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与技术课是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是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的操作性学习课程,是以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是顺应当今科技发展,开发学生潜力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促进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因而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落实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笔者在劳动与技术课教教学中,从突出"实践性"、"优化课堂教学"、"课内外相结合"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劳动与技术课是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是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的操作性学习课程,是以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是顺应当今科技发展,开发学生潜力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促进德  相似文献   

3.
根据劳动技术课的特点,我立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了一种反映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科特性、相对稳定的、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创设情景—构思设计—加工制作—交流评价。一、课前准备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素材,走访调查,准备工具、材料等。比如校本教材《跳蚤市场》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商品交易市场现状,自制产品准备到跳蚤市场交易。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  相似文献   

4.
聋校《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增强教学活力,让聋生更爱学、乐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几点有益的探索。课堂教学有局限性,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能为聋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  相似文献   

5.
聋校《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增强教学活力,让聋生更爱学、乐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几点有益的探索。课堂教学有局限性,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能为聋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  相似文献   

6.
邹行行 《科学咨询》2007,(16):18-18
一、明确教学任务以前我认为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基础的电脑培训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能够用计算机画图、打字、做网页、做动画等等。我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使用教材中的各种软件,我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课和微机课有什么区别,直到认真地去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我才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  相似文献   

7.
职高<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融识图、构造、力学、钢筋浊凝土构件、地基基础知识等于一体,与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密切相关,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要学好<建筑施工技术课>,必须对上述各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施工技术课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尤其实践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大多数班主任这样说。“上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玩游戏,不喜欢才怪。”学生也这样说。在学生眼中,信息技术课就是玩游戏。上网,不学也不会影响中考总分。于是,课堂上,同学们有的急不可待地打开网页,有的漫无目的地查看磁盘里的明星照,有的却键盘声声响不停,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教学任务以前我认为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基础的电脑培训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能够用计算机画图、打字、做网页、做动画等等。我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使用教材中的各种软件,我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课和微机课有什么区别,直到认真地去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我才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杨雪梅 《科学咨询》2009,(22):34-34
职高《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融识图、构造、力学、钢筋浊凝土构件、地基基础知识等于一体,与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密切相关,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要学好《建筑施工技术课》,必须对上述各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施工技术课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尤其实践性更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建筑类职高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对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职高《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学习的实践性指导,有助于提高建筑专业课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材的深化改革,小学语文开始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从"一纲多本"到"一纲一本",劳动教育不断地渗透其中。大致可分为三类: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劳动成果与劳动人民、劳动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把握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周亮 《经营管理者》2011,(7X):271-271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因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当前"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一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有待改善。笔者建议通过相关制度、程序的建设与完善,健立公正、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形成协商、谈判、调解、仲裁、司法裁决相结合的争议解决方式,从而推动公民权益保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争议概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也称为劳资纠纷。  相似文献   

15.
幼儿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据调查分析,国内幼儿劳动教育面临着以下困境:一是幼儿劳动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二是相关师资力量薄弱,三是后续考评机制不完善。要突破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相关工作者需通过转变幼儿劳动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增加劳动机会、完善考评体系等渠道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10月9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信息技术会考成绩作为高考升学录取的依据,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发生的劳动争议实行“调解、仲裁、诉讼”的处理机制,我们称其为“一调一裁二审”的处理机制,即发生劳动争议要经过调解、仲裁和诉讼三道程序。调解程序是非必经程序,诉讼是保护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程序,而劳动争议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并且还是法定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有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民事庭按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本文通过对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现状、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体制的不足、原因分析及完善劳动争议案件解决机制之建议四方面来论述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不足和如何完善,目的是呼吁建立新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从而灵活、快捷、公正、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劳动争议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从数量上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劳动关系作为我国基本社会关系的地位日益凸显,能否解决好劳动争议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却日显落后,制度设计弊端日益凸显,明显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争端和维护劳动主体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整理综合了一些学者、专家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观点,并提出我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完善相关制度,企业、劳动者应对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广泛、认真地吸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坚持了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框架,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并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缺陷,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也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程中  相似文献   

20.
杨家云 《科学咨询》2009,(20):12-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劳动争议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从数量上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劳动关系作为我国基本社会关系的地位日益凸显,能否解决好劳动争议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却日显落后,制度设计弊端日益凸显,明显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争端和维护劳动主体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整理综合了一些学者,专家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观点,并提出我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完善相关制度,企业、劳动者应对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