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协立教授     
宋协立教授宋协立教授,1934年生于山东文登,196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先后在北京和西安作外事翻译工作。1972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1991年调入烟台大学外语系,现任烟台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宋协立教授曾于1982年应邀去澳大利亚佩...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文化委员会文学部主任布里森登博士和澳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马乐施先生于八月二十三日从北京专程到达合肥向我校外语系大洋洲文学研究室赠送图书,并与研究室成员座谈,受到省外事办公室和我校领导同志的热烈欢迎。在座谈中,研究室负责人介绍了大洋洲文学研究的准备工作和工作规划,并对澳方的热情支持表示感谢。布里森登博士对大洋洲文学研究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对我国有专门机构研究大洋洲文学感到  相似文献   

3.
李秀萍,女,1964年11月出生,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外语系教授。198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榆林学院外语系任教至今。1999年2001年攻读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获研究生文凭。2002年至2003年赴美交流学习一年。  相似文献   

4.
张福勇教授     
张福勇,1961年6月生,山东荣成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张福勇教授1979年至1983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到烟台师范学院外语系任教至今,其间曾于1987—1990年在天津外国语学院攻读英美文学方向,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生。2001年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2002年晋升教授。  相似文献   

5.
中文系教授安旗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祖籍黑龙江,满族。1925年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由于家境清贫,初中仅读两年即辍学,曾当过邮局接线生和邮务员以接济家用。家中曾开过一爿旧书店,书店里的文学书籍消磨了她许多时日。1945年,她考入四川大学外语系半工半读,同时,参加了成都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并全身心投入到党所领导的反内战学生运动。为逃避国民党反动派迫害,1946年5月北上延安。解放战争中,她随军转战南北,1948年9月在大军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转业地方,先后在西安、成都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同时开始文学评论生涯。到“文革”前,安先生的评论文字,曾结为《论抒人民之情》等五个集子出版。她明晰的思路,清新俊逸的文字以  相似文献   

6.
经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同意,浙江省外文学会与杭州大学外语系于1992年10月23日至25日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二次话语分析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黑龙江等16个省市的35所高校6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43篇论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Christian Matthiessen专程来杭出席了会议。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哈桑、弗理斯、马丁等向这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外语系马博森、桂林、肖群、陈姝波也向研讨会提交了论文。  相似文献   

7.
陶文钊教授     
陶文钊,1943年2月生于浙江绍兴。1964年7月,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即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82年10月至 1984年10月作为国家公派学者赴美国进修,在乔治城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国家档案馆等处研究中美关系史。1993年  相似文献   

8.
外语系简介     
清华大学外语系成立于1926年,最初称为西洋文学系,后更名为外国语言文学系。许多学贯中西的语言文学大师,如钱钟书、曹禺、季羡林、王佐良、许国璋等均出自清华大学外语系。1983年外语系复建,恢复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1999年增设日语专业本科,2000年增设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3年建立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目前外语系每年招收4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60余名本科生,主要学科领域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文体学、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等。多年来,外语系为全国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文理贯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外语系现有在职教师9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兼职、双聘教授6人,博士后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师中18%具有博士学位,80%具有硕士学位。此外,还有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国际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等。外语系目前主持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共有25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师可以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出国研究讲学,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很大声誉。作为中国现代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的发源地之一,清华大学历来重视跨国界和跨学科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国内外一些重要学术团体的总部或办公地均设在我系,其中包括: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处,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以及翻译和跨学科研究中心等。此外,外语系还承担了国际权威文学研究刊物《新文学史》(New Literary History)和《批评探索》(Critical Inquiry)国际中文版的编译工作,并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合办国际翻译研究的权威刊物《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相似文献   

9.
常芳作为一个新锐女作家,从2005年开始小说创作之时即展现了自己不俗的创作能力,其作品先后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收获》等多家刊物发表,《一日三餐》《拐个弯就到》《告诉我哪儿是北》《一个人站在高高的云端》都是其近几年的代表作品。常芳的作品时刻呈现出社会沦落与精神拯救的对抗,善于  相似文献   

10.
范岳教授     
范岳,男,1939年7月生,山东蓬莱人。196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过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教学。1986年开始独立指导比较文学研究生。1990年辽宁大学建立比较  相似文献   

11.
河大学人     
牛保义教授 1955年9月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7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原开封师院)外语系;1987年在河南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班学习,并于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今师从徐盛桓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5-1996年赴美国田纳西州Lee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200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拟赴英国作高级访问学者半年。自1984年起在河南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十几年来致力于英汉语言对比、功能语言学、认知语用学的研究。1995-1997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修旭东教授     
修旭东,男,1956年生,山东莱阳人。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专业,1982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莱阳农学院任教。199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研究生班,学习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996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调入烟台师范学院外语系工作,2003年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在对发生于某一重要城市中的故事情节展开细致描绘时,经常会有另一重要城市的空间叙事与之对应和参照,从而形成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双城叙事"现象。明清小说中多有此类"双城记",并形成了轮替演进、前后接续的序列。特择取三个阶段的六组"双城"即明代至清中期的汴梁与杭州、北京与南京、苏州与扬州,晚清的扬州与上海、上海与广州,清末民初的北京与上海为主要对象,分析"双城记"的主要意涵与表现形态,进而将之视为整体,从归类视角、文学走廊和演进机制的角度探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就文学史之演进、小说地图之建构、古今文学之嬗变、中外文学史之互鉴等方面揭示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我封闭状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现象在高校的系、科、专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被一道道无形的高墙所隔离,系科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相互独立,交流太少,对教学改革十分不利.此如,就我校中文、外语系而言,两系的许多课程类同,如中文系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批评理论、西方名著欣赏等课程;外语系的英美文学史、英美诗歌、英美文学选读、文学批评等.外语系目前的课型大概分为三类;基础型(如综合英语、基础语法、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等),知识型(如文学批评、文学史、语言学、英美概况等),趣味型(如英美诗歌、小说、戏剧选读、神  相似文献   

15.
王统照不仅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而且是文学研究会发起成立的关键人物。在12名发起人中,原北京“曙光”月刊的成员占三分之一,主统照是“曙光”月刊的核心人物。当年,正是王统照把南北(上海、北京)两地的文学青年联系在一起,进而酝酿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国各高校的扩招,外语系面临着大班教学的困境,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在外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也深受影响。文学课程大班教学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提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旨在有效地发挥文学课程的作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25日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在此前后,北京、上海、成都、泉州等地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2002年12月起,北京、上海、四川和山东、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天津等地的多家出版社即  相似文献   

18.
院长:汪家树教授男,1944年9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英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研修,曾任铁道部长沙铁道学院英语系主任、同济大学外语系主任.长期从事英语翻译、教学与研究,70年代曾担任美国专家翻译多年,70年代后期进入高校  相似文献   

19.
案例毕业季,大四的小文同学与男友分手了。两人同校,相恋近两年,小文的男友最近找到了一份在北京的工作,7月即将离开上海去北京,而小文将留在上海读研。小文曾想过未来与男友异地恋,过几年两人再争取在同一城市工作,可男友表示自己非常向往北京,以后想一直待在北京。身为南方人,去北京一直不在小文的计划里。她更喜欢南方城市,因而当年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从家乡到上海,以后也打算在上海工作,或者在江浙一带安家。  相似文献   

20.
清华学人     
刘世生 教授 1954年12月生于山东沂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获曲阜师范大学英语浯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哈佛大火学语言学系从事英语文体学研究。1994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晋升为教授,1999年调入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