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秘书工作源远流长,对秘书工作、秘书活动、秘书现象等的系统研究却是晚近才有。由于幕学的研究对象与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秘书学发端于清末的幕学。①幕学是幕友佐官为治所必备的专门学问,因宗申韩刑名权术,又称"申韩之术"。"清代幕学专著对幕僚地位、幕道功能、幕务原则、幕事要领、幕才素养、幕僚与主官关系等作了较为系统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虽以诗人的身份备受后人尊崇,但观其一生行藏可知,他最重要的身份是秘书.他只活了45岁,历经晚唐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位皇帝,先后辗转于令狐楚、崔戎、王茂元、郑亚、李回、卢弘止、柳仲郢等人幕中,以幕僚始,以幕僚终.他一生的成功与失败也与他的幕僚生涯紧密相关.他幕僚生涯的成败得失对当代秘书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他们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佐治或佐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与雇主之间形成一种"亦幕亦友"的关系。他们虽然不是官,不能发号施令,但在掌理公务等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成为我们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秘书群体。从师爷杰出代表的古籍中,笔者学习到师爷的从幕道德,从而联想到现代秘书应该对  相似文献   

4.
《秘书之友》2015,(2):48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何新国著,2013年5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7月获第六届中国公文论著评选一等奖。作者长期在省委、省人大机关从事文稿写作、研究与教学,兼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秘书》编委会顾问,在《秘书工作》《秘书之友》《应用写作》等杂志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其中《汇报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原载《秘书工作》2014年第6期)于2014  相似文献   

5.
《秘书之友》2015,(3):48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何新国著,2013年5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7月获第六届中国公文论著评选一等奖。作者长期在省委、省人大机关从事文稿写作、研究与教学,兼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秘书》编委会顾问,在《秘书工作》《秘书之友》《应用写作》等杂志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其中《汇报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原载《秘书工作》2014年第6期)于2014  相似文献   

6.
(一)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怀特对幕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与修养作过精辟的论述:“成功的幕僚人员应具有较多的榷商能力,而非高度的指挥性格;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而非偏狭的专门技能;要有忍耐与坚持力,不可有迅求决定的倾向;宁愿居于幕后地位,不求闻达,不可固执自己的成见或偏见。”怀特先生的这番话对秘书人员的素质构成作出了经验性概括,很有借鉴意义。作为秘书人员,要真正为领导做好政务性、事务性服务,必须具备和强化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李昌远同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47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事秘书和秘书领导工作就有32年,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秘书学理论。他是河北省秘书界、公文学界、领导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关于他的学术成果以及他对秘书学的贡献,上海《秘书》杂志原副主编刘耀国在《秘书界的一位学者型领导——李昌远》(见《秘书战线》2006年3期)一文中作了较为  相似文献   

9.
在秘书学的理论研究中,专题论及秘书价值的论文还不多。《当代秘书》2001年第6期发表了秦莲红的《秘书价值之探索》一文,实属难能可贵的一篇。我反复阅读后,受到启发,也想对秘书主体的价值关系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何云超 《办公室业务》2013,(7):58-58,56
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他们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佐治或佐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与雇主之间形成一种“亦幕亦友”的关系。他们虽然不是官,不能发号施令,但在掌理公务等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成为我们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秘书群体。  相似文献   

11.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制举取士.姜公辅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后以进士身份参加制举考试,因对策文章卓异,夺得第一名,成为状元,被授予左拾遗之职.同年又召为翰林学士,仕历之顺速在唐代翰林学士中极为少见.因其才高且具器识,每逢觐见则奏禀详明、多获采纳,深得德宗赏识.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泾原兵变",德宗无奈仓皇出逃,就在干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姜公辅以社稷为重,马前进谏,事见《旧唐书》卷一三八《列传第八十八·姜公辅》载:朱泚尝为泾原帅,得士心.昨以朱滔叛,坐夺兵权,泚尝忧愤不得志.不如使人捕之,使陪銮驾,忽群凶立之,必遗国患.臣顷会陈奏,陛下苟不能坦怀待之,则杀之,养兽自贻其患,悔且无益.遗憾的是德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最终决策者,并未重视姜公辅的建议,其实姜公辅一再坚持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和自己的看法,事见《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七十七·姜公辅》载: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日:"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公辅日:"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  相似文献   

12.
寓言的力量     
在《晏子春秋》中,有许多看来专门是讲给皇帝听的寓言。这部古代寓言作品集,显然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晏婴的名义,实际是采集他的言行而编辑成书的。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名铁木真,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大汗(皇帝),他少年多难,历经险阻与磨难终成大业;他意志如钢,沉默多思有大略,每出一言则意味深长。 公元1206年,在隆重的“忽里台大会”(推行大汗之盛会)上,由成吉思汗口  相似文献   

14.
《秘书之友》2007,(11):F0004-F0004
《秘书之友》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全国重点大学兰州大学主办的一份专门探讨秘书活动规律和方法、推介秘书工作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业务指导性刊物。作为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出版期数最多的秘书类期刊,她自1984年创刊以来,以其编辑谨严、内容丰富、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鲜明特色被广大秘书工作者和秘书学教学、研究人员誉为“工作的朋友、学习的朋友、生活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许多秘书学著作把“三服务”说成是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例如安忻的《秘书工作概论与实务》说:“我国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为直接领导服务,为相关各级领导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简称为‘三服务’。”(中国档案出版社年版,第页)但是,在秘书学杂志上,更多的文章认为我国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请看《秘书工作》上几篇文章的标题:《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年第期,作者李昌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办公厅工作》(年第期,作者彭宏松)20031120041《以“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何毕 《领导文萃》2005,(4):88-93
蒋氏幕僚的思想主要由道德信仰、政治外交方面的内容构成,而这个构成有缺陷,表现为幕僚的思想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军事和经济的内容。提出这个问题,读者一定会有很大的疑问:蒋氏幕僚为数众多,方方面面均有得力人物,难道连军事思想、经济思想都没有吗?笔者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军事、经济思想,主要是指军事战略和国防战略,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幕僚在这方面的思想理论不是说一点都没有,而是较单薄。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关于道德信仰等方面的理论著述连篇累牍,而军事经济方面的著述却没有一本摆在幕僚议事的桌面上。蒋介石靠军队起家,其军事方面的幕…  相似文献   

17.
<正> 由董继超先生主编的《普通秘书学》(2000年版),是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秘书专业所采用的教材之一。该书既有对我国秘书活动沿革的简略介绍,又有对秘书理论知识的必要阐释,其内容包括秘书活动的沿革、秘书人员、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秘书职能、秘书资格、秘书工作方法等。这本教材自1997年2月出版,到2000年10月已是第10次印刷,其发行量之大、编写水平之高是可以想见的。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笔者在《秘书之友》发表了《当前制约秘书专业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一文"),在"专业异化问题"部分提出"‘去中文化’应该是本科秘书专业回归本途的关键所在"。2015年9月,胡伟、王嘉二位同仁在《秘书之友》发表了《对秘书专业教学与发展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思  相似文献   

19.
杨修是三国时期太尉杨彪之子,曹操的行军主薄(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以现代标准看,杨修可谓是一名才华横溢、能力很强的秘书人员,据《三国演义》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秘书》、《秘书之友》、《秘书工作》、《当代秘书》、《办公室业务》是全国公开发行的影响较大的秘书期刊。这5家公开发行的期刊,有3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2家创办于90年代初期,如今都办出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刊物的整体风格也很鲜明,各自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为推进我国秘书学理论研究、指导秘书工作实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捧着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芳香、装帧精美的杂志,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稳中求变,创新发展,是各家期刊的矢志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