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歙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灿烂的徽州文化在歙县能够得到全面的展示和诠释。本文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事实性和特色性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歙县古城的现状,提出了歙县古城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自黟县西递、宏村作为“中国安徽古村落”,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徽州文化遗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成为“徽州文化”研究保护的重要内容。当然,对“徽州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先要弄清整个“文化遗产”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代表该组织发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决定每两年申报、宣布一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0年8月即下发正式文件在全国启动这一“申遗”工作,并决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程,文化部高官在专门考察了黄山市所在的古徽州之  相似文献   

4.
《中文信息》2005,(9):4-5
05年7月15日,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举行的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仅仅通过10分钟的大会讨论,“澳门历史城区”便获得一致通过,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1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生态”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现实的动态概念,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因而,对它的保护,确如市政协主席张开南所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6.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黄山市有徽州三雕、徽剧、目连戏、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和歙砚制作技艺等6项入选:几乎同时,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又专程到黄山调研。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意见建议。有关专家评价:“黄山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创新模式。使众多古徽州文化遗存得到有序传承。”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是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场所.其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问题.论文首先从空间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因素和物质环境共同构成空间活力;然后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空间形式和文化观念的回溯,反映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式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以民俗节庆活动为例揭示徽州古村落中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关联性对延续其空间活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前身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耶县,至今已有2300余年。境内自然景观幽美秀丽.名胜古迹珠联玉缀。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新安文化.形成了徽商、徽菜徽剧新安画派、徽派金石、徽派版画、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派建筑等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徽学与敦煌学、西藏学一起被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三大学派。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初,《中国皖南古村落》正式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对这样一个标志性事件,几年过后,结合“徽州文化生态区”的成立,我们或许可以从更加理性的层面来理解其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全面性。——编者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书作为水云深处的历史记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重要文化财富”——这是著名徽学专家王振忠在《徽州文书与传统中国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看法,自然也给了我们徽州本土的后学来者增添了一份历史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创造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许是由于这些目不暇接的“有形”文化遗产更容易吸引民众的眼球、占据民众的头脑,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口头传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在和《徽州女人》电视剧编导金继武教授讨论“徽州女人”话题的时侯,我们都认为,“徽州女人”的确是徽州文化中一个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震撼魅力、最引世人瞩目的好题目.但是如果隔雾看花、以点概面、浅尝辄止、入焉不深。就会浪费或糟踏这么一个好题目。说“徽州女人”,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探究。都少不了对历史上徽州女人丰富生动史料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少不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徽州女人”种种表现的科学评判。在封建宗族社会,男尊女卑,“徽州女人”的史实记述。相对不多;对有关徽州女人的各种复杂现象。人们也品评不一.这就更增加了认识“徽州女人”的难度。多年来关心“徽州女人”的话题.在韩再芬、刘晓庆、归亚蕾等名人先后鲜明演绎“徽州女人”,世人一步步走近“徽州女人”的时候。特不揣浅陋。说说“徽州女人”五大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化的核心是宗族,宗族的核心是宗祠、宗谱,这是一份世界级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理由如下: 一、徽州的宗族、宗祠、宗谱不是一村一镇,覆盖一府六县及周边地区的几乎全部姓氏,这是国内唯一完整的地区,如北方大多数姓氏只能追寻到山西的大槐树和江西瓦屑坝,而徽州的宗族、宗祠、宗谱可寻到一个村。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突出的普遍价值”是衡量某遗产能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标准。实践中,它不仅要求遗产满足相关的具体要求,还要求其真实性得以证明,且存在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红旗渠申遗的关键即在于证明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首先应确定红旗渠以“文化景观”类遗产参加申报的方针;其次要在理论领域深挖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其普世价值,以证明其真实性;此外,还需科学规划论证,以建立针对红旗渠的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8,(9):58-58
歙县提出“一城九品四区”思路策应“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一城”:整合徽文化各种资源,形成以徽州古城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特色乡镇的文化旅游板块。“九品”:围绕“一城”,塑造九大系列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古城风貌文化,整治中和街、打箍井街、瓮城段等古城重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紫阳书院,恢复古太平桥风貌,凸显古城特色;徽州府衙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又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弘扬和崇尚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民俗影视具有真实、科学、动态、多维等特点,是记录、保存、保护和展示民俗文化原生形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影视手段,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的“活”形态,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历史发展以及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民俗气质等等,真实地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民众生存状态和生活文化的“活态文献”。民俗影视片可以在现在进行时的情境下,通过人物诉说或表演连接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这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厚重感和时空穿透力,提供了一个特殊并有效的时空环境。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事象已逐步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而且不再复生。因此,努力搜集、整理、拍摄、记录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积极拯救那些濒危的民间文化,是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回顾历史、温故知新、教育现代的“多赢”之举。而民俗影视片无疑将能全方位地创建一种“国家的形象历史档案”,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志”、“地方志”并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历史连接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发挥民俗影视片的优势,全力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是我们这一代民俗学人和影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17.
厚重安徽,几多辉煌。在中国历史文化发现史上,“徽州文书”被誉为继“殷墟甲骨、秦汉简犊、敦煌遗书和明清档册”等四大发现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而现年75岁的徽州老文化人余庭光先生,则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的第一功臣”。让我们走近这位传奇人物的鲜为人知的文化人生。  相似文献   

18.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9.
罗盘是古代中国人利用磁针指向特性制作的辨别方向和建筑风水占卜的传统工具。休宁万安是中国内地型罗盘的制作中心,其产品被称作“徽盘”。万安成为罗盘的主要产地与万安的经济地理位置及徽州人对风水特别崇尚有关。万安罗盘制作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技艺精湛缜密,产品质量上乘,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和遗存标本。万安罗盘承载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磁性指南技术的应用及其制作技艺,其信息量非常丰富,包涵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哲学、易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宝贵价值。因此,要把对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升到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实施,笔者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F0002-F0002,I0001
徽州师范学校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校址即原徽州府学遗址。学校渊源于是1905年的徽州府立紫阳师范学堂,现用校名定于1934年,它开创了安徽近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学府,遥接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新安文脉,近师故乡先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