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别高低悬殊现象.且有逐步扩大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原因 1、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传统收入分配体制所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传统收入分配体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影响.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平均主义分配的存在,与工资制度改革滞后,工资水平偏低有关。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而职工货币工资标准的调整滞后,致使许多职工的实际收入下降。为了缓解实际收入下降问题,将奖金、津贴、福利补助等平均发放,人人有份,明知是平均主义分配,而又不得不对平均分配作出痛苦的选…  相似文献   

2.
本文约定:个人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主要判别标准为按劳分配。“平均主义”与“收入差异悬殊”为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两大基本表现形式,其中,政府分配领域主要是“平均主义”分配不公,市场分配领域主要是“收入差异悬殊”分配不公。 一、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危害 以“平均主义”与“收入差异悬殊”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它的存在,不仅拖曳经济增长,而且波及社会稳定,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计划分配体制与市场分配体制并存和经济成长阶段较低是影响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它们对各种分配不公现象都有影响。级差收益是导致行业、部门及地区之间职工收入悬殊的主要原因;劳动力素质差异是影响不同地区收入差别的突出原因;非法所得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分析现实的分配不公状况入手,确认合理拉大收入差距与分配不公的界限,探讨脑力劳动公平分配的理论依据,对解决脑力劳动的分配不公问题力陈个人之管见。 一、分配不公的两种形式 时下,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日趋严重,正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成为目前可能引发社会经济生活震荡的一个焦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鸟瞰分配不公的现状,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注意的那样,专指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  相似文献   

5.
一、福建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中期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福建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十年改革的基本态势 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二种方式,前者主要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后者主要包括按资金分配、风险补偿、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雇工经营收入等等。十年来,我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节的理论思考叶子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以及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化,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已经成为我国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个税种。它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有力杠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同时社会收入分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收入分配呈现向个人倾斜的趋势。1995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达131.39亿元,但这个数字并不乐观,它只相当于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和工商税收的2.56%。而1975年到1983年间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2%。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财政统计》的测算,198…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分配不公既会严重损害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公平、危害社会稳定与和谐,也会损害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管制制度及调节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要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必须将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与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的管制制度和调节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个人分配领域中出现了收入拉大甚至极为悬殊的分配不公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和忧虑。在这种情势下,如何认识公平、效率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早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应“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开的原则”。怎样弄清“公平”的科学的涵义,是正确理解公平与效率、稳定辩证关系的前提。其实,“公平”这一概念不仅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内涵不同,而且在同一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分配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大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事关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应放在调节社会分配不公上,真正起到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作用。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在中国“素有第一征收难”的特征,由于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困扰,在个人所得税征管上还面临着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难点,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税务部门的征管质量、调节力度和动态掌握。这些难点主要表现在:1-收入不透明,申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不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震荡的引爆点之一,严重危及着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尽一致。认为“分配不公不是当前我国分配领域中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 ,是近些年来我国分配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也是目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要在 2 0 2 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深入研究并尽快解决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通过对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变化轨迹的回顾 ,可以对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全面地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郭婧 《南方论刊》2012,(8):41-42,18
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个人所得税作为新税改革以来收入最强劲的税种之一,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发挥的作用逐步加强。但随着纳税群体的扩大,数额的增加,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试图以当前个税改革的问题为出发点,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深化税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紧迫性.收入分配不公在于缺少把"蛋糕"分好的合理的分配机制: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导致分配不公问题的根源;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分配不公难以发挥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着力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解决机会不平等的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充分发挥再分配在体制转型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对公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底线”,而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格局,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来实现,但据调查,在引发社会对收入分配不公诟病的几大因素中,理应成为调节收入差距的税收杠杆被认为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拉大了收入差距。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使其切实、有效地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予以调控,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分配差距悬殊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分配不公集中表现为贫富差距扩大,权力参与分配获取高额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造成分配不公的原因有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重在从改革、发展、完善、规范和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敏感的“热点”,当前出现的“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分配上的短期行为”,不仅是经济上的“陷阱”,而且是社会政治上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加强我国个人收入宏观调控的研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中的差距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配不公的源头是寻租收入以及改革不配套所形成的体制真空等原因。感受到分配不公的不是仅存在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困阶层中。收入分配的问题不是一个静态的分配格局的评价,而应是一种动态成因的考察,要从分配的起点、过程、结果三方面来看。而对自身收入变迁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角度考察,社会稳定的核心是效率和公平问题。目前我国社会分配问题已对稳定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必须建立一个以个人收入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稳定体系,确保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积累职能是由社会承担的。与此相应,积累基金全部包括在社会“扣除”项下。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个人收入被压得很低,除用于当年消费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如1978年劳动者个人收入1767亿元、当年消费1714亿元,所余仅53亿元,全国人平仅余5元。1953年至1978年居民储蓄率平均仅1.9%。那时,积累基金是由国家集中提供的。因此,长期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劳动者个人收入等于消费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