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市S街道基层社区直接选举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社区直选在趋势上的积极意义的前提下,从建设性的角度着重阐述了目前社区直选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试图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等方法,从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中国推行党内县级层面直选的可行性分析、推行党内县级层面直选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党内县级层面直选在中国选举制度完善中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出结论: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较之于间接选举,民主程度更高,更能体现党员意志,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是理顺党组织权力授受关系、巩固党执政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行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论直接选举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举制度曲折的进化过程中,直接选举,一种国家公职人员通过选民直接投票而产生的选举方式,仰赖其在体现民主方面的天然优势,备受推崇。但直接选举的制约因素很多,推进直接选举的进程,需要全面、均衡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村民直接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成为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制度是好的 ,但仍然有许多尖锐的问题客观存在 ,只有找准制约因素和找到切实的对策 ,才能使得村民直接选举制度良性运作。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村民直接选举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作一个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选举就是选民选择自己的代理人的过程。过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不利于提高代表机关的代表性。要提高我国的政治文明程度,人大制度就有必要与时俱进,朝着使广大基层群众能享有更多知情权、表达权的方向,朝着高层领导更易于了解基层实情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肯定了“直接选举”的法律地位。直接选举不一定就能带来较高程度的民主 ,间接选举也不一定不能带来民主。从纯技术的角度看 ,就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比而言 ,在相同的前提下 ,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论述 :(1)间接选举有直接选举所没有的很多缺陷 ;(2 )直接选举有间接选举所没有的许多优点 ;(3)直接选举具有间接选举的所有优点 ;(4)直接选举的缺陷在间接选举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选举法》关于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的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了挑战。为保证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而规定的召开选举大会、委托投票、代写选票等程序安排也与选举自由、秘密投票、一人一票原则相背。笔者主张,在直接选举中,选举只有合法非法之分,没有以参加投票选民是否过选区全体选民的半数来定有效无效之别,采用相对多数制,废除委托投票,缩小代写选票选民的范围等来完善我国的直接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体制到程序--中国直接选举制度规则与实践的落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理性化,现行的人民代表直接选举的文本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许多缺陷.其中一些缺陷内生于文本本身,而另一些则外发于操作过程中,修改文本、改革传统的操作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是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党员主体地位的回归,理顺了党内权力授受关系,显著改善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在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深化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要在确立其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增加配套制度供给,实现直接选举制度的规范化,健全直接选举的后续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华侨代议权是民国时期华侨参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初年,围绕着是否应给予华侨代议权曾有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华侨获得了代议权,并开启了华侨选举制度。华侨取得代议权,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归属感,丰富了民国代议政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于选举权的行使更加关注。文章从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选举组织的成立、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候选人介绍、选民登记、选区划分和选举监督等方面的程序改革入手,提出了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农村社区定位于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三个层次,并着重阐述了乡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从当前的形势看,乡镇党委和政府要通过民主化来实现角色重塑和功能转变,以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柔性衔接。  相似文献   

13.
选举民主的积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选举民主是一种民主实现形式。选举民主是指人民通过自由、公正、广泛、定期、平等、竞争性的选举来选择政府及其治理方式。选举民主的积极功能有:合法性功能、选择和监督功能、稳定和抚慰功能、纠错和矫正功能、培育公民意识功能、扩大公民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治理理论出发,分析社会变迁形势下城市基层治理与城市社区构建的内在关系,以及不同基层治理模式所对应的实现途径和社会基础。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于解决基层治理的政治有效性,构建具备自治理能力的现代城市社区。当前的居委会直接选举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由政府主导的选举对社区自治组织进行赋权,实现社区权力的让渡和建构,可以较快和较有效地构建以居委会为核心的集中型的基层民主治理网络,减少在国家治理与私人治理之间的隙缝。基于对2006年上海市居委会换届选举的观察和访谈,本文初步总结了在直接选举条件下基层治理格局的有利变化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政府对于居委会直选的引导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各地在探索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了平行选举、职次选举、叠加选举、累计选举四种选举方式,从选举制度本身来看,均重视了候选人个体素质的选择,体现了传统“选贤举能”的政治理念,但是共同的缺点是忽视了发挥选举制度整体功能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解决浓厚的乡土文化对民主选举的制约问题。笔者以此为着眼点,分析比较了现行的几种选举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组合竞选制”的选举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调研报告通过对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村民自治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 ,探讨了回族贫困社区村民直选过程中的情况、问题、原因和对策 ,为推进少数民族农村贫困社区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村委会“海选”是保证农村村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其中存在家族影响、贿选和破坏选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法律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促进“海选”过程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操作严格化,加强村委会建设,提高村民思想认识水平,切实完善村委会“海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以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为标志。从研究新中国第一次全民普选入手,是深化对这一制度认识的一个途径。照顾少数民族选举权,规定中共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基本上为1954年宪法所确认,而且大都沿用至今。1953年选举法及其实施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创造了初步的历史经验,无疑对于今天的选举实践,尤其是整个国家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自两汉设立察举、征辟等选举制度以后,便形成了由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吏、大族共同掌握选举用人的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汉代的选举制仍然延续,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出现了地方大族把持选举用人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巩固"门阀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