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近代史上的产业革命可区分为“西方型”与“东方型”两大类.英国是西方产业革命的典型,而日本则是东方型产业革命的突出代表.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革命,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型产业革命的直接导因是近代技术与棉纺织业的结合,而东方型产业革命的直接导因则是技术与棉纺织业、技术与民族私人资本的结合.造成这一区别的历史根源在于:西方产业革命时期,正处于资本主义形成与确立阶段,其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为单一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而东方产业革命时期,则是处在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有没有发生过产业革命?过去曾有人认为:中国的产业革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机器工业的出现,特别是洋务派官僚兴办军用工业时,就已经开始了,不过尚未完成产业革命;又说中国的产业革命是由于受外力的压迫,从世界渗入国内,因此中国的产业革命是被动的;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是从重工业开始的。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于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旧中国不曾发生过产业革命,因为产业革命是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革命;旧中国虽然出现了近代机器工业,但并没有具备产业革命的各项前提条件,无由进行产业革命。现在把我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3.
一《资本论》创作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准备创作光辉著作《资本论》,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当时,西欧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早已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基本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全面地分析了资本本性的矛盾在社会生产中的具体体现.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对资本主义存在根据的质疑和追问,从物质生产角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性和暂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视角,分析了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性质,并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了对消费主义的生态批判:一是从消费主义对个体的异化及对人身自然的破坏的角度,从文化和哲学的层面对消费主义展开的批判;二是从作为消费主义体现的资本主义城市对自然界和人的破坏的角度,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展开的批判,提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不可能性;三是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将实现对生命的总体统治,从而使以消费主义为表象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极端,这应该引起全世界对资本统治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遍及全球的改革浪潮,再一次把有关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到人们的面前,同时也使马克思有关“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的理论再一次显示出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对这一重大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产业革命促进了既作为观念财富又作为实际财富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所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这一应用的远景,却直接威胁着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形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就这场战争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其意义不亚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之路,而甲午战争则促成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开辟了日本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从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政府“殖产兴业”、“富国强  相似文献   

8.
与原生形态的欧美产业革命不同,后发国日本的产业革命具有轻重工业两次"革命"在难以分割的一个过程中完成的复合型特性,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后发型"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范式。若从依赖的角度做更为深入的考察,则可指出日本的产业革命具有如下六大特征:通过制度环境创造、国家资本的投入与转移等实现的国家主导;产业技术层面上齐头并进式而非线型追赶的水平移植;始终确保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扶植财阀,支持私人资本垄断;在产业技术引进和资金供给上严重依赖强者;在获取市场和资源上疯狂打压弱者。如此实现的产业革命所积累的各种矛盾,又成为近代日本国家发展方向选择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最早的国家,也是产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但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于何时,就我所接触到的著作中,其说法是极不一致的。在涂西畴的《产业革命》、钱亦石的《产业革命讲话》里,都说1730年惠特(John wyatt)发明的转轴纺纱机乃是英国产业革命的开始;彭迪先的《世界经济史纲》、王芝九的《英国工业革命》均把1733年约翰·开伊(John kay)发明的飞梭作为产业革命的开始;林举岱的《英国工业革命史》认为1764年织工哈尔格利夫(John Hargreaves)发明  相似文献   

10.
<正> 钱学森同志把商品生产看作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我很同意这种看法,并认为是对商品生产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因此,我在一篇题为《商品生产也是一次产业革命》的文章中(载《广东社会科学》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作了一些发挥.近来我在重新研究钱学森同志的观点:“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叫产业革命.”按照经典作家的观点,商品生产起源于社会分工,而商品生产恰恰是“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因此,不如把社会分工作为产业革命.把商品生产作为生产体系来理解更加合适一些.这也符合列宁的观点.列宁认为“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因此,我把社会分工作为产业革命来理解;所谓产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的革命,它和社会革命的含义是不同的.而社会分工恰恰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按照马克思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长制”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 机器大工业诞生之前,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里进行,具有生产规模小、工人人数不多的特点。当时,生产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结合在一起,大部分管理工作,由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师傅自己来完成。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机器代替了人力,出  相似文献   

12.
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生产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作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普遍适用于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的技术关系或进行计量分析。但是,由于它的理论基础是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混淆了产品和商品、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因而常常用来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不能说明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因此,须在借鉴、批判和消化吸收西方经济学这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上的生产函数论。根据这种认识,作者提出并论证了一般形式的生产函数、价值形式的生产函数,商品经济的生产函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函数,指出只要将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函数的资本主义性质抽象去,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定义为社会主义的净价值,则包括此函数在内的上述诸函数,都可以直接用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最后,文章还阐述了建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生产函数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产业革命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以一个社会的主导产业作为分类标准 ,则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采集—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诸阶段。导致社会主导产业转换的 ,通常是技术—产业革命 ,即由技术革命所能发的产业革命。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 ,有必要对技术—产业革命作一个一般性的分析 ,以便加深对知识经济的起源、性质和趋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一国两制”的一个自由港,在沿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形成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环境中形成的,因而有其固有特征。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资产阶级完成产业革命而向东方国家进行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正是这种侵略扩张的产物。在殖民主义统治下,通过自由政策,香港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不仅引进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而且引进来自东方和西…  相似文献   

15.
三、马克思论机器大工业时代的生产规模问题经过18世纪的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生产资料为起点”。机器大工业与工场手工业的区别就在于:在机器大...  相似文献   

16.
对于热现象的应用及关心,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产生的本身而发生的,这可以从许多原始人的遗迹中得到考查和证实。但热力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系统地进行研究,是从18世纪的欧洲开始的。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不断巩固扩大,迎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浪潮,生产的需求导致了大规模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并促使人们对水和蒸汽,以及其它物质的热性质做深入地研究,从而推动了热学实验的发展,为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做了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在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建立,奠定了整个热力学大厦的基础,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7.
重温马克思《资本论》四卷,生产劳动的定义是从劳动者对社会生产的关系中得出的。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生产剩余价值和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则受雇于资本的商业劳动和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而从简单劳动过程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仅适用于产品生产的社会。斯密在划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时发生了二重性的错误,同一种劳动按两个定义来界定,既可以是生产劳动又可以是非生产劳动。我国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正统”观念,恰恰落入了斯密的窠臼。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产业革命从1870年工部省建立开始,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为止,进行了三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而甲午战争之后的十年,即产业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其飞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日本国家政权不仅加紧了对国内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而且加紧了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日本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了侵略战争的道路。实质上,日本资本主义就是靠剥削、战争和掠夺才发展起来的。_甲午战争是日本产业革命,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战争给日本D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概括地说:第一,侵占了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强迫…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想单就尚钺同志“中国历史纲要”第六章中所提及的几个经济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尚钺同志这书的第六章是专论明代以及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情况的。就中国的封建时期历史来说,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这时代的历史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的历史。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末期”,就在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且发展起来,终於否定了固有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我们中国则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後期虽然也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这种“萌芽”发展得很缓慢,以致一直到外国资本侵入以前,中国还并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从外国资本侵入後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为什麽中国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数百年发展的一个继续 ,是人类社会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或后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与过去的以产业革命推动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为特征的现代化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的世界化相比 ,有着新特征。在当代的世界中 ,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信息技术和资本中心的地区 ,凭借着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力 ,在经济全球化中掌握着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制定自己参与全球化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