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曹操与同学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  相似文献   

2.
曹操遗嘱     
曹操遗嘱东汉末年,66岁的曹操在洛阳去世。按我国古代惯例,像这样一个帝王的葬礼一定很隆重。可是,曹操的葬礼却非常简朴。曹操临死前,把儿子和心腹大臣唤到身边交代:“现在天下还未安定,不要按照旧有的丧葬制度办。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不要忘...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  相似文献   

4.
曹操用人方略散论秦文坦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安徽毫县)人,出身于宦官之门。二十岁举荐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拜骑都尉,迁济商相。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接从长安逃出来的汉献帝到许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有利地位,到建...  相似文献   

5.
曹操和刘备战于汉水,败于阳平,屯兵于斜谷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不解,请教杨修,杨修曰:“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曹操)必班师矣。故,夏侯惇寨内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见之,大惊。急召夏侯惇问其故。夏侯惇说是杨修知魏王欲归之意。曹操唤杨修问之,杨修以鸡肋对之。操大怒,喝叫刀斧手推出斩之。一代奇才就这样因才而死,确实叫人可惜。由此,笔者想到:  相似文献   

6.
谁是最佳CEO?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但你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  相似文献   

7.
关于“沟通”,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总裁余世维用了一个很平常的词语”回报”来表述。余世维所言回报是“回头报告”的意思,具体说就是,甲对乙有要求,乙要对甲有反馈。管理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所以,甲对乙一旦有要求,乙对甲要不断地回报。这样可以让上司放心你在做什么,万一有差错,来得及修正。余世维之所以能够成功管理企业,恰恰因为他在20多岁时就养成了回报的习惯。任何人对他有要求,他马上就对人家有回报。如果下属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余世维就一天到晚盯着他,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8.
关公的检讨     
关公在华容道上把曹操放了。这事非同小可,影响很大,人们把这叫做“华容道事件”。按照有关规定,关云长要受到严厉查处,有可能判处死刑。就在这紧要关头,刘备给诸葛亮打了个电话,说昔日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关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  相似文献   

9.
周治 《人才瞭望》2014,(6):63-64
企业管理的核心为用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今天企业竞争激烈的商海中,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多,谁就能主导潮流。谈到企业用人之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极会用人的人,三国鼎立唯曹操所在的魏国强大是有原因的。假如今天曹操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那么他的择人、用人就值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用人之道,他十分清楚"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相似文献   

10.
盛世出英雄     
咱们有“乱世出英雄”的说法。每当乱世的时候,常常是如苏轼所说的“一时多少豪杰”。秦末天下大乱,涌现出了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韩信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东汉末年天下再次大乱,涌现出了曹操、刘备、孙权、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学生的“反抗期”,顾名思义就是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至5岁和12至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反抗期。而这种反抗期主要指依赖和自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因为对立而造成的子女和父母、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纠葛等。而我们所说的第一“反抗期”是指2至5岁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表现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比如说,小孩子自己吃不好饭,大人帮助他,可他偏偏不肯,硬是要自己吃,你要是不让他做,这使得他就会大哭大闹。本来很听话,表现很乖的孩子一下子就失去控制和约束到了这个时期就会表现躁动不安,不听大人的话,自以为是,很顽皮倔强,执拗得很;而12至15岁处在青春期的我们管它叫做第二“反抗期”。  相似文献   

12.
看电视已是当代生活的一部分了。且不说那些整天泡在电视机前的人,仅从“新闻联播”开始计算,到正常的就寝时间为止,人一生就要在电视前度过2128天(昼夜),约6年多。 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从20岁开始工作,到60岁,每天工作8小时,40年中也不过13年。如果按每周5天工  相似文献   

13.
做生意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 看“动物世界”节目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这里有公平吗?我是没有问过。但为什么到了人类这里,就总要谈公平呢?当年做老师时,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打分,自己做了20年的学生,将心比心,总想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分数,因为那每一分都包含了学生的一份辛苦。 渐渐地,我便把这公平的信仰普通应用,也就开始不断碰壁,生意场上更是这样。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一群“周瑜”加一群“黄盖”。这里没有公平,只有“周瑜”能不能找到“黄盖”。 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你能不能找到“黄盖”。这需要勤奋和  相似文献   

14.
杰克·韦尔奇被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CEO”,他在35岁就当上了美国通用电气的总裁,在任的20年时间里,他把通用电气的市值从130亿美元提高到4800亿美元,排名更是从世界第十变成了全球第一。然而,就是这位天才管理学家、谈判专家,竟然是一位天生的口吃“患者”。  相似文献   

15.
夏日,北京。受杂志社叶尚志社长委托,我专程拜访了本刊顾问、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刘英同志。 面对刘妈妈,就象面对一座丰碑。97岁的高龄、78年的党龄,多少历史风云同眼前这位老人相连:过去20年我一有机会就常去看望她,她总是回顾往昔,指点江山,展望未来,谆谆而谈,诲人不倦。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被推选为党中央总负责人(实际上是总书记)。毛泽东说他是“不争权”的“开明君主”,刘英同志也被毛泽东戏称为“娘娘”;长征途中,她继  相似文献   

16.
王泽 《人才瞭望》2010,(4):75-75
蒋介石爱才,有时真到了“求贤若渴”的境地.犹如刘备和曹操一般。特别是对自己权力集团以外的才俊.极尽招纳延揽之能事.花样百出。对已招至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能用则用.无用则弃.不加珍惜.卸磨杀驴。“德才兼备”者是上品.退而求其次则宁用“有德无才”不用“有才无德”.按他的逻辑.“有德无才”顶多误事.而“有才无德”却是要坏事。这个“德”主要是对“领袖”的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  相似文献   

17.
杨修之死的启示李树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57集《巧取汉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连战皆败,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时,厨师送来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此时,夏侯进帐请示夜间口令,操随口回答“鸡肋”。行车主簿杨修闻此,揣知曹操心欲退兵,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蕴涵着让人为之着迷的艺术魅力。就人物形象而言,全书出现了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而其中曹操无疑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作品中的曹操并非只有"罪恶"的记录,也有"成功"的业绩。作者曾经指出,他笔下的曹操是一个"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性人物,这个形象既符合历史真实,也符合艺术真实,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人才瞭望》2013,(8):44-45
“苦生意” 林炳生小时候,父亲靠给当地驻军做服装养活全家.6岁那年,全家随军迁往马祖岛.林炳生在马祖岛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随后前往基隆就读海事学院.但很快,他服兵役的年龄到了.服兵役时,他被特种部队选中,先后去了空降特战部队和两栖作战部队. 22岁,林炳生离开部队,住进台北的大姐家里.“我当时很木的,跟女孩说话都要脸红的.家里的长辈不止一次说,炳生这辈子肯定做不了生意.我就想趁着年轻去试一试.”林炳生说.  相似文献   

20.
20年多前,日本青年田边俊雄在巴黎向名厨学做法国菜,学成后他在东京的繁华地段开了家名为“别离开”的高级餐厅,以法式海鲜作为主打菜品。渐渐地,“别离开”高级餐厅的生意做了起来,客流量虽不是太大,但利润也是比较可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