个人类学家的忧虑,她呼吁人类学家应该尽快到乡村把这些濒临消逝的传统文化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主体、对象、话语是叙事的基本要素,对外叙事与话语编码的主要意义在于解释文本、呈现意象、传递价值、完成受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主体性、世界性、多线性三重逻辑,从理论之维、政治之维、价值之维、目标之维等多重维度,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叙事”“叙什么事”的意旨逻辑与话语形态。从“为何叙事”到“如何叙事”,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出场的话语逻辑在于聚焦“问题域”,寻求“共鸣点”,搭建“话语场”,感染“受众体”,实现共融式叙事、情感式叙事、互动式叙事与精准式叙事。  相似文献   

11.
范菁  彭潮溢  姜霞 《民族学刊》2022,13(6):124-132, 151
川剧是巴蜀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五种声腔中的灯调,最具巴蜀特色。“胖筒筒”既是灯调主要唱腔也是主奏乐器。对胖筒筒这件乐器以及其伴奏音乐进行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因为两者隐含着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本论文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音乐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川剧灯调“胖筒筒”为研究对象,分析川剧灯调的母体文化环境;并运用两仪五度相生体系①,探究过门旋律的调式、音级跳进以及结构的特性与规律,解析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灯调剧目中[胖筒筒]的长过门音乐形态,进而以“乐”的形态观巴蜀文化,阐释并提出了[胖筒筒]音乐对巴蜀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和对巴蜀先民在巫仪式中用乐原则的思考,阐发了胖筒筒这件乐器的文化属性和其材质所蕴含的巴蜀民俗。  相似文献   

12.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5,489,630人。壮族分在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为天下少有的奇景。壮族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百越”民族,族称来源于部分壮族的自称,这些自称如“布壮”、“布土”、“布侬”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300多年前,壮族曾出现“土俗字”。著名的“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老先民的伟大创造。在广西北流出土的云雷纹大铜鼓,号称“鼓中之王”。壮族有著名的创世长诗《布洛陀》、英雄史诗《莫──大王》等。壮族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共1000种以上。古代壮族先民曾把凿齿当成是成丁礼(成人礼),还曾有文身的习俗。至今壮民崇尚蓝黑色,并将之用于服装的镶边和居室栏杆上,实际上是文身的延续存在。今天的壮族,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教育与文化也适应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辽代碑文中,屡见款以有关官员连结式的复合官衔,治史者称之“结衔”。其格式与唐、宋碑文所款者近似,凡于《辽史·百官志》失载之官称,均可见于《唐书》或《宋史》官志卷中。兹择几例试释之。 例一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之分,“故事”、“情节”之别虽早已被理论界熟知,但也因划分简单而遭诟病。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的深度剖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透视他的小说理论,还原一个既蕴涵传统理论精髓又具有显著现代意识的福氏小说美学观。重估他在传承传统小说理论和现代小说理论中的开拓性作用。同时指出他的《小说面面观》和詹姆斯的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之作《小说的艺术》不分轩轾,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15.
瑶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随着全球化、国际化、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传统音乐文化呈衰退之势;只有走保护和开发并举的多元发展之路,才能使该民族那些不可复制的传统音乐文化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玻璃器对于当今人们而言是非常普通的用品,可在远古时代,由于材料来源或技术工艺等原因,玻璃器是非常珍贵的,尤其在远离中原地区的青藏高原,其价值更为可观。一、资料我国的玻璃器分为国产品和外来品,最早的玻璃器发现于西周前期的墓葬。我国对玻璃有多种称呼,按其透明度可分为“玻璃”、“琉璃”及“料器”。一般把透明度好的称之为“玻璃”,把透明度差的称之为“琉璃”,把色彩鲜艳的小件器物称为“料器”。①青藏高原出土的玻璃器有玻璃珠、玻璃饰品等,还有一种被称之为“乙g”的料器,但未见正式报道。@“Zig”通常为橄揽形…  相似文献   

17.
“历史/历时”为西方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的两个重要概念.基于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的多元历史证据、仪式音乐与文化建构、“道得尔”历史流变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读,实现对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在“历史/历时”研究领域的重要个案的理论取向与实践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齐越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79-81+101
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是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建立文化自信、传递核心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高校开展美育工作,实现“以美育人”目标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山西工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开设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程为例,系统梳理了课程的三大美育元素,提出课程美育的三个维度,并结合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美育教学的几点思考,旨在探索出《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美育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了“北风吹”、“窗花舞”、“十里风雪”、“红头绳”、“哭爹爹”、“老乡们快乐参加八路军”、“太阳出来”等几段舞剧的音乐。运用了“抖风箱”、“震音”等演奏技巧。使得在民族化的音乐中,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和音响效果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0.
石林寻美     
云南石林,素有盛名,明代已成为名胜.然而,石林一游,身临其境后,才觉得名不虚传. 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套一句,我要说“云南石林天下奇”.游石林,足之所至,目之所睹,手之所指,真正是有石皆灵,无石不奇.那峭壁,那危岩,那壮观,那险胜,真可谓造化神奇,尽是未凿.奇哉!美哉! 置身石林佳境,不难发现石林中石,有的如芽、如笋,有的如剑、如碑,有的如椽、如笔,有的如竖琴、如石钟……或刀削独秀,或对峙相觑,或群立竞拔.这奇,这绝,淋漓酣畅地展示了石林质朴的气势美. 盘桓于石林间,景随步移,情随景生.当一石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