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反复古主义诗文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汤显祖也是位有创见的史学家,曾重修《宋史》,也是位有理论、有实践的教育家,这尚未引起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汤显祖不仅在戏曲和诗文方面成就卓著,在史学和教育领域亦颇有建树。不言而喻,探讨汤显祖在史学和教育领域的建树,也应当是汤显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徐渭的本色论不仅仅是指戏曲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还在前人本色论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徐渭在其本色论中,指出了戏曲的创作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使"奴、童、妇、女"都能接受,并且要摆脱迂腐式的说教,还原戏曲本色,注重戏曲的审美功能即"感发人心"。徐渭的本色论推动了明朝戏曲的创作和戏曲理论的成熟,汤显祖的唯情论和王骥德的戏曲理论都是在其本色论影响下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 汤显祖《答吕姜山》一信是论述他戏曲思想的重要材料,凡谈及汤显祖戏曲理论和汤沈之争的文章,多引此信。但这封信不易读通,且易引起误解。信云: 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进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汤显祖首先肯定了吴中曲论,即沈璟的《唱曲当知》,可是接着又对曲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显得前后矛盾,而且语气转折太突兀。汤显祖对沈璟的曲论究竟是赞同还是反对,实在令人费解。叶长海同志在《沈璟曲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和戏曲史上的一流大家,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学批评和美学史上的一流大家。他在戏曲观上的“汤、沈之争”和“情至”说,影响巨大,其理论贡献前人与当世学者已述备矣。兹就学术界未及论述或论述不充分、笔者有不同意见之处略述己见。 汤显祖的“情至”论既是冲破儒道佛三家局限之产物,又系与儒道佛三家精华相结合之产  相似文献   

5.
《南柯记》、《邯郸记》蕴含了人世间的莫大悲剧,而其背后又隐藏着汤显祖的人生悲剧求以自由精神超脱俗世而不得、欲以馆阁大文传世不朽又难为,其意志怀抱在残酷现实世界中不得抒发的情怀。这“后二梦”体现出精神的“无根”状态,而汤显祖在“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句中所隐含的深层悲剧实则反映的是汤氏欲靠馆阁典制大文“立言”以求传世的不朽之思的失落。通过对汤显祖诗文戏曲的深层诠释,可以全面立体地还原其生命意识和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6.
明清戏曲美学理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戏剧理论史上具有先进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明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教化说”的完善与背离之争,丰富和提高了戏曲创作论;二是以汤显祖、沈王景和王骥德《曲律》为代表的对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精细研究。清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等为代表的戏曲美学的理论化、体系化;以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为代表的对戏曲美学的核心问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入探讨。明清戏曲美学理论可分为三部分: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批评鉴赏论  相似文献   

7.
论汤显祖戏剧对时间的处理齐欣荣时间本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它具有直线式的方向和恒定不变的速率,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般文学作品的叙述模式都遵行时间运行的基本规律。但在汤显祖的戏曲中,时间长短、时序变化却由作者主观意愿驾驭,戏曲中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  相似文献   

