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趋势和规律,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城乡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向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趋势和规律,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城乡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向转移.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 ,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诸多难点 ,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大多以西方发展经济学为基础,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不相吻合。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小城镇道路也未能担当起转移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力发展农业,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延长农产品的经营链条,对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农村工业化才是解决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浅析云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及时有序转移,既是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以“富民为本”,积极寻找和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或行业。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其客观必然性。分析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因素 ,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组织服务和消除体制障碍等四条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以及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的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的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集美大学社科部课题组 《东南学术》2003,(Z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缓解农村紧张的人地关系、增加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扩大社会总需求进而全面繁荣国内市场等,因此,如何积极通过体制创新从而更快、更多、更顺利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成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课题。本文通过对南靖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进一步探寻了诸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非农化人口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完善求职用工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等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今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入手,提出向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强调安置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必须采取深化土地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善文化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控制流动”到“规范引导流动”,政府从谨慎对待转变为积极应对,我国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新时期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2.
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省内转移数量超过省外转移、向中部地区转移数量增长迅速、转向中小城市的数量持续增加、转向第三产业人数超越第二产业等特征。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表明,可通过提高城镇工业化水平、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和拓展农业内部转移渠道三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迫切的系统性问题,对它的解决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综合性的解决措施或政策。这既需要各级政府或机构提供可行的政策和方向性的引导,又需要劳动者苦练内功使自己的素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以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在全国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形成制约和障碍,积极促进和帮助农村隐性失业劳动力的转移、分流、分化进而实现其充分就业对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隐性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分流与分化,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变迁,深化农用地改革,正确选用农业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人力资本量,改善人力资本约束,十个指头弹琴,多渠道分而化之.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中国农村,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转岗技能普遍缺乏,这些情况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也制约了转岗层次的提高,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用人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有效供给,培训机构尽可能降低收费,吸纳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培训,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大大改善,顺利实现转移就业,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90-9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不仅有助于加强小城镇建设,而且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了解通化市农村劳动力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论述通化市是通过哪些做法来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 相似文献
18.
政府社会管理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社会管理,本文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政府职能和社会政策的视角,进行了分析透视。在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统一的政治体制下,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体现了我国社会管理的一般性规律,但更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行政环境,在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差异,而使其政府社会管理呈现出特殊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