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是写作主体心理机制的的内核,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文章在论述思维在文章写作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通过与文学创作的思维比较,辩证地论述了应用写作在思维形式、材料、主体和结果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情调是贯注和流动于作品整体中的情绪色调,情调受写作主体心理机制的影响。具体来说,也就是写作主体的心境,写作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写作主体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和审美情趣等创作个性影响文本的情调。  相似文献   

3.
情感因素是写作最基础的东西 ,是写作主体情绪心理在文章中的反映。议论文章虽以理服人 ,但亦必须情动而后辞发。因之 ,要求写作主体重视议论文体写作的情感色彩 ,架设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而传统程式化写作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在教学改革中,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写作心理的内在机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文章试图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品质,现场表演文学创作,"讲"、"写"结合,开展社会调研以及开放多元的作业批改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写作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种无技巧境界的成因是写作主体的认识与客观现实形成自然的契合 ,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审美心理与文章表现形式的自觉谐调 ,是语辞形式与表现内容的自然对应 ,是主体表达目的与受体接受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繁复而微妙的写作心理流程中,以写作主体心灵与客观世界的遇合、碰撞为起始,继而到主体心灵溶解客观生活后所生成的审美意象、意结、意念,再到书面语符文字的物质呈现,可谓辉煌卓越的三级腾跃。就写作实践而言,又尤以心灵意象(意绪)到语符文字的转化最为关键,也最为复杂。它满孕着艰辛,闪烁着奥秘,因而也更集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写作行为的特征与难点。从古至今,不少文学艺术家、文章家都在这最后一级的腾跃中挥洒智慧,比试才思,写下了无数的佳篇美文,也传达出了可供我们研究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7.
写作思维机制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影响写作思维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对客观材料占有了多少,而是心理在写作思维机制中是否上升到了主导地位。根据心理学中人的需要层次来说,写作属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想实现这种需要,就要在写作思维机制中把握住并科学地运用心理这一要件。下面就心理在写作思维机制中的作用作些粗浅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写作主体从素养到能力的建构需要机制转化,即主要是学习过程的转化和写作过程的转化;写作主体能力系统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为是思维支配着写作主体由理论回到实践,并且指挥着写作活动的整个过程;写作主体建构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广泛收集各种有效信息,恰当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努力开拓个体思维空间,经常使用多种思维方法,还要不断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写作学的研究正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客体向主体方面发展。 现代写作学的研究是师承传统写作的文本研究(即文章或作品)。传统的写作学研究,对文章的构成要素倾注了极大热情(即着意于文章成品)。新时期写作学研究由文章成品研究转向写作行为过程的研究,又由写作过程研究伸向写作主体的能力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阅读心理分析是写作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读者接收是写作行为的延伸,是写作运动系统的反馈通道,也是写作外部研究的重要内容。没有哪一个作品不最终和读者发生关系,没有哪一个作者不间接或直接地接收读者的影响。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维的残缺,都会使写作的规律得不到深刻的揭示。写作中的一切现象,如果不和读者研究相结合,如果不放到读者系统中去做综合的、立体的、动态的考察,忽视了读者这个巨大的参照系,写作研究就不可能形成更科学的体系。首先,文章是一种传播媒介。有人形象的比喻:“文章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中师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听课心理,如不满足老师照本宣科,渴望扩充讲授内容的心理;不满足老师只传授知识,不培养技能,渴望知识与能力兼得的心理;不满足老师代替包办满堂灌,渴望参与教学等等心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对策,如“辐射式”、“方法型”、“技能型”、“主体式”、“挂钩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写作教材及理论研究,往往默认主体直接运用自然语言思考、写作;按心理语言学理论,写作内孕所用的内部语言应属于心理语言,而非自然语言;写作心理语言的能力决定于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其基本功能为:认知把握、预见推衍、意识表征;其基本特点具有片段性、跳跃性、内核性、混含性等;其生发运行围绕主体之意,按一定的规律进行。  相似文献   

13.
写作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在将心理环境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灾后学生心理重建的过程中,笔者及其研究小组把作文结对交流活动作为切入点.实践表明,作文结对交流行为不仅是调整灾区学生和其他群众心理环境较好的切入点,而且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心理环境调节意义,其机制是以作文交流为切入点的、参与各方互为心理环境的、多向互动的自适应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写作超越不了物与意的关系,比喻则是物与意关系的中介者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其展示的是写作主体写作心理的主导性,心为情、思而动,情、思决定对物的去取。文章在论述了比喻的三个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比喻在写作中的三大类十二种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和消极惧怕心理的产生 ,表面上看是教师指导不得法 ,实际上是缘于广大教师没有研究学生作文心理 ,从而没有把学生确立为作文的主体。因而研究学生作文心理 ,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加强自身写作体验 ,促成作文积极心境 ,才是教师的着力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现象。文章是由主体、客体、形式规范三能交缘生成结晶而成。科学的写作体系应该建立在写作的元形态和本体结构的思考的基础之上。这些、也就是写作的原理论。  相似文献   

17.
审美修养在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与其审美修养密不可分,写作主体只有加强审美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层次,文章才有可能从本质上合乎其写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写作教学是学生写文章,教师改文章,从文章到文章。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时代的飞速前进、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文章写作的要求愈来愈高,文章学、写作学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写作教学改革也出现了生机蓬勃的景象,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式。文章与写作、文章学与写作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学研究写作的文章,写作学研究文章的写作。文章是写作的产品,写作是生产文章的行为;文章产品是静态,写作行为是动态。有动态的写作行为,才有静态的文章产品。由于这一理论问题的解决,给写作教学、写作训练带来了新的思考。过去的各种写作基础知识之类的写作教材以静态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一种文化行为,本质上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符号显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充分调动心理能力以构成文章的内容。人们的心理能力是主观能动的,处于写作行为的支配地位,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当开启的就是学生的心理动能。而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从字词篇章这些机械死板…………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写作的主体。若想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是个负担,有话可讲,就应让他们从小处着手。内容上注重生活小事的观察积累,注重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形式上给学生"减压",利用小作文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写作,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