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鲁番契券文书是吐鲁番出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250件左右大部残缺不全的契券文书中,却可一窥初唐时期王朝的征伐、改元、迭代等政治变迁。具体而言,先是高昌券向唐契的契券样式转变,西州百姓在日常订立的契券中,渐渐自觉地采用唐契的样式,同时仍沿用了一些高昌券的表述,这种过渡形态从贞观十四年一直持续到高宗显庆二年。显庆二年之后,朝廷避讳制度的严格执行也体现在之后的契约文书之中。这一系列契约样式和习语的演变,正是初唐政治变迁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自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在对吐鲁番地区文物遗址和墓葬多次勘查发掘的基础上,获得了大批文物文书,这些文物文书为我国吐鲁番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自1981年以后,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即今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科研人员在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儒先生的领导下,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了科学整理,陆续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1-10册。1992年以后又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和释文对照本(又称"图文本")壹至蔓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出版为吐鲁番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国灿教授博览群书 ,尤邃于李唐史事 ,复多次亲临西北作实地考察 ,其考证乾陵石像西域酋长之事迹 ,论著精辟绝伦 ,久已脍炙人口。是编集录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 ,起自武德 ,讫于大中六年 ( 852年 )共七百六十余事 ,系以月日 ,西陲浩瀚之史料 ,如网在纲 ,巨细靡遗 ,何其盛哉 !自王静安讨论开元四年李慈艺告身 ,继起者多家 ,此大谷探险队所得原物 ,其照片保留于德富苏峰纪念馆 ,近时始得面世。而《大谷文书集成》踵武唐长孺主编之《吐鲁番出土文书》 ,后先印行 ,原始文件已大体公布 ;君又旁搜远绍 ,综括阿斯塔那、哈拉和卓以外其他发掘所得 ,竭…  相似文献   

4.
谢建忠 《兰州学刊》2015,(2):124-130
吐鲁番阿斯塔那五○六号墓出土的第三十五件文书为交河郡长行坊部分驿馆的马料帐,时间全部为天宝十三年,所涉及人物多为当时安西北庭及朝廷遣使的军政官员。这件文书为研究岑参在北庭的行年、岑参诗中的相关人物和岑参北庭诗中的重要事件,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出土文书释词吐鲁番出土文书与敦煌文献一样,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等各方面都有研究价值,但最基础的却是语言文字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语文研究与其他方面相比,冷寂而薄弱,本文试就一些词语的校释刍言,并与《汉语大词典》作联系比较以见研究意义。一.委“其奴婢四人,谨连元赤及市卷,白如前。马四匹。如不委,请责保入案。”(阿斯塔那出土唐益谦向西州都督府申请过所牒文)“前件婢□于此买得,见有市卷保白如前。其马并是家畜。如不委,请责保者依□市券到勘,与状同者。”(同墓,唐益谦另一次申请过所牒文…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唐代,国家掌握和统治人民的文书,有手实、计帐和户籍等。其中的户籍,在敦煌、吐鲁番早就出土,而手实近年来在吐鲁番也被发现了。但可以确定为计帐的文书,似乎尚未发现。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日中许多学者之间,对于计帐以及计帐和其他文书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不同的见解。其一、关于西魏大统13年(公元547年)文书(敦煌出土,斯坦因汉文文书613号,参见史料1)的性质,相对立地有把它看作是计帐和户籍的说法。这件文书是由两种形式的文书  相似文献   

