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游览桃花源     
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湖边桃花岛!桃花岛上桃花红!令我向往已久。利用寒假,我们一家约上朋友,直奔游览胜地——桃花源。一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桃花香气。导游让我们乘上船,游览桃花湖。那是怎么样的一番美景啊!看吧,湖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湖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湖底的鱼儿成群结队嬉戏、打闹。接着我们来到燕子岩,放眼望去,满是奇形怪状的岩石:如狮子,如仙桃,如孙大圣的金箍棒……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后,我们置身于桃花世界。漫山遍野的桃花令你舍不得闭上眼睛,生怕…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一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许多年前的一个梦带我来寻桃花源你说你是前世的花为我开放到今天许多年前的一个约带我走进桃花源你说你是痴心的等相逢只为一段缘心中的桃花源红尘里看不见你为我留下的那只船能否让我回到从前心中的桃花源红尘里看不见你为我留下的那支歌我会把它唱到永远简评自从陶渊明写出了《桃花源…  相似文献   

3.
唐代桃花诗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达思想情感多种多样,有缠绵的爱意,有悲苦的忧愁,有自然之心,有仙骨道气。在艺术上主要是以形写神,比兴寄托,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唐代桃花诗是对古代桃文化历史的继承,是陶渊明桃花源思想的诗意描述,更是繁荣的唐代社会雍容华贵、热情奔放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有充实的内容,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桃花源诗》是他晚年写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喜爱,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前写了一篇记。记实际上是诗的长序,能独立成篇。这两篇作品可以说是姊妹篇。《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散文。它通过渔人偶入桃花源所见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桃花源社会概貌。《桃花源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它深刻地叙述了桃花源社会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特点。一诗一文,形式不一,主题相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5.
桃花诗感想     
冯士彦 《社区》2014,(11):57-57
诗经有“桃之天天”;谚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花夫人息妫,春秋美人也。桃花美艳,并非贱物,乃民间通俗美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0年代,许多学者对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不变的超稳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把农业文明代代相传的牧童短笛、老牛水车以及古老的歌谣视为停滞与落后的象征;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即将碾过新世纪的门槛时,人们才吃惊地发现,传统宗法农业社会所固有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正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扩张下迅速消失;鸡鸣狗吠、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已成为桃花源里的绝唱,用不了多久,这一切将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化作我们子孙后代遥远的记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山曼先生的新著《流动的传统——一条大河的文化印迹》(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相似文献   

7.
春来桃花溪     
阵雨 《北京纪事》2013,(6):84-85
春来桃花溪,一切都变得美丽和生动起来。2013年春,某日上午9时,首都的天阴沉着脸,但位于西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溪畔,却是花绽芬芳,满目灿然,游人如织。那天,我从晨的梦境走进馨香四溢,红深浅白的桃花溪畔,深感风爽云轻,内心陶然。春来桃花溪,已经是近一年的梦想了。去年四月的一天,当我从曹雪芹故居误撞入桃花溪时,山桃花的花期已过,环顾桃林,  相似文献   

8.
漫谈儿童诗     
最近受一个出版社的委托,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大系·诗歌卷》。它给我创造了一个机会,使我有可能集中时间阅读了数以千计的儿童诗。读着,读着,仿佛自己进入桃花源,产生了“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幻觉。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诗的世界啊!  相似文献   

9.
桃花     
李晶晶 《新少年》2009,(5):38-38
你见过桃花吗?当然!但你仔细观察过桃花吗?是的,“仔细观察”之后,你就会有“桃花,可真是与众不同”的感慨了。你看,都说“好花全靠绿叶扶”,所谓“红花配绿叶”嘛,两者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可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树干树枝上却是光秃秃的,一片叶子都没有。对此,桃花却毫不介意,照样热热闹闹开了满树,弄得满世界“红霞朵朵”。  相似文献   

