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意义,相同的文化意义又由不同的英汉动物词语来表达。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契舍与冲突主要是由于语言和变化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习语和语法,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是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的,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思想、习惯、行为,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希望改变目前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不被重视的局面,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外交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从语言,文化与思雏的关系探讨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表现为其携带者对世界本质特点的认识,是人所有精神能动性的结果。人所处的客观外界形式一般展现为三种不同的世界图景:现实世界图景、文化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局部表达,研究的实质是现实、文化、语言三种世界图景的互动关系。“现实的”语言世界,着眼却是“虚拟的”文化或概念世界。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予以界定,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哲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汉、英、俄语中的成语,分别承载着各自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它们与民族文化和语言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文章以文化的视角,分别从地域特点、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三个主要方面对汉英俄成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揭示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面对同样的客观世界,各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语言文化内涵也必然有很多相似之处。透过文化视角下的汉英俄成语对比分析,可为中国学生快速掌握英语、俄语的语言及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征,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哲学与语言之间更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不同的哲学传统使得中西方语言哲学观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感性语言观与理性语言观,价值观取向以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语言哲学观的差异,并以英汉语言中的委婉语为例来阐述这些差异在语言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中西文化和认识论的主流特征而言,西方文化和认识论属于科学文化和自然认识论,中国文化和认识论则属于伦理文化和道德认识论。中西方文化——认识论的不同,和中西方人与世界的不同关系紧密相关且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中西方人们对待世界的不同文化——认知态度。这种不同态度表现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即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认识活动背景下,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世界的态度是不同的。在西方,人与世界的关系表现为二分和对立,因而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美语差异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一种语言使用的人越多,范围越广时,就容易产生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变异,形成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一个非英语使用国家的人可能在他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按照当地特殊的需要和方式使用英语,很容易把他熟悉和使用的那种英语当作英语的总体。可一旦到了英国或美国,他会惊讶地发现,他所熟悉的英语和英语使用国家使用的英语竟如此的不同。他可能听不懂某些口音,辩不清某些词义,甚至由此而怀疑,他所听到的英语是不是另一种语言。当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英语属于同一种语言,但他们所具体运用的却可能是这种语言的不同变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田辰山 《东方论坛》2008,1(1):1-9,22
现代奥运新哲学的新,就在于它有一个扩大的“多”和一个新“一”。“多”:许多人,许多个体,许多国家,许多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现代奥运这个“多”远比古奥运那个时代的“多”广大,更多远,更色彩斑斓。奥运已不仅仅是希腊人的奥运,而是全人类的奥运。“一”是人的一: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它是人自己的联系,自己的一,是来自人内在追求与他人联系的一,是色彩纷呈的一。这正是中国混沌精神的一,融合的一,和而不同的一。奥运会本身是个“一”(相融相通)的世界。这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哲学。  相似文献   

10.
注重语域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只能在社会集团中进行.人说哪一种语言也是社会所决定的,他必须使用自己所处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中、具体地表现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交际行为上。因而生活在不同社会集体中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在同一社会集体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也会因各自的身份、职业、地位、文化素养不同,使用语言的形式也不同。谈话者间的关系以及所谈的题目决定他们的谈话方式、态度以及所选用的词.如果要使自己表达清楚、言语得体、适应多种情形,同样一个人也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交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指出,世界文化交流是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逻辑必然;由于世界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不同文化间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世界各国必须按照文化民主、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调节相互之间的文化关系;世界文化交流对摈弃生产力发展的重复性、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跳跃性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语言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可有相同的含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运用及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理解。本文拟从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进而探讨语言学习中克服文化障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范畴的典型性依赖于具体的文化,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划分是不同的,具有他们各自所经历的文化的特点。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因此,典型性与文化、语言密不可分,三者相依相辅。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典型性的这种特点,不但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也有助于词汇与语法的习得。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新兴学派,它产生于认知科学从非涉身心智观向涉身心智观的深刻哲学转变之中。按照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念,语言范畴和结构源于人的感知一运动经验和身体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在方法论层面,认知语言学主张在认知、文化及语言使用的具体完整性之中解释语言的共性,为充分刻画语言的人文维度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杨秀福 《新天地》2011,(7):69-69
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我们教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指导时不是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世界,而是极力牵引他们去表达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语言来表达成人的思想感情。虽然主题深刻了,语言规范了,可是内容单调而雷同了,思维僵死而模式化了,情感虚假而造作了,再没有天真烂漫,能感染人,打动人的童真童趣了。  相似文献   

16.
向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奇书,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书。奇就奇在以符号为体系,以卦爻推演为手段(占筮也是卦爻推演的方法之一),来说明精深而普遍的哲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一方面说明语言与思维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思维对特定的语言有选择的随意性。思维是内容,语言是思维凭借的工具与表述的形式,从而可以明白,语言面对思维就会显得笨拙与局限,而思维就显得灵活、丰富和广阔。可以这么说;世界的无限性,思维的丰富性,相对而言,语言就显出其局限性。语言的这种相对局限性,孔子谓之“言不尽意”…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只有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才能真正掌握语言.不同的语言,为了反映各自的民族意识、文化传统等社会集团的个性,必定要采用不同的表意手法来体现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句话会有不同的见解,那是因为说话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语是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语习语还是汉语习语,都与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密切相关,并且反映其文化,也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文章从生活环境、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分析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美学理想和美学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在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他说“劳动创造美”,又说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事物”①。换言之,人的审美需求、美学理想、美感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因素,更涉及文化因素。文化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误读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读的文化因素有多种,如: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本文试图以《围城》汉英对照本为例,通过典型的例句,从语言文化的视角分析译本中出现的文化误读现象,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语言文化误读给翻译带来的障碍,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