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里常常连续使用同一个词,或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声音,表示某种独特的含义,或是表现一种细微形象的描写,这种现象叫做叠字。叠字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手段,各种语言里都有。汉语里特别丰富。兰州方言是汉语里的一种方言,汉语普通话里使用的叠字形式,兰州方言里也都使用,正因为兰州方言是一种方言,兰州方言里使用的叠字,并不一定在普通话里出现。因此兰州方言里的叠字,在数量上讲,远远超过了普通话里的叠字。此外,兰州方  相似文献   

2.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要研究语言的各个侧面首先要研究语音。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从语音着手。发音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口头表达,就是笔下也难以作到生花。由于汉语和英语具有各自的语音系统,所以中国人学习英语语音就遇到一些问题;河南方言又有其自身的语音系统,所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变化使英语从一种国家标准语发展成为包含有美国英语等诸多变体的世界性语言。语言的主要变化形式是方言和语域:方言确定使用语言的人,语域确定使用语言的方式。语言和方言是统一和差异的一对矛盾。美国英语按地域又可分为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导致语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压力和社会的变化:语言内部的压力导致语音的变化,而社会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方言微博从其形式和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以方言写微博”和“以微博写方言”两种。方言微博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方言微博,重新审视普通话与方言的“存废之争”,我们认为,在重视语言的统一性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最早提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个概念的。“交流”二字潜在地道出了语言以声表意的重要特征。其中,要达到交流的目的,声音是第一位的。《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提出:“语音教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在把语音语调等看作是以声表意的重要手段,认识到它们是语言的第一性的重要部分。”这既从语言学角度又从教学法角度强调了语言的声音即语音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学语言还是教语言都必须从语音开始。因为只有学好语音,才能达到以声表意的交流目的。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语音教学涉及子孙后代的英语质  相似文献   

6.
语言游戏或游戏语言─—英语作品中方言语音的书面表现形式评述张荣建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文学创作中一个颇为人们所关注的现象,是各种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为了准确地再现这些方言或变体的特征,特别是其语音特征,作者用书面语言作为语音表现的形式而创作。美国的...  相似文献   

7.
潮州方言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据史书记载,闽方言区人民是历史上因“避乱”或因“征蛮”,陆续从中原一带迁移而来的。从中原汉人迁移入闽的事实,可见今天作为汉语方言重要的一支的闽方言,其形成和发展是远自秦汉开始就由中原汉语和当地原有的语言不断接触融合,而终于逐渐形成的一个方言群。今天,从这个方言群复杂的语音系统和  相似文献   

8.
1引言人类语言,是有本语言,以声音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产生,总是先有语音,再有书面形式。因此,我们学任何一种语言,都应做到语音和书面语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然而,在中国,因为大学人学英语(除英语专业)考试主*是书面形式,所以,初、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于书面语,而忽视了语音。因此,即使进了大学,一些学生在英语某些音的发音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我在十年大学英语教学申,常遇到一些学生在某些发音上困难很大,有些困难是由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所造成的,有些音刚是因…  相似文献   

9.
舌尖后音在兰州方言中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把“梳子”念作“麸子”谈起“梳子”和“麸子”这两个词在普通话中语音泾渭分明,但在兰州话中却是地地道道的同音词,因为兰州方言中“梳”的声母同“麸”的一样,是唇齿音“f”,而不是舌尖后音“sh”。兰州人学说普通话,有的念对了,把梳子念成了 shū子;有的搞混了,把梳子依然念成了 fū子,把麸子反倒念成了 shū子;也有的同志矫枉过了正,把  相似文献   

10.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语言从听说开始,是有声的符号系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将声(模仿)、形(书写)、意(理解)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因为英语语音和语法、构词法及拼法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在科技界,总有一些人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看参考书,不必讲究发音;甚至以“哑巴英语”自居。有的语音学专家也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看书写文章的人”,不必在“使英语发音更加完美”上下功夫。这种观点使不少人在过语音关时“煮了夹生饭”。因为好习惯很难养成,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倒总是些坏习惯;所以,不少科技工作者的英语发音常常不标准。众所周知,夹生饭是不易做熟  相似文献   

