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形成和通行的,从湖南方言格局与历史人文背景、湘语与楚语、楚文化的源流关系等方面揭示了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媒体时尚词语与媒体相生,与文化共舞,借助媒体的强势影响成为老百姓口头的高频词语。它切合大众的文化品位与追求,语义机敏风趣或闲适调侃,语言魅力潜藏在深深的文化意蕴之中。媒体时尚词语推崇语言表达的感官刺激,讲求词语运用的快感,追求一种温馨直白或鲜活生猛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友兰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1(2):55-58
本文选择了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绍兴方言构词的特点,如语素上的序换(不改变词义);重叠前缀+词根的形容词构词方式;词缀“头”、“家”的广泛应用等,说明其表达功能并指出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方言词语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的色彩意义上,即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形象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亲切自然的口语语体色彩。这些色彩意义赋予了黑龙江方言词汇更为丰富、生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7.
尽管时空跨度相当大 ,我们还是看到《醒世姻缘传》所用“土语”与今吉林方言词语无论是在外形上 ,还是内在意义及用法上都极其“神似”。从吉林方言词语形成过程去认识 ,这种“神似”并非偶然。元明以来 ,大量山东人迁徙吉林 ,其“土语”成为吉林方言词语的主要来源之一。探求这种“神似”关系的意义在于 :确立吉林方言词汇的复合性质 ,为揭示北方官话词汇系统内部联系提供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将部分汉、英词语同置于英、汉两种异质文化中予以对照分析,并对词语在其异质文化中的“名”与“实”的趋同和趋异及其理椐进行一些探讨,可以发现:词语在异质文化中的“同”中有“异”是造成语际转换中词语文化意象的错位和空缺的主要原因;而词语的“异”中存“同”的现象可为语际转换中的文化意象的相互理解,提供互文性。 相似文献
10.
11.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一面镜子 ,它与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及历史渊源息息相关 ,同时它又受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 ,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 ,使不同民族在词语的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胡佳缘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6):147-149,154
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工具,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可以满足网民特定的表达需求.特别是不同地域的方言词语,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表达了网民的多种情绪以及调侃的心理.针对网络用语中融入方言词语的现象,文章对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相关语料进行阐释,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具体分类以及生成条件,深入探讨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产生的现实影响,以期了解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背后规律. 相似文献
13.
时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目前国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缺乏有效整合的局面。文章正是这样一种积极尝试——从"寻求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两个角度发展出一套测量时尚文化心理的量表,使用配额抽样拦截访问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寻求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两种时尚文化心理对中国居民的时尚消费行为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且社会认同对时尚消费的心理驱动力要强于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流行词语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流行词语和一般词语相比,体现了更多的时代文化含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流行词语的产生途径以及特点的分析,来透视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等的种种嬗变。 相似文献
15.
16.
阅读转型及其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社会的认识,在技术的冲击下,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的书籍文化处身于各种视象景观的包围之中,人类如今的阅读活动及其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样,在一个消费的时代,青年亚文化逐渐提升为主流文化.在这种文化许多表征形式的背后,深藏着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改变,由于这种改变,传承文明的书籍和讲述两种方式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8.
曹旺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59-61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9.
江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1-57
在时尚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中,求新欲望、社会分层、群体身份认同是时尚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的基本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生产者的符号编码——大众传播中介——消费者解码"的过程。生产者与大众媒介为文化产品进行符号编码,消费者有意识地进行符号解码,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借由消费、使用和占有文化产品来追求较高层级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在当今符号消费主导的时代,文化产品容易被"同质化",甚或仅存在"符号价值"。消费者容易陷入文化焦虑中,于是便通过消费时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得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湖南各县市方言语音特征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计算出各县市方言相关系数 ,利用相关系数进行方言亲疏关系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方言可以分为西南官话区、赣语区、老湘语区、新湘语区四个大区 ,客家话区和湘南土话区没有明显聚合成片 ,少数方言点的区属与已被接受的区属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