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 ,理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必要。建议从知识的获取过程、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审美、科学精神教育、协作学习、课外活动等渠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以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科在理科综合上所占的分值小,课时少,要进行有效性的复习一是要做好备课研究,研究新旧教材的变化,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说明的精神,及新高考的考试特点,研究学情;二是把握课堂教学,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学习情境;三是及时反思和总结;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壬戌学制颁布以后,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可供使用,各个学校在教学中缺乏可供参照的统一课程标准,因此制定一种与之匹配的课程标准迫在眉睫。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有鉴于此,先后组建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和新学制师范及职业科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制定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新学制师范课程标准纲要》和《新学制职业科课程标准纲要》,为新学制的顺利施行立下了功劳。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制定云集了大批各学科的教育专家参与,制定的主体是全国教育会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因此《课程标准纲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课程门类齐全,学科比例较为均衡。从历史的视角对《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进行回顾与反思,可以为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要素参与分配和如何参与分配关系到知识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业绩工资制是知识要素参入分配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导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纲领性文件。本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坚持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出发点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公众参与这个公共空间里,风险传播的主体是最大范围的公众,内涵是一种公共审议以影响当权者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的过程;风险感知的提升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而这一过程受制于观点讨论、政治倾向的影响比科学素养等其他要素要大。公众参与的效果衡量标准是多样的,而具体某一个公众参与活动目标可能会偏向于其中的一些要素,程序正义、结果正义、工具论、规范论与信息正义等多个方面中的某些而忽略其他要素。其中,科学、民主与公正是风险传播中公众参与以影响风险管理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托·亨·赫胥黎(Thomas Henzy Huxley,1825—1895)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以“科学界权威”的身份经常参与英国政府制定有关科学和教育的政策、法案等活动,对于推动初等学校、公学和文法学校、大学的改革起了积极作用。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第一个初等教育法案,赫胥黎作为皇家伦敦学位委员会成员参加了这个法案的起草工作,并且是“初等教育体制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个法案为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赫胥黎参加了10个以上的学术团体(包括专业学会、科学家协会、科学家俱乐部和文学、艺术协会等)和科学技术知识促进会,从事广泛的学术活动和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活动,对促进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
知识和管理要素是继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要素、第五要素,成为现代社会生产要素最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表明知识和管理要素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而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属于知识管理要素的重要内容,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巨大的生产力效用,并将以此构建知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旨是使学生参与自已身边的生活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感受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人、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知识建构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顺应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而出现,的又一个新热点。知识建构社区作为知识建构与社区相结合的产物,是个体参与介绍、讨论和测验知识,创造协作产品以及对知识进行持续改进的场所。本文从定义、特征、作用、成员及组成要素几个方面对"知识建构社区"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四个方面考察和研究美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即对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科学取向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科学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新要求,可以从美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中找到一些启示:第一,处理好科学与人的关系;第二,加强科学与社会的联系;第三,就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式而言,要把“自上而下式”与“自下而上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高等师范院校应转换原有的思想观念,根据新形势下中等教育在道德、思想、专业、人文、师范技能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重新、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适应新课改下的中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把科学教育视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根本,国家富强的根本,积极提倡和普及科学教育,倡导科学下嫁,尤其重视儿童科学教育.立志为中国培养科学人才,创造富裕、文明的社会.研究并借鉴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高职学前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是现代中高职学前教育衔接的必然要求。以协同学为视角、以安徽省学前教育联盟为组织保障来探讨中、高职学前专业课程衔接是将理论应用到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学教师需要承受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大的挑战,特别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师,由于其职业任务不单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灵魂塑造,所以面临的压力更大,尤其需要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良好的诚信观念、敬业观念和责任观念以及相信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授课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亲和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中国的性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性教育始于20世纪初,而不是60年代中期。教育界率先以学校为主,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 1920年潘公展编译 Bigelow著 Sex Education,为最早翻译成册的性学专著。此外报刊也发表了甚多的性教育和节育的文章;《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还发行了性教育和节育专号。到1937年仅性教育书籍已近100种。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教育部在《学校卫生实施方案》和师范等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均规定有性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兰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我们课题组于2007年9月对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四区的16所中小学校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心理辅导室建设及使用、实施途径、相关科研及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对16所被调查学校总体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16所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长期以来一直在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等方面普遍较差的中小学的德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都应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量研究和描述研究的方法,通过对568位理工科高校本科生问卷调查和国内外18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表的分析,以及对教育部多年来下发文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综合,构建由通识、提高、讨论思辨、实践四类课程组成的公共音乐课课程体系,并设计精听、泛听、网络、实践四种音乐教学法改革方案来指导该课程体系实施。  相似文献   

20.
从一般意义上讲,课程研究范式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部分。对某种研究范式盲目地推崇与应用并不是理性的选择。课程理论作为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共同的“研究范式”,以保持课程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的统一。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本土化”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强化课程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课程研究的流派意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