11.
陕北语言文化与外界碰撞较少,其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其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较为突出。本文基于语音的迁移理论角度,从陕北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入手,通过对英语语音及陕北方言在语音及音调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了陕北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漫谈方言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言与民俗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它们历史悠久,乡土气息浓,联系密切。但二者关系如何:是先有方言还是先有民俗?谁起决定性作用?谁具有反作用?联系程度怎样?对民俗我们应持什么态度?笔者就此谈谈初步认识。 首先,从方言与民俗的产生开始。 什么是方言呢?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简言之,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我们认为,方言的产生可以从“语言的产生”中得到解释。可以想象,最初语言的出现完全是同一集团的人们在共同的劳动中来协调统一行动的声音。其通行区域完全是在一个集团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便不能交际或达不到交际的目的与效果。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对国家或民族而言是一种方言。语言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14.
高诱注方言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总是不断从人们口头语言中吸取养分,更新历史沉积下的过时成分。语言三大要素中,词汇在系统性上较语音、语法更为松散,容易受方言、土话的影响与渗透。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往往可以从方言词语的发展变化中获得,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方言词研究。“从周秦到两汉间汉语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到两种事实。一种是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在黄河流域一带已经有了区域较广的共同语,到汉代这种共同语逐渐发展为全民的语言。一种是在语言逐渐趋于一致的过程中方言的分歧仍然存在。”①东汉时间,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一、汉语的腔调和回音在口语交际中,“腔(调)”、“口音”是两个常用词。如“那个人讲话是东北腔”“小张是京腔普通话”“他说话带点江浙口音”。不过,在方言(语言)研究中,学者们很少使用“腔调”、“口音”一类词。笔者仅见李荣先生论及这两个词。他指出“腔”字用来指语言(方言)的腔调和方言的派别;“一口的北京腔”,是就腔调而言,“闽南话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是就方言派别而言户李荣先生对“口音”也有精辟见解:“音”字用来指语音和口音,“一口北京音/地道的苏州音”都着重说语音;“带点山东音”,是指说话有山东…  相似文献   

16.
论安徽方言词汇词形与词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来说,共同语和方言,大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来看,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大方言区之间已经因语音差异而不能正常通话,如北方话与粤语、闽语之间。词汇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北方话内部,词汇也不完全统一。至于安徽方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其余地带,有徽州方言,还有受吴语、赣语、湖北方言影响的地方语言,加上地理、历史的原因,安徽方言内部蕴藏着相当数量、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别具一格。例如普通话“小孩儿”这个词,合肥人叫“霞们”“伢”,安庆人叫“小伢(nga)子”,桐城人叫“小伢积”,铜陵人叫“小伢立”,和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特征。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具有各自的语音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中国又存在许多地方方言,具有不同于普通话的一些发音特征。辽宁省朝阳市,作为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有其独特的发音特点。本文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分析辽宁省朝阳方言的发音特征及其对当地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现象,希望对朝阳地区的英语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多族杂居,南北割据,通语与方言相互激荡,母语与外来语交互竞争,是我们观察双言双语的绝佳窗口.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双言双语社会:南朝以双言为主,北朝以双语为主.南北方之“雅言”同出一源,这个“雅言”,是以首都方音及读书音作标准语音而形成的一种语音系统.南朝和北朝均同时存在“书、通、方”三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书”即读书音,“通”是通语,“方”是方言或“方语”.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吴方言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区别于他处的方言,俗话说:“阿拉”“阿拉”上海人,“的儿”“的儿”杭州人,“个图”“某图”诸暨人。可见“个图”“某图”在诸暨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意思是“这里”“那里”。但是诸暨人大都不知道这两词从何而来,怎样写法?外地人对这两字也有所耳闻,但总认为是诸暨的“土产”,不能登大雅之堂,便动辄以此取笑诸暨人。其实,这两词大有其来历,语言工作者有研究的必要。在此,笔者对此两个词的来源略说一二,以求教于高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