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德温·德维斯 (DevinDeWeese) ① 在其对伊斯兰教在金帐汗国的传播所做的研究中 ,作出了如下评论 :反映金帐汗国内部状况的成文史最早到 15世纪才出现……这些成文史不是来自金帐汗国的中心 ,而是来自先后出现了帖木儿与昔班尼月即别这些伊斯兰编史工作的庇护者的中亚地区。因而 ,在赤术的兀鲁恩中 ,没有本土的编史传统 ,如果说在这方面曾有什么东西存在的话 ,那么 ,其遗存与记录却未保留下来。真正存在下来的相关的“历史”产品 ,则是在产生于中亚与伊朗的历史著作中所反映出的口传体传说。德维斯发现的证据包括 :有关别儿哥在践祚后不久…  相似文献   

2.
东突厥汗国谱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薛宗正先生大著《突厥史》中突厥可汗谱系的阐述持有不同之见 :儒尼文碑中布民可汗应为乙息记可汗 ,土门可汗无子 ,则后东突厥汗国出自乙息记—启民可汗一系。前东突厥汗国小可汗斛勃世系另有所出。后东突厥汗国末期可汗世系应重作调整  相似文献   

3.
现在国内外研究中亚草原历史和突厥史的人一般都把唐代突骑施汗国列入西突厥内,这是不符于历史的。因为突骑施是哈萨克族的部落,它所建立的汗国,是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汗国,统一了自阿尔泰山直至里海伏尔加河地区的广大哈萨克草原。何以知道突骑施部是哈萨克族呢?据《新唐书·西突厥传》称:唐太宗贞观六年(632  相似文献   

4.
从17世纪60-70年代的俄文档案看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尔丹与清朝康熙帝争夺对蒙古的霸权,失败身死。关于他晚年的情况,清朝方面有许多值得信赖的史料,由此可以大体明了其中的经过。但是,关于他在尚未公然与清朝为敌之前,特别是在实现准噶尔汗国统一之前的情形,尽管有许多学者致力探讨,仍然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1996年莫斯科出版的《俄蒙关系文件汇集(1654—1685)》1654—1685.1996.以下简称《文件汇集》,收录了有助于解开上述谜团的重要俄文档案。兹拉特金在他的名著《准噶尔汗国史》1983)一书中已经利用了这些俄文档案。以下,就根据《文件汇集》来对噶尔丹初期的情况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帐汗国的俄罗斯人》①是M·Д·波卢博亚里诺娃的一部历史、考古专著。该书广泛地论述了与羁縻在金帐汗国的俄罗斯人有关的各类问题,对于了解鞑靼蒙古人统治时期留居在罗斯广袤地域的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书的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依据各类书面史料对罗斯编年史、外国旅行家的札记,官修史及圣徒传进行了研究;下编结合旧时考古发现主要论述伏尔加河流域的考察结果。作者在研究金帐汗国史料时首次试行利用考古材料印证各社会阶层,并从中引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论争的经过笔者曾经在“学界展望”栏写了《在我国的十五—十七世纪的北亚史研究》一文(载《东洋史研究》三九一二,1980年9月),对我国的十七世纪卫拉特史的定论和若松宽的一系列研究表示疑问。接着在《十七世纪的卫拉特—对“准噶尔汗国”的疑问》(载《史学杂志》  相似文献   

7.
十四世纪最初四十年的察合台汗国的情况,是蒙古史和中亚史上最模糊的部分之一。这是因为有关察合台汗国初期的历史,除汉文史料外,穆斯林史料尚有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拉施都丁《史集》等研究元末的察合台汗国史,有海答儿的《拉希德史》,宏达迷儿的《旅行者之友》和阿布勒·加齐的《突厥世系》等史料。这些书很早就有各种欧洲文字的译本,易于为人们所用。而元成宗大德年间至元顺帝至元年之间,记载察合台汗国历史的穆斯林史料则基本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译本,不通波斯文就无法利用,这样就形成了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  相似文献   

8.
前言这里所说的蒙古史,指蒙古帝国史以及从元朝崩溃以后直至清末的蒙古族史。关于元朝史,当另文介绍。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率领下,蒙古族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帝国。此后,这一帝国虽然继续扩大,但是到了世祖忽必烈时,钦察、察合台、伊利三汗国及其宗主国元朝分裂为四汗国,于是,大蒙古帝国时代便终结了。这个大帝国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帝国为什么是单一国家?这个帝国又是如何分裂的?分立诸国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这些就是蒙古时代前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若松宽,一九三七年生。主要致力于西蒙古的研究,特别是对准噶尔汗国的形成、发展和喇嘛教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其主要论文目录如下: 1.《哈喇忽喇的一生》,载《东洋史研究》,22卷4号,1964年。  相似文献   

