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其代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奠定了“海权论”的基础:1.海权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2.海权体系由各机构、设施、商船和海军舰队所组成;3.在国家各种力量中,海军是最重要的力量;4.海军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场决战中打垮敌方舰队,夺取“制海权”;5.海军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海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权应是国家“海洋权利”(searight)与“海上力量”(seapower)的统一 ,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条件下追求“海上权力”(seapower)的行为是霸权行为。中国海权 ,确切理解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上权力 ,更非海上霸权。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 ,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开发深海可考虑为中国海军建设的优先选择。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海权扩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海军的建立是美国崛起的必然结果,更是海权思潮直接推动的产物。学界的"学术议程设置"、政界的"政治议程设置"和媒体的"媒介议程设置"共同促成了海权思潮战胜孤立主义和党派主义,促使新海军成为美国强盛、伟大和优越性的文化象征。美国海权思潮兴起的过程和路径颇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4.
八年抗战中,羸弱的中国广东海军,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强国--日本海军的入侵,毫不畏惧,奋起抗击,抗战初期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战绩;抗战中后期,广东海军在水面舰艇损失殆尽的情况下,运用水雷游击战等战术,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日本海军,有力地配合、支援了中国陆军和盟军的作战,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海权危机,民国时期国人对海权的认知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海权认知涵盖了海洋权力、海洋权利及海洋权益三重向度;海权实践路径表现在加强海军建设以提升海洋权力、多管齐下以维护海洋权利、发展海洋经济以争取海洋权益;海权认知和实践受到政治动荡、财政拮据、观念守旧等因素制约。民国时期海权认知和实践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依然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海洋时代的国家关系、国家兴衰和地缘政治,现代海洋实践对社会革命的推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海权建构和现代海军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政治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海洋沟通国家联系、丰富国家关系,海洋深刻影响国家强弱兴衰,海洋活动塑造新的地缘政治。海洋经济通过对生产力推动不断更新社会经济形态,并在资本主导的社会运转过程中加速新的阶级和阶级关系的生成,复杂的海洋经济关系还直接引起新的普遍的社会矛盾,并为世界性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条件。由探险、海盗活动到海洋贸易的海洋活动的现代性转变带来了海权需要,海洋扩大国家权力边界,但19世纪海权建设的实质常常主要是霸权体系形成,海洋法治处于艰难探索中。海军历史性地成为强国象征和海权的国家保障,海军的政治影响力增强源自海洋经济活动需求,海军运转高度依赖海洋经济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特征,其所揭示的海洋政治的规律是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推动构建现代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惨痛的海权丧失的历史和现实的海上威胁,使毛泽东在建国后深感中国在海洋方面具有不安全感,同时也促使毛泽东开始重视中国海权问题。为维护中国海权,毛泽东顶住西方压力,积极采取措施,冲破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海上封锁与禁运,拒绝了苏联谋求中国海洋权益的无理要求;维护了中国海岛的领土主权,积极推动了海军建设,捍卫了中国的海权。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毛泽东对海权的认识与实践还不尽完善,但其很多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逐步形成了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海权建设成为推动和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中国的根本利益。当前,中国的海上战略形势严峻,海洋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大力推进海权建设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洋开发;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海洋权益纠纷;并积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我国较早接触与传播马汉海权论者。他借鉴马汉的海权理论形成自己的海权思想,认为海权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他呼吁我国应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中国海海域建立制海权,规复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其建立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体现了其海权思想和国防观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海洋。海洋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与中国有关的海洋权益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海权已关系到中国的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权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应从海军、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等方面着手来打造未来强大的海权战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A·T·马汉在1890年首次提出“海权”这一概念以后,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国内外的政界、军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随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着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以及中国海权发展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海权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研究海权问题首先要明确海权的概念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海防的起源众说纷纭。海防概念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海防概念与海权、海军、海疆、边防、国防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新形势下,海防问题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和军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海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国人的海权意识不断觉醒。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浪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确立的重要标志。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无疑拟就了一幅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战略高度的海权观,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的深刻反思,又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月20日上午,"中国周边国家海权战略态势"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政法学院海权战略与国防政策研究所主办。来自江苏省社科联、海军指挥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观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界》、《探索与争鸣》、新华社、《解放日报》、《新民周刊》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编辑等出席了会议。中国正在向现代海洋国家转型,海上生命线和海外重大利益区域的出现,已涉及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周  相似文献   

15.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 ,中国一方面要考虑陆地安全环境改善为相对集中力量发展海权提供的战略可能性 ,同时更要从海疆安全面临的压力考虑海权发展的必要性 ;在发展海权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上 ,不应如何盘算降低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 ,而是应该寻找思路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国力贡献率 ,进而为海权发展提供动力 ;在海权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上 ,中国海权的发展并不构成导致冲突并阻碍中国和平崛起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权益。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海权是实现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海洋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国家战略的安全屏障,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建设海权强国对于中国海洋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国要把建设海洋强国列入国家战略,提升海洋的战略地位,树立新的海洋观,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努力建设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启动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计划,以经济行为应对他国侵占中国海权的经济行为。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祖国的海洋有浓厚的感情,对海权问题有着独到的建树。孙中山的海权观主要包括:"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维护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主权,要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固保南海"、"控制南洋"。  相似文献   

18.
杰斐逊本是反对产业经济和大海军发展的重农主义者,但在19世纪初任总统后,远征地中海攻打海盗,推动美国海权活动的实践发展;主持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推动了美国外贸发展,为美国国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政治实践中他的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卸任后,杰斐逊重视工业贸易、海军海防,赞同海外扩张。杰斐逊的思想虽然算不上成熟的海权理论,但是体现了美国早期海权萌芽及相关思潮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二战"期间,一位曾留学日本的中国破译专家准确的破译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他又破译出山本五十六座机出巡的密电,令不可一世的"海军之花"命丧黄泉。这位两创破密奇迹的中国"暗算天才"就是池步洲。密电暴露行踪1943年4月18日,南太平洋上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空战。在这场空战中,有"海军之花"之称的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击毙,震惊日本全国。山本五十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海军上将,日本联  相似文献   

20.
北洋舰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甲午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海战。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李鸿章的海军战略思想,总结民族流血的教训,意义不言自明。一、关于海权问题1874年总理衙门创议,中国开始筹办近代海军。1885年正式设立“海军衙门”,实权操在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