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TC法合成了3个二茂铁羧酸四乙酰葡萄糖基酯,通过EA、IR、HNMR及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MEMS工艺及C-MEMS工艺制备碳微电极,在其上修饰纳米氧化钌Ru Ox颗粒后,表现出对胰岛素的电催化氧化特性,可实现胰岛素的电化学检测。以此构建的微型电化学胰岛素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检测灵敏度为1 n A/μM,检测限为800 n M。该传感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系统,可获得稳定的测量,且所需样品量少,易实现长时、连续检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可构建细胞传感器,在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理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乌氏黏度计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特性黏度,并测定其在紫外光下的光降解性能.实验表明,PET/SiO2/TiO2体系中存在Si-O-Ti键,并与PET基体作用形成PET/SiO2/TiO2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特性黏度随体系中SiO2-TiO2含量增加而降低;在紫外光下,SiO2和TiO2纳米颗粒的引入可有效地提高PET的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乌氏黏度计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特性黏度,并测定其在紫外光下的光降解性能.实验表明,PET/SiO2/TiO2体系中存在Si—O—Ti键,并与PET基体作用形成PET/SiO2/TiO2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特性黏度随体系中SiO2-TiO2含量增加而降低;在紫外光下,SiO2和Ti02纳米颗粒的引入可有效地提高PET的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含有连续腺嘌呤碱基模块的DNA(CA DNA)构建的双层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5-羟色胺(5-HT)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对于5-HT的氧化,CA DNA构建的电极比巯基DNA构建的电极能够起到更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利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5-HT测定的优化条件,并发现其浓度在6.0×10-8~1.0×10-6 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可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即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Ni的TiO2纳米粒子.以硫酸钛和碳酸铵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备掺Ni、Co、Cr、V的TiO2纳米粒子,并且对两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利用TG-DTA,FTIP,SEM和PL光谱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条件的不同对样品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双二茂铁丙烷.6-乙炔基双二茂铁丙烷及其钴簇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6-乙炔基双二茂铁丙烷及其钴簇合物中乙炔取代基、簇骨架C2Co2等均能使其两个铁原子中的电子具有更大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8.
以Co(NO3)2·6H2O和ZrOCl2、PVA等为基本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前驱体,前驱体经高温煅烧获得锆钻复合氧化物粉体.然后通过TG—DTA、FT—IR、XRD等方法对前驱体及产物的物性和结构进行表征,揭示其内在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醋酸镍、氯化镍、硼酸和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比例和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种类等条件,制备出了片状、粒状和棒状三种不同形貌的微纳米硼酸镍。在此基础上,对新合成出来的微纳米硼酸镍进行了X射线的粉末衍射 (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制备了纳米金-聚番红花红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利用差分脉冲法(DPV)研究了尿酸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金-聚番红花红复合膜对于尿酸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尿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7mol/L。该方法快速,准确,将聚纳米金-番红花红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体液中尿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5.0%~100%之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作为钛的水解控制剂,通过钛和硅醇盐的分步水解得到均匀的SiO2TiO2复合溶胶,通过提拉制备出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复合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多孔薄膜中的钛离子形成了Si—O—Ti键的孤立四配位形态,使薄膜具有复合型钛离子的催化效果,并且有介孔结构.随TiO2含量的增加,薄膜仍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可达到85%以上).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调节,可实现对薄膜纳米结构的人工控制,形成的多孔薄膜折射率在1.2~1.4之间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再生丝素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XRD)、热重分析(TGA、DTG)对复合丝素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后再生丝素膜的热转变温度提高;再生丝素的结晶构象由S ilk I向S ilk II转变,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HNO3为胶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稳定的γ-AlOOH溶胶,分别添加La、Y、Nd、Pr、Ce等稀土氧化物,对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表面涂层,再以CuO-CeO2为活性组分制得催化剂.利用色谱流动反应法、H2-TPR以及XRD对其性能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添加La2O3、Y2O3、Ce2O3的催化剂比不添加任何稀土氧化物的催化剂的活性好,且添加Y2O3后催化剂的选择性在175℃时仍能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在O2等离子体处理和空气气氛中500℃高温热处理方法的辅助下,简便制备了单壁碳管-纳米金(SWNT—Au)复合网络敏感膜。等离子体处理的SWNTs高密度且均一地组装了正电荷Au纳米颗粒。热处理过程不仅去除了SWNTs表面吸附的所有杂质,使其与又指金电极形成良好的接触;而且导致Au颗粒表面熔化并聚集,残余的SWNTs管束变细。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敏感膜作为换能器的电流-电压行为,放大了其对抗体-抗原相互作用事件的敏感性。利用敏感膜作为换能元件,构建了基于SWNT—Au网络的电信号生物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李斯特氏菌溶血素的高敏感、快速检测,检测限能达到约2ng·mL^-1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药物开发早期选择最优的候选目标物对于避免后期药物研发失败是至关重要的。Attana200细胞生物传感器能检测目标物在生物基质条件下的无标、全实时动力学情况,提供一个信息丰富的生物学相关的测量方法。细胞能在传感器表面生长,和传统传感器一样通过连续流引入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该仪器还兼容标准生物传感器表面,而且可用于比较键合的纯化目标和相互作用的细胞。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硅是一种宽带隙(2.3~3.3 eV)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热性,同时它也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耐摩擦等.因此,碳化硅纳米材料在功能陶瓷、光电工业、高温半导体工业、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燃烧合成、热蒸发法、聚合物热分解法、碳热还原反应等来制备不同形貌的碳化硅纳米材料.在这些方法中,碳热还原二氧化硅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而且碳源、添加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碳热还原产物的形貌和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反应来制备碳化硅纳米材料.首先,称取一定量酚醛树脂和硝酸镁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和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使之形成碳硅溶胶;24 h后,加入一定浓度的六次亚甲基四胺溶液,使溶胶凝固形成凝胶;凝胶干燥以后,在高温管式炉中在高纯氩气保护下于1300℃下碳热还原6 h,冷却到室温后,可获得大量的白色絮状产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的白色絮状产物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XRD和FTIR结果表明,所得的白色絮状产物主要为β-SiC和少量的无定形SiO2.SEM表征显示,白色絮状产物主要有网状碳化硅纳米结构和卷曲状碳化硅纳米线构成.网状的碳化硅纳米材料具有藕状的多孔结构,孔的直径在500~1000 nm之间;卷曲状碳化硅纳米线具有光滑的表面,纳米线的直径在300~500 nm之间,长度达几百微米,纳米线卷曲的部分具有圆弧形结构,这和孔结构是一致的.这表明在制备过程中生成的碳化硅纳米线卷曲成孔,而孔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的纳米结构.光致发光(PL)光谱显示,网状和卷曲状碳化硅纳米材料在486,494和503 nm处具有明显的发光峰,这表明网状和卷曲状碳化硅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