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效率论的视角,对云南省镇雄、腾冲、宣威三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县的财政状况、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属于“帕累托改进”。因而,有必要全面推广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所需要的相应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加快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政策、用财政手段推进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办法、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推进费改税工作等六个方面对完善财政体制进行认真思考,就如何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就是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这一模式被期待可以改革目前"市管县"模式中各财政层级间的财政困局,有效减少行政层级,较大幅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文章从区域发展不均衡、制度变迁不同步、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和权力再分配四个维度,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其可能产生的行政和社会效应作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省直管县"改革是我国省以下财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稳步推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本文运用2003—2010年四川省70个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和未试点县(市)的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要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做实"县"级财政,构建我国"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制,疏通和缩短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连接渠道,以实现财政制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严峻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逐渐增大。本文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地级市城投债为例,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检验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推动地级市城投债规模激增的重要驱动因素。“省直管县”改革导致已改革地级市的发债概率、发债规模和单次发债金额均比未改革地级市高。“省直管县”改革强度越大,相关地区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及规模也越大,“省直管县”改革引致的财政自给程度下降显著促进了城投债的发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分权通过土地出让收入、财政赤字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目前正在全国有序推进,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来积极应对、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使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缺乏主体税种、地方税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区域差距较大,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省直管县"体制存在缺陷以及"乡财县管"体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重要抓手,国家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纵向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体制的视角出发,基于财政省直管县这一典型的财政扁平化改革,构建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利用不同县域改革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财政扁平化改革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与非改革县(市)相比,试点县(市)企业的实际产出和实际利润分别下降了约2.97%、7.47%,资产回报率下降了约3.29%。进一步分析表明,改革后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和地方政府官员短视预期导致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强化了试点县(市)收入激励,提高了税收征管力度;改革后财政体制下协调难度的增大、区域竞争的加剧扭曲了试点县(市)的财政职能、损害了纵向与横向间的合作,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和财政压力加剧,对企业绩效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调整和改进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实现"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两种路径选择:一是统一体制形式;二是统一体制效果。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支出责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层级简化改革;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收入归属;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动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构建县级最低支出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在剖析福建省县域经济的现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福建省财政税收政策仍然存在省直管县、简政放权落实不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合理;财政政策目标不够明确;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持缺乏等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跨跃式发展,应在全面推进财政、经济和行政“省直管县”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目标;加大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力度等方面实施创新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地方立法机关适应省域经济发展要求及财政工作的现实需要,制定了大量地方财政法规与财政规章。湖南地方财政立法还存在政府财政规章偏多、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配套衔接不畅、立法程序欠完善等不足。应进一步健全地方经济立法程序,理顺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关系,做好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衔接与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润星 《南方论刊》2014,(4):15-18,24
当前,在全国财政总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回顾分税制以来,广东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可以分三阶段,对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引导各地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事权划分不清,转移支付计算方法不科学,财政体制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等。对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提出建议,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进一步理顺省市县财权事权关系,减少预算层级,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架构;规范转移支付,改进和完善财力保障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地方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促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规划就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做出的明确政策指向。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市级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使市政府辖区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引致的财政压力激励市级政府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了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劳动密集度,最终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改革效果仅体现在所得税由地税局负责征管的企业;同时,改革的影响在税基窄、土地财政能力弱、税收征管强度弱的地区更为明显。此研究有助于解读“压力型”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及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省直管县改革是一项重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几年来此项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省直管县实施以来衍生的问题主要有:省市县各级政府间利益关系复杂化;原有公共服务体系碎片化;县级政府规模扩张冲击机构改革既有成果;垂直体系的条块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省级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支撑和管理难度加大、矛盾集中;财力与支出责任不相匹配。要推进省直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深入发展,就必须立足省情,实行"一省多制";准确定位市县功能,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创新工作管理机制,提高综合行政效能;深化改革垂直管理体制;理顺财政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省直管县政策执行的内容与要求,将省直管县政策执行的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市管县政策调整阶段、省对县财政直管阶段、省对县行政直管阶段、省市县协调合作阶段.其中省对县行政直管阶段是省直管县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其在执行中面临着: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政策执行客体及政策资源的四重困境.文章主张整合政策执行机构力量、调节政策执行人员行为、提升政策执行客体地位、优化政策资源,从而应对困境、加速执行省直管县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主要发生在中央与省关系层面,省以下分权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文章对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县级政府财政成为县乡两级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全国陆续推行了"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等县级政府财政体制改革,意在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县域政府的财政压力。农业作为农民生活生产的根本物质基础,在县级财政支出中依旧占有不小的比重,但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迫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服从于城市化、城镇化的优先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县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县级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探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几种基本模式的特点,为保障财政农业支出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六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大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改革必须要同县级党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一起统筹规划部署,整体协调推进,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该文认为要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和全面启动地级市改革入手,创新"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路向,建立县党政主要领导由省委直接管理,职级探索设为副厅级,其他县委常委由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省直管县"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省直管县"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公开竞争制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进"省直管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配套性、实效性,确保"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省直管县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红利日益显现。但省直管县改革在发展定位、改革动力、实践方式、市县间关系处理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明晰其助力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定位;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配套制度与工作机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省直管县改革的多元实践形式;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市县政府合作共享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直管县示范作用不断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等方面。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省直管县的实权权限配置不公、权限承接困难、权限被分割及受到省辖市的压制、司法体制不顺、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缺乏明确的退出机制等诸多困境和问题。深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通过强县扩权,真正赋予省直管县更多的自主权;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支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改革法检两院体制,确保司法体制独立顺畅;创新省直管县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机制;推行省直管县退出机制,将个别县的管辖权回归省辖市;实行"市县分置",建立省直管县和省直辖市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