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市场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探寻"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并以该规律曲线为参照,结合中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发展的具体现实,量化分析2006—2020年间中国保险业的中长期增长潜力。基本结论是:在2006—2020年期间,在GDP年均增长7—9%的假设下,中国保险业年均增长率较为可能的浮动区间为9.5—17.6%,其中更为可能的浮动区间为11.8%—14.9%。更直观地说,与同期GDP相比,在2006—2020年期间,中国保险业保持一个比同期GDP高2—4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比较容易,保持高4—6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也很有可能,但保持高6—9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则比较困难,保持高9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速度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收增长呈现出超GDP增长的状况,税收收入增长率总体上远远超过GDP增长率,而且税收收入弹性系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名义宏观税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和税收征管是当前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测算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每年因征管因素增加的税收额直接计算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据此测算出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4%,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是6.6%。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总税收对征管效率提高的弹性来计算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据此测算出税收征管因素对于总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1%,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6.2%。根据分析和判断,在1995年~2006年间,更符合实际的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应该居于4.1%和4.4%之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转型时期我国就业模式从计划分配的、集中、刚性、单一的传统正规就业向市场配置的、分散、灵活、多元化的非正规就业模式转变。城镇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1990—2004年间年均增长率相当于城镇就业增长率的3.9倍;其创造的就业岗位远高于传统正规部门消失的就业岗位,2004年占城镇就业比重的58.69%,成为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导就业模式。城镇非正规经济增长率大大超过全国经济增长率,1990—2004年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非正规部门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2.2%,相当于GDP平均增长率的2.4倍;非正规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到2004年已达1/3,其产出高增长对全国新增GDP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在1990—2004年期间为44%,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分析局人士将于4月30日发表其对2008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与否的报告。报告中对GDP的预测将以最清晰的经济指标说明美国经济是否进入衰退期。5月29日,该局会进一步修正GDP的初步统计,至6月26日才能最后确定一季度的GDP数据,但是这还不是最终确切的数据,若干年内,还将根据“基准修正”作再次调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GDP增长率虽然三倍于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中美之间的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不断拉大。可以预见,在中美关系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经过21世纪社会经济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中国的GDP总量一定会位于世界前列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GDP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P的国际比较常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用汇率作为评价标准测算的中国的GDP显然被低估,而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评价标准测算的中国的GDP则可能被高估。真实的中国GDP的规模大致处于两者之间。为了正确地进行中国GDP的国际比较,一方面,有必要针对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另一方面还应当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对中国经济规模的真实水平进行测算和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也是考察和分析拉美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变量。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并主要通过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私人消费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1990—2012年,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带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城市人口每增加1%,能够带动GDP增长1%以上。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不足以实现较高的GDP增长率,2013—2020年,要实现5%的年均GDP增长率,绝大部分拉美国家需要10%以上的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采用自已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对未来17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991—2010年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据模型测算,90年代我国GDP可保持年均9%的增长率,2000年GDP可达41857亿元(人民币,按  相似文献   

9.
万象     
《人力资本》2010,(1):94-95
社科院: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9%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9年12月7日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回升到9%左右,CPI涨幅在3%以内,不会出现明显通胀。蓝皮书预计,2070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名义增长率为23.9%,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70%。  相似文献   

10.
效率变革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生产率测算研究潜在增长率变化。首先运用199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由13.49%下降至7.71%,证明了当前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受潜在增长率下降影响。其次对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从人力资本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增长率、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三部分,其中技术进步增长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最后预测2016—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6.32%。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速还将持续放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发展了两国Mundell-Fleming模型,建立了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多国(地区)GDP溢出模型,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金融政策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下一阶段,稳定人民币汇率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较有效途径;降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但是对于GDP增长作用甚微;若要加大货币发行量则必须将增幅控制在3.3%,否则将使我国GDP增长率有所降低;我国增加政府投资不仅可使GDP增幅提高约3个百分点,而且有助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美联储大购国债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继续深化4万亿投资计划,加大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2.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是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中影响较大的一种理论。依据行为均衡汇率测算方法,以中国1978—2007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纠正研究技术,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等经济基本因素时间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估的状态,但随着经济基本因素的改变,目前它已经十分接近于均衡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4年9月12日在德国海德堡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第十五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49%。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预计将上涨2.51%。受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业库存增加以及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的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还将继续,GDP增速将会继续小幅下滑。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将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政府适当减轻频繁的稳增长微刺激政策调控操作,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上行阶段,争取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绩。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对《精神现象学》的时间理论作一新的解说.作者分析了自然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这三种时间形式,认为历史时间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的本质形式,也是自我意识的本质形式,它的结构不同于自然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结构,而是“将来→过去→现在(→将来)”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进入新起点。(1)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看,到2012年末实现了年均9.8%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GDP总量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4倍左右(按不变价),达到51.9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法折算达到8万多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上升为11%以上,从1978年的世界排序第10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以1996-2006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货币状况指数标准形式与扩展形式分别进行测算.通过将所测算的货币状况指数与样本期季度GDP累计实际增长率,以及CPI走势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样本期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可以运用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双变量形式,即只考虑市场化利率与汇率的影响,而无须考虑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特定背景,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而在纳入货币供应量之后,货币状况指数对经济增长与CPI走势的解释力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经济投入产出表建立了投入产出优化模型,从行业减排角度,按照哥本哈根会议目标下的二氧化碳减排约束,假设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8%和7.5%时,测算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它不仅受各行业碳排放系数影响,也与各行业对GDP的贡献率有关。因此,应该大幅增加碳排放系数较低的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的产出,其产出调增幅度应随着碳排放减少和经济增长率减缓而加大。与此同时,碳排放系数较高的重工业产出应该调减。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在不损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各决策部门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以实现碳排放减缓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九五”计划的第一要点是比较稳妥和切合实际,体现我们对经济运动的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九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定为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率为30%,物价上涨幅度努力使之低于经济增长率、这是比较稳妥可靠的.根据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股价指数与GDP的相关系数看"股经背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能否扮演经济"晴雨表"的角色问题,通过引进时滞思想,提出了基于相关系数模型来测算股价指数与GDP关系的方法,并利用1991~2006年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为上证综指和深成指与GDP不相关,但在变化的时滞下与GDP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时滞以2000年为界,前后明显不同:GDP增长率相对于上证综指的滞后季度数为6和16,相对于深成指为6和10;按主要行业分类的价格指教计算,则有工业指数在一定时滞下与实体经济正相关,而金融与地产指数呈现为弱负相关.这可能与中国股票市场处于新兴与转轨时期、规模小以及实体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等因素有关.但总体上讲,中国股票市场还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晴雨表"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上市公司净资产增长率和银行存贷款 (余额 )增长率指标来分别代表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发展和银行金融资产增加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模型 ,并对 1998- 2 0 0 0年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与股票市场金融资产和银行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长率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银行资产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 ,并对其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