10.
24年前,由国际话剧编导大师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第一场演出在台北举行,从此,该剧持续性地红透两岸,久演不衰,影响力直抵全球华语地区观众。24年后,"暗恋"之父赖声川,再度重磅推出《新暗恋桃花源》,这一次,赖声川打造的《新暗恋桃花源》是话剧与越剧的跨界联姻。  相似文献   

11.
跃上桃花岭     
这是一片神秘的净土,这是一方迷人的归宿。这里曾经桃花满园,红霞如云,醉倒无数骚人墨客。如今的桃花岭,历尽风雨沧桑,虽然少了满园云霞,却依然美如仙境,充满独特的风韵和魅力,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李尚昆、胡耀邦、赵紫阳、邓颖超、乔石、李瑞环、朱镕基、邹家华、李铁映、福特、希思、瓦尔德海姆、中曾根、李光耀……无数中外要人,先后下榻于这个神秘而温馨的处所,徜徉其间,流连叹赏。 桃花岭饭店——桃花源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武陵源考     
本文以大量翔实资料,着重从武陵源和桃花源、桃源县和桃花源的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以及桃花源、武陵源文学流派的形成发展上进行系统研究清理,阐述了今日桃花源与武陵源的各自特色和共同功能,其目的在于阐明今日武陵源的降落尘世绝非偶然,今后旅游的发展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金庸号”通航不久,我和几个搞民间文学的朋友去桃花岛采风。轮船快速前进,在船尾撒下一长串翻腾的浪花,不由得回忆起二十年前的一幕。1975年夏天,我随学生在蚂蚁岛学农,一个偶然的机会驾舢舨登上桃花岛。也许是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我下意识地把桃花岛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希望能够见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和“豁然开朗”的洞天奇观。可是一眼望去,只见渡口荒凉,村舍破敝,凹凸不平的黄泥路尘土飞扬,哪里有什么桃花林?小街尽头处有一家铁铺,几个铁匠光裸上身,额上亮着晶莹的汗珠,重复着几千年的古老动作,发出单调而沉闷的声响。公鸡飞上茅檐,大黑狗在柳荫下打盹,几个赤膊的孩子在铺前追逐,满身尘灰。那年月,“穷桃花”是出了名的。  相似文献   

14.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为了告别的聚会》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小说,它采用了一些比拟象征类的手法,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往往象征着某种事物,而有些人物的多重性格又很令人费解。本文作为“解读”主要向读者解释象征的对象,分析人物多重性格产生的原因及背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创作动机、把握《为了告别的聚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象征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是文学创作的经典艺术手段。本文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进行细读性研究,分析了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小说的人物象征和意象象征及其意义,力图更加深入、准确地认知和把握这部经典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桃花源为中心的西洞庭湖区域文化 ,是以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为特征。本文从桃花源文化的前期积淀、桃花源理想境界的形成等方面 ,探讨了桃花源文化形成的社会生活、人文地理等原因 ,论述了桃花源理想境界对迁谪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6):F0002-F0002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仍在传唱,她的名字叫桃花源. 在迷人的桃花源里,有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学校,她的名字叫湖南桃源第二中学.  相似文献   

18.
陈霄 《今日南国》2009,(16):73-73
桃花盛开的时节.青秀山上那片桃花林里的“姹紫焉红”们卯足了劲争奇斗艳尽吐芬芳。这几天来.那如梦幻般美妙的桃花林美景,终日在我脑海中萦绕着,于是,我便追不及待地要求母亲带我上青秀山赏花。  相似文献   

19.
桃花苞     
当春风姑娘拂过大地,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桃花苞渐渐地探出小脑袋,我看见了,直说:“桃花将开了!”而妹妹却说:“这是桃树的眼睛,正在欣赏春天的风景呢!”(指导老师:陈红波)桃花苞$浙江慈溪市庵东镇西一小学六(1)班@陈琳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名义工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空调制冷学会对地源热泵机组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名义工况,分别适用于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我国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地源热泵机组的标准,文章中根据不同的地下水温度和土壤温度对我国的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对不同类型的地源热泵应采用不同的名义工况,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