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其逻辑起点演绎出结构严谨的理论系统,逻辑起点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整个体系向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一对矛盾范畴的内在紧张与对立又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和任务,逻辑地演绎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解决,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涵有丰富的价值目标,即经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经济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体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文化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社会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和谐.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体系,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和实质,而且能够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和本质.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演进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东西方国家又分别创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室内装饰造型及色彩随着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发展而演变.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影响着外观属性的衍生;多方面的人性化功能左右着两者健康地向前发展;人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交融导致其日趋世界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朝代中,由于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又形成不同标志性的装饰性造型和色彩;但论证的结果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众多的社会人所欣赏和享受.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新一卷文选中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就告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全体人民成为“四有”公民.高等学校的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未来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联系青年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四有”的教育.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青年学生优良的道德观念和意识,使他们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这些民族的精华.将对邓小平同志“四有”要求的贯彻和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控制是主体对审美文化进行自觉调节,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审美文化活动。审美文化控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文化控制能够整合和发展审美文化,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的社会作用。审美文化控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集团和文化界,它们分别控制着审美文化的物质文化层(物质价值)、现实文化层(现实价值)和审美超越层(审美价值)。审美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审美文化控制具有多层次性、间接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与审美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审美文化控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趋势:1.由少数人控制转向多数人和全体人民参与控制;2.由消极控制日益转向积极控制;3.由偏重意识形态转向偏重审美;4.控制主体日趋多元化,控制导向日趋多向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同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内涵。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则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真实反映。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存在发展着。同时,它的发展变化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因此,一个地域社会文化层次的深厚浅薄和兴衰与否,又是这个地域人民思想意识的反映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地处大西北的宁夏青铜峡市自建置以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历经原始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民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和西夏文化不断得到融化贯通,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勤劳勇敢、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奋发进取、敢为人先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在对华交往中多使用中文名,中文的相关著述中也多以其汉名指称他们.然而此类中文名绝非简单的人名音译,而是依据一定的规律构成的.其构成受到了中国不同方言的影响,并且体现了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在传教士的在华活动中,中文名使他们更好地为中国所认识和接受.传教士中文名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不同文化融合的见证,它们如化石一般,保存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对我们研究当年的中西文化交流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翻译标准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随时代不同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不同,其内涵是动态的和社会性的,不同国家民族因文化传统和文化地位不同,翻译标准也将不同.翻译的社会标准无疑有利于再现原文反映的民族历史和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的文化圈及文化板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因历史流变而形成的文化圈和因地理单元的独特性造成的文化板块,使西部文化整体 上具有一致性而层面上又有特殊性。只有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的厚土与现实文化的重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确立富有西部特色和多民族色彩的经济与文化综合开发模式,才能推动西部社会的 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