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先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从匡正谬误、维护逻辑学理论的科学性出发,对广为流行于我国的多种普通逻辑教材和辞书关于复合命题的定义、关于两种选言命题的定义、关于“不是……就是……”表达何种命题、关于负命题是否只有一个等值命题,以及关于联言推理的定义、关于假言间接推理的另一前提和结论是何种命题等问题所持的错误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简要的辨驳 相似文献
3.
木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对一些逻辑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在两种选言命题的定义及其推理形式与推理规则的论述上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辩说和探讨 ,指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阐述了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逻辑方阵也适用于复合命题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满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逻辑方阵可以直观地显示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 ,可以由其中一种命题的真或假而推知其它三种命题的真假情况。但多少年来 ,人们还只是把逻辑方阵仅仅局限在简单命题范围之内。笔者认为逻辑方阵同样也适用于复合命题之间 相似文献
5.
芜崧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1):85-90
"再……也……"可从八个角度划分为多种句法形式,例如:单句式与复句式、条件显明式和条件隐含式、单纯式和附加条件式、独立式和非独立式等;"再……也……"句式内部含有无条件让步转折的语义关系;该式具有评论、明志、对比、统摄、警策、驳斥、联想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谢先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2):126-131
本文就复合命题中是否存在着命题联结词、“孙勇是江西人是可能的”等命题属于何种命题、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支是否可以同假,以及其选言支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联言推理的前提中是否必须有联言命题、假言推理是否只是依据假言联结词的逻辑性质、“不是……就是……”是否具有固定逻辑涵义等问题,全面反驳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的辨要》对拙文《辨要》所提出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7.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的辨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1):124-128
就复合命题的判定问题、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性问题、联言推理对前提的要求问题、假言推理的依据问题、“不是……就是……”能否当作某一复合命题的联结词使用的问题提出与《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一文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9.
胡满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命题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有真假,把握了真假关系即是把握了命题的实质。逻辑方阵已经突破了历史上仅仅适用于简单命题之间的局限性,通过逻辑方阵可以直观显示复合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红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2-34
许多传统(普通)逻辑的教材对不相容选言命题定义的表述存在着一些问题,使人们在用真值表对不相容选言命题进行判定时并没有了解其潜在的局限性。再加上人们忽略了不相容选言命题联结词是一个二元关系联结词这种性质以及在构造真值表时错误地省略其步骤,从而导致认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未能反映其逻辑特征。事实上,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如实地反映了其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豫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116-120
先贤时人对连……也/都句式意义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他们所采用的句法语义结构的分析方法,在解析句式意义方面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模式理论的视角入手,运用由上到下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连……也/都句式的产生机制,以及分析像张三连李四都认识这样具有歧义的句式,是一个有效的新的研究方式。在运用联结主义模式构拟连……也/都句式意义产生过程中,要以理想化认知模式为基点,这样我们才能有观察和把握外部世界事物和事件内在关联性的基本尺度。总之,运用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来研究汉语的句式意义,是拓宽语法研究视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越……越……”语句的逻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94-98,121
“越……越……”语句并非递进关系复句,而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句形式;两个“越”字并非关联词语,而是分别在前后分句中起限定或修饰作用的副词,因此“趔越辨越明”应该解读为“越理越辨”是“越理越明”的充分条件,而非真理辨是真理明的充分条件,正是由于解读失误,导致了97国际(华语)大专辨论会大决赛中首都师范大学代表队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3):47-51,61
安阳方言的将行体助词"也"可附于谓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之后,表达事态的即将出现,其重叠形式有比较特殊的用法,其本质是事态语气词。纵向联系汉语史,探讨其来源可能是古代的语气助词"也";横向联系方言事实,分析周边方言使用"也"及"呀"的情况,得出语气词的消亡在方言中的表现似乎并不平衡的结论。"也"除了承担语气词的功能,还滋生出表体貌的用法,反而功能更加强化,因此保留至现代方言中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即使……也……”式复句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即使……也……”式复句的归属问题,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达成共识,在普通逻辑研究中的判断类型也无定论。不少人认为,“即使……也……”式复句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实不然,它所表达的常常是联言判断。 相似文献
15.
我3岁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只好与我5岁的哑巴哥哥相依为命。因为小,又不懂事儿,常常整天哭个没完。哥哥为了哄我,常常趴在地上给我当马骑……我的童年是在哥哥背上玩儿过去的!小时候,哥哥的背是我的摇篮,也是我的家园……我的哑巴哥哥为了我能有书读,他历尽了艰辛,磨难……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思维中,由于有些人对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的误解,从而导致了他们对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的误用。对此,本文深入探讨和具体分析了产生误解的原因、消除误解的方法、避免误解的手段等问题,以达到准确运用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在使用“不但不p,反而q”时常常出现偏误。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从句式义、P与q之间的关系、句子的主语三个方面对“不但不P,反而q”进行分析,讨论了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严戎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本文所说的“如果说……那么……”句式,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你们将大段的河边丢弃不管,而日本人却依然静悄悄地在对岸望着不动,只是拿着望远镜兴高采烈地注视着你们愈走愈远的背影,这其中又是一种什么缘故呢? [2]如果说,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准备了必要的政治思想条件;那末今天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必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准备必要的政治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孙莉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8-39,76
"不但……而且"并不简单地只存在着前轻后重的语法意义,而是有一个语义层次的连续性,由并列的语义逐渐过渡到递进的语义. 相似文献
20.
原所秀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不……不”语句,究竟归属于哪种判断类型,要做具体分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分别属于三种类型的判断:联言判断、性质判断、假言判断。特别指出它同时属于假言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最后指出具体的分类分析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