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与发展性的概念.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旨在最优化调控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增益、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平衡的法律制度.生态补偿立法需要准确厘定生态补偿的法律性质,正确确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系统化架构生态补偿的多层机制,多元化设计生态补偿的实现渠道,合理化设计生态补偿的计算标准,制度化完善生态补偿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在我国已经践行了5年有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补偿的客体限于部分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补偿标准确定不科学,补偿金的利益分配不均衡。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应当从制度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建立多层次的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补偿主体,建立各种地方性、自治性生态补偿条例;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应该建立过硬的森林管护队伍,加强群众森林生态意识,积极申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家的林业项目。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 ,分析了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建立以国家和地方财政统筹为主 ,部门和社会补偿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补偿机制 ,同时对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及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并将逐步走向完善。但作为一种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农业生态补偿却未在我国法律制定及其法律实施中得到重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在立法层面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相关问题,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缺陷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模式、立法进程及立法内容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通过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取得人与人、人与自然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关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生态补偿发展现状,探讨河南当前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所面临的形势与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河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刍议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必然反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对生态补偿法理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战略思路以及在具体的补偿方式方法中应当着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是保障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自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政策试点以来,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补助年限偏短、补偿标准偏低、组织考核以及配套政策问题.因此,本文建议:促进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实施盯住粮价的浮动补贴机制;在直接补偿的基础上,转向以可持续能力补偿为主;除了国家补偿外,还应对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实行区域之间、流域之间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8.
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开展和进行,河北、安徽、贵州、江苏、湖南等地纷纷出台了相应地方立法。这些立法在断面水质考核、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的计算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监督管理体制、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后续的立法应主要从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丰富补偿方式、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实证调研的结果显示,现行政策存在补偿标准、补偿期限、补偿资金、政策监管评估、配套保障政策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统一、协调的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其制度设计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在生态环境基本法中明确规定生态补偿的基本制度;完善《森林法》中关于森林生态补偿的原则性规定;适时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西北各省(区)依据具体的省情、林情完善本地区森林生态补偿的地方性立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正义兴起于20世纪西方的环境运动,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实践转向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由于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正义强调人不仅享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也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就是为了平衡生态利益而制定的策略,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森林生态补偿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环境伦理学的环境正义理论分析我国森林生态补偿中的各种非正义现状,从中提炼出当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伦理策略,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森林伦理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学方法是构建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理论性方法,它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机理介绍,引入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会计控制理念。归纳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基本假设、反映内容和主要特征,对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科目、账簿账务处理进行了设计,从而构建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力求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模式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控制功能,规范社会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的运作实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磋商制度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在弥补生态受损领域传统救济方式不足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修复受损环境的效率。但在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十大磋商典型案例”为代表的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多种问题,包括磋商主体的范围不明确、磋商的启动时机不恰当、磋商的司法确认制度不规范以及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明晰磋商主体的分类标准、探索适当的磋商启动时机、完善磋商的司法确认制度,并厘清磋商与司法的适用顺位,对该制度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3.
农地征收中生态价值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补偿应当是对被征收土地价值或功能的完全补偿。目前,我国农地征收制度存在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征收中缺少对农地生态价值的补偿,导致农地征收价格偏低。应当将生态补偿纳入农地征收的范围,并科学量化农地的生态价值、合理确定农地生态价值补偿的标准、公平分配农地生态价值补偿收益,以完善我国农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法规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济补偿规定、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三部分构成。从国家的方针政策、森林法、民法、行政法等方面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法律依据 ,分析了现有公益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法规实施现状 ,并结合具体国情探讨了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法规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在发挥三大效益的过程中,其价值消耗应该得到补偿,提供生态服务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之一,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就是解决森林生态功能再生产的价值补偿问题。补偿主体、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及资金筹措都是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制度时应予充分考虑的因素。进一步明晰生态公益林产权是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扩大和恢复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根本目的,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监管则是程序层面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和保护,也需要相应的投入。从来源上看,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资金可从市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和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获得。但从实际情况看,上述三个渠道提供的资金有限,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存在巨大的资金困难。因此,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中,生态补偿法制发挥着日益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规范地理解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和法律性质,有利于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的规范发展,有利于生态补偿有关法制的科学制定和高效实施。在探讨生态补偿概念和性质典型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个人观点,并结合有关实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及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方式与途径及实施补偿机制的措施,并结合北京市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实践,对北京市关于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文章旨在为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