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析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发达的社会经济为其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发愤求学、积极进取、敢于反抗斗争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其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汉代学术主体评论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学术体系、派别和个人之间进行,涉及学术研究者的立场、方法和成就诸层面,已经铸成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概念,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宗、通儒、俗儒和耆儒。一般儒生较为推崇儒宗、通儒,通儒比较轻视俗儒、浅儒,朝廷除任用一批名儒或大儒外,也很敬重宿儒、耆儒。这一学术主体评论的基本倾向,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影响着汉代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涛 《南都学坛》2008,28(4):9-9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公羊学是研究阐述《春秋》大义的一个学术流派。经汉代董仲舒的发扬光大而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文化转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公羊学在两汉时期的兴盛多少带有依托政治的意味,因此公羊学常常会在政治实践中被视作理论依据,从而形成两汉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东汉时期,公羊学的官学地位受到冲击。但经李育、何休等人对公羊学理论体系的发挥和总结,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公羊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昝风华 《东方论坛》2008,(3):40-44,53
在汉代散文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风俗文化为其提供了大量新鲜丰富的养料。汉代风俗文化对于本时期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内容的丰富和功能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的写人、叙事、说理艺术及其艺术风格有重要影响;作为风俗文化之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汉代散文的风格及语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的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7.
丰富的汉代水井遗存显示出汉代水井文化的重要性。水井在汉代有诸多文化含义。首先,祭祀与追思,神格化的水井成为汉代人祭祀的对象并引申出追思名人水井的文化现象;其次,灵异与灾变,水井异常的情况常与时局相联系,令汉代人形成敬畏的心理认知体系;再次,死亡与恐惧,与水井有关的死亡生发出了危险与恐惧的文化意象;最后,闭塞与隐匿,水井的特殊结构衍生出闭塞与隐匿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8.
汉代中前期的政治军事格局,特别是诸侯王势力的存在状态,为主术于纵横长短的文士提供了活动的空间.汉代纵横家在楚汉相争、文景时代与武帝时代,针对不同的时代命题,进行着游说策划的言语活动.之后又随着复杂的政治与学术生态的转变而调适着知识构成.  相似文献   

9.
论"先秦学术体系"的汉代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先秦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的学派划分,形成于汉代;汉人根据他们的时代需要,对先秦诸子学进行新的阐释或改造,而这种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先秦学术的真实面貌,已经不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先秦学术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按照学派的划分去认识先秦思想,也容易造成这样的弊端:对于某一学派内部,重其共性而忽视个性,而学派内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不同学派之间的个性来说,又造成重视个性而忽视共性,忽视各学派共同的思想文化前提,忽视三代文化对于先秦学术的奠基意义.先秦时期留下来的可以名家的学者并不很多,分别称为某学某学即可,如老学、孔学、庄学、孟学、荀学等等.  相似文献   

10.
彭卫 《南都学坛》2008,28(4):6-7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于"越塞"的"亡人"予以"逐捕搜索",曾经是汉代长城体系戍守部队的防务内容之一。有汉王朝官员明确指出,当时长城防卫系统的作用"非独为匈奴而已"。论者分析"亡出"、"亡出塞"、"亡走北出"者主要有三种身份:一是往者从军没不还者贫困子孙;二是边人奴婢愁苦者;三是盗贼群辈犯法者。战争中的"亡降"者也是特殊的"亡人"。汉代"亡人"的民族意识并不十分鲜明,在民族关系中不持极端的态度,而取宽和倾向。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其突出表现,与活动于中原的"胡巫"、"胡骑"在神学职任和军事技能方面的作用类似,即将汉地较为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匈奴地区。漠北匈奴文化遗存中可以更多地看到汉"亡人"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2.
汉代屈原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代初年至西汉宣帝时期,第二阶段为西汉元帝年间至东汉和帝时期,第三阶段为东汉安帝时期至东汉末.汉代士人对屈原的论争体现出汉代学术观念的变迁:第一阶段以黄老之术治国,此阶段士人对屈原持肯定态度;第二阶段为儒学独尊时期,此阶段扬雄、班固、贾逵等人对屈原持批判态度;第三阶段为经学的中衰时代,王逸、应劭、荀悦等人又极力提高屈原地位.汉代屈原论争在三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可以从今本《楚辞补注》的作者情况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播方式对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汉代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为汉代女子提供了较之汉以前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汉代女子教育的发展;而汉代文化传播方式的局限,又使得女子教育受到家庭经济奈件与文化传统的严重限制。  相似文献   

14.
季玲 《南都学坛》2006,26(4):21-22
汉代音乐文化不仅汇集了先秦音乐文化之大成,还展现了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雅俗共赏的多元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很高的演艺水平等时代特征,既有对先秦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也有对现实音乐文化生活的吸纳、包容。  相似文献   

15.
汉代蹴鞠是集军事训练、娱乐健身、竞技表演于一体,具有技巧与对抗性、休闲娱乐与全民参与性、融合创新与多元扩张性、价值的认同性等重要的文化特征。但兴盛一时的蹴鞠运动没能摆脱消亡的命运,研究它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楚保玲 《南都学坛》2013,33(3):15-19
汉代儒家政治文化倡导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提出德刑并用、以人为本等治国理念,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证;制定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倡导自强不息的政治追求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心理基础;倡导分权制衡的理念,为社会公正公平、安定有序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文化的社会化,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儒家政治文化是汉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杠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法制保障和思想道德基础;而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是汉代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海派文化”学术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所蕴涵的时髦(或曰“现代”)、求变、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十分突出。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致力于发展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文化底蕴是不行的。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正在于对“海派文化”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以彰显“海派文化”的特有魅力,服务于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中外商人在促进异域间商业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借助于交通,在频繁的周边贸易和域外贸易活动中,充当“文化使者”,使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域外文化艺术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利互惠,并彼此吸收,逐步融合,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汉代京都赋的城市文化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汉代大赋的主要门类之一,京都赋是汉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恢弘的宇宙意蕴、深刻的伦理意义,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两汉儒学的发展,沿着荀子的儒学路径,杂糅了法家与道家思想。与先秦儒家相比,更着眼于社会与国家的治理,强化了其现实意义,也更具备了人间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解读两汉儒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本。“仁义”虽然是《春秋繁露》以及董仲舒思想的出发点,但董仲舒又将君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的政治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