8.
清人对汤显祖诗文的评价,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官方性,主要体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明史>的评价.二是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文人学者为汤显祖诗文集所作的序中.三是具体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学者对汤显祖具体诗、文的评价.四是广泛性,即对汤显祖诗文等进行评价的参与者众多.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是我国十六世纪伟大的戏剧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写有戏剧“临川四梦”和诗文一千五百余篇。以前,学术界对他的伦理思想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汤显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利于深刻把握汤显祖作品的思想内容。汤显祖伦理思想散见于他的诗文和戏剧作品中,他的伦理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反程朱理学的时代精神。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的诗文和戏剧作品探讨他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他的“玉茗堂四梦”,特别是《牡丹亭》,以其夺目的思想光彩和丰满坚实的艺术力量,在时独占鳌头。但是,为了把它们搬上戏曲舞台,需要经过改动,却也是事实,在汤显祖生前,就有沈璟和玉绳等人的改本;汤显祖逝世不久,又有臧晋叔、冯梦龙、吕硕园等人的改本;就是在叶堂用“改调就辞”的方法为汤显祖原作谱曲之后,舞出上演出的本子,也是所有增删的。因此,研究《牡丹亭》的改编本,对全面认识汤显祖及其戏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晚明剧坛"才情"论的兴起离不开对汤显祖剧作美学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当时一般语义上的"才情"主要着眼于文辞美,这与汤显祖对于"才情"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汤显祖"才情说"的特定内涵在于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统一,即剧作丰厚的情感世界与深邃的思想意趣只有通过文辞之美才能得以完美体现,并认为宥于格律者必损"才情"。汤显祖的"才情"主张导源于六朝"情采说",这使得汤氏的剧作乃至诗文带有六朝文学的某些特点;另外,这又使得作为公安派先驱的汤显祖与袁氏兄弟在文辞的审美趣味上分别显现着华美与平淡的不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唯情论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的唯情论艺术观将“情”提到了本体论的哲学高度,认为情是“性乎天机”的存在,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戏曲艺术的生命。这对于反击道学家歪曲戏曲本质、将戏曲变成理学的传声筒是非常有力的,对于探讨戏曲的特性、展示戏曲的情感意蕴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仅以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为例,分中举之前、中举入仕至辞官归家和弃官家居三个时期,看汤显祖的诗文以及戏剧创作,得出结论:汤显祖一生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科举经历有关,他一生的科举经历在诗文及戏剧创作中都有所表现,从而也可以说屡次科举成就了汤显祖。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其戏曲作品的语言既融进了六朝词赋、唐诗、宋词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同时又保有元代杂剧语言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极具研究价值。在《汤显祖戏曲集》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文章对此试作一研究,以加深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隐士情结是汤显祖心理结构的基本内核,它不仅弥漫于汤显祖诗文的字里行间,更辐射于“临川四梦”之中。对汤显祖隐士情结的来源、表现、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阐述了隐士情结对汤显祖一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背景上,对汤显祖的戏曲观和晚明心学思潮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汤显祖曲论创新意识和剧作所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深刻体现了晚明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以人为中心,把戏曲创作情感意象,深深扎根于对人性和人的性灵的描写,通过求真求美的艺术创作呼唤着人的觉醒,体视了人文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才是汤显祖“主情说”的基本内涵和美学价值。文章还与欧洲中世纪文艺思潮作了一些比较,提出了中西作家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斗争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相通相似之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仅以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为例,分中举之前,中举入仕至辞官归家,和弃官家居三个时期来看汤显祖的诗文以及戏剧创作,从而得出结论:汤显祖一生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科举经历有关,他一生的科举经历在诗文及戏剧创作中都有所表现,从而也可以说屡次科举成就了汤显祖。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的<彭比部集序>是汤氏的一篇佚文,至今未被其诗文集和辑佚收录.本文迻录全文,并较详细地介绍彭辂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主张,分析汤序写作的背景和它的文献意义.它对考述汤显祖的交游和研究他的诗文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岭海诗文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而贬官徐闻,任职时间不到一年,却是他思想与创作的重要时期,清远、澳门、海南、徐闻等地的景物均在他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果没有贬官的遭遇,他的生活视野没有这么广阔,其题咏岭海山川风物的旅游诗文就不可能产生。也许,汤显祖的南粤之行,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美学是明中叶以来经济、政治、思想、文艺的崭新背景前的产物。汤显祖与当时激进的思想家有着密切联系但有其特别之处,其戏剧美学表现出以“情”为主的浪漫主义倾向。汤显祖所说的“情”与程朱理学所宣扬的“理”相抗衡,包含着“现代的性爱”的成分,又始终带有梦幻色彩。这一倾向贯穿在他的戏剧作品论、创作论和声律论之中。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在戏剧的本质论、功用论、表演论等方面多有发明,显示了深厚的哲学意蕴,是其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