10.
原我校历史系中亚研究室主任魏良弢(现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所著《喀喇汗王朝史稿》,最近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作为中亚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出版,全书十九万五千字。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喀喇汗王朝历史的断代史学术专著。它填补了国内中亚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喀喇汗王朝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继漠北回鹘汗国之后,在我国历史上建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准噶尔部贵族对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统治了近八十年。这一段历史,无论是研究新疆地区史,还是维吾尔史、准噶尔史,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页。本文试图就准噶尔部贵族在南疆统治的确立,准噶尔部贵族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统治,以及维吾尔族人民反抗准噶尔贵族统治的斗争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准噶尔贵族进军南疆之前,广大的维吾尔族人是在察哈台汗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统治之下。十七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叶尔羌汗王阿布杜·拉西德(一五三八——一五七○年)之孙阿布杜拉汗的努力下,叶尔羌汗国与刚建国的清政府建立了政治、  相似文献   

12.
回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活跃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之一。研究回鹘的城市历史,有助于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回鹘城市史主要是漠北回鹘汗国、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这几个政权的城市、都城,进行一番简述。在此基础上,对回鹘城市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期对回鹘城市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史料的梳理,并参考墓志对具体史事进行考证,探析了后突厥汗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裔、花拉子模汗阿布尔伽齐(1605—1664)的《突厥世系》是一本重要的域外蒙古史著作,其书后半部系依据世所难得的公文书牍而成,史料价值最大。全书用突厥文写成,1874年,戴美桑的法译本在圣彼得堡出版。法译本名为《阿布尔伽齐把阿秃儿汗所著蒙古人及鞑靼人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其中第五章讲述了统治河中及喀什噶尔等地的察合台后王的历史概况。由于国内史料对察合台汗国中后期情况均无所裁,而《史集》等波斯史籍由于成书较早也无记载,使国内治蒙古史者对此一段史实常感茫昧不明。鉴于这种情况,试将该书第五章全部译出,庶几对察合台汗国史之研究有所裨益。——译者  相似文献   

16.
回鹘改宗摩尼教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史之乱时(755—763),回纥曾派兵帮助唐朝平叛,但也有一些九姓铁勒部落参与了叛乱。可见回纥汗国(744—840)建立经历三代可汗,九姓还没有完全认同回纥汗国。本文的研究表明,762年汗国第三代统治者牟羽可汗南下中原的结果,一方面是信奉拜火并纠集突厥残余的安史叛乱被平定,一方面是对于回纥汗国族群认同有着决定意义的摩尼教高僧被请到漠北,回纥汗国族群认同的障碍终于扫除了;牟羽可汗与摩尼教的完美结合,开始了回纥族群凝聚的新的历史阶段,因而他本人被后人神话为回纥/回鹘始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20年来,从事蒙古史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辞清贫,不避艰辛,筚路蓝缕,安于寂寞,头顶一盏青灯,面对重叠黄卷,纵横驰骋于蒙古史研究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概要介绍如下。一、蒙元史研究蒙古族族源问题是一个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问题。目前,我国蒙古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于东胡。留金锁《古代蒙古及蒙古汗国的建立》(1980年)从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论述了蒙古人与东胡的诸多相似、相同之处。认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蒙古族起源于东胡。”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蒙古族通史》(1991年…  相似文献   

18.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1260~1355),农业出现前后不一的状况.伊儿汗国前期(1260~1295),农业生产极度衰退;伊儿汗国后期(1295~1355),农业经济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伊儿汗国农业经济的消长,主要是蒙古统治者在西亚统治政策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近年刊布的穆斯林史籍抄本,勘比汉文史籍,阐述了叶尔羌汗国后期的政治史,揭示了汗国衰亡的原因——汗族成员争权夺位,异密专横跋扈、和卓势力兴起、干政并勾结境外势力入侵,最后汗国并入准噶尔汗国。  相似文献   

20.
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回鹘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回鹘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回鹘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鹘汗国的基本游牧民、回鹘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回鹘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回鹘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