7.
北凉缘禾年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禾年号,史笈无载。迄至目前为止,这个年号以被公诸于世的有刻石遗迹一处,出土文书四件。即是:一、酒泉文殊山经塔残石刻铭,有“凉故大沮渠缘禾三年岁次甲戌七月上旬”题记一处;二、沙俄在新疆劫走昙无谶译《大方等无想大云经》,有“缘禾三年岁次甲戌九月五日于田地城北刘居祠写”题记一件;三、1963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 TAM2号古墓,出土“缘禾六年正月翟万衣物疏”一件;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参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发掘报告》整理编写工作过程中 ,发现出土于阿斯塔那 2 2 5号墓的深蓝色绢本伏羲女娲图 (田野发掘编号 72TAM 2 2 5 :15 ) ,与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收藏的伏羲女娲图 (图一 ,又见日本龙谷大学编辑出版、龙谷大学创立 3 5 0周年纪念刊《大谷探险队带来品西域文化资料选》第 15页 )可以完全缀合。编号 72TAM 2 2 5 :15的伏羲女娲图为深蓝绢本 ,1972年末至 1973年初在阿斯塔那墓群第十次发掘的张氏家族茔地内出土。发掘时该墓已被盗扰。墓内杂乱 ,未见墓志、告身、衣物疏等纪年文物。墓室内有女尸一具 …  相似文献   

9.
近六十年吐鲁番汉文契约文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昌 《西域研究》2012,(1):127-133
吐鲁番汉文契约文书,是卷帙浩瀚的吐鲁番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借贷、买卖、雇佣、交换、租佃等类别,总数约300件左右。这批文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的经济史、民法史、社会史、契约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吐鲁番契约文书的大量刊布及其研究环境的改善,中外学术界在此领域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笔者整理了1949年以来中外学者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村古墓共六座,分两排南北向排列。出土有铭铜器24件。根据所出铭文等相关资料,可以对各墓墓主作出推测,并进而探讨小邾国的建立及其都城所在与疆域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粟特文券契看高昌王国奴婢买卖之官文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代西州奴婢及大牲畜的买卖,均须官府发给公验才算合法.唐以前的高昌王国奴婢买卖是否也要经官许可?由于只见有私契而未见到官府文券,通常认为不需经官.但吐鲁番阿斯塔那135号墓所出粟特文<高昌延寿十六年(639年)买女奴契>,却是件经官许可、钤盖官印的公验性的文券,从与汉文同类买奴婢券比较中,发现了许多异同,从同的方面看到了粟特文券契对汉文券契格式的继承;从相异方面看到奴婢买卖在高昌王国时期,同样也要有经官许可、钤盖官印的文券,才合法有效.这应该就是唐西州奴婢买卖"市券"之渊源.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的古代社会─—新兴平民阶层的崛起与望族的没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吐鲁番盆地高昌故城北面,散布着3—8世纪绵延五百年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现在已经发掘的墓葬总数约500座(年代确切的330座),出土墓志150余方、文书多达2700多件,墓群的规模和出土资料之丰富未见他例。这片古墓群是同一地区相继不断连续营建的墓葬的汇集,从而使我们追踪3—8世纪当地上层社会的变动、探索吐鲁番古代社会的结构及其变迁成为可能。本文在前人研究吐鲁番古代社会结构的变迁所获成果的基础上,拟透过墓葬营建热潮产生、消失的过程(7世纪后半叶—8世纪末),揭示出当地上层社会的兴亡盛衰。…  相似文献   

13.
在吐鲁番出土的晋——唐时期的文书中,载有各种不同名称的量制,高昌时期有“官百升”(为了排印方便,一律改作“斛”),西州时期有“汉斗”等,关于这些量制的容量,史文缺略,难知其详。目前,虽然有一些吐鲁番学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但是尚无专文考究。本文拟依据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结合史籍材料,对该时期的量制的容量进行分类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南昌市海昏侯墓背景介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昏侯墓的墓主被确认为汉废帝刘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  相似文献   

15.
翁牛特旗石棚山原始文字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赤峰市西北去约30公里,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南沟村的石棚山上,有新石器时代墓群一处,1977年秋冬之际在此清理古墓七十七座,在几件出土的陶器上刻划有文字符号,其中第52号墓出土的一件大口深腹罐表面,刻了六个字和一个山石形图案,平面展开如图所示: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所出《高昌书仪》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认为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六九号墓出土的《高昌书仪》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写本书仪, 而且编排格式独特, 似与唐五代敦煌《朋友书仪》有共同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60件明清福建地区一般租佃契及43件乾隆刑科题本案例的计量分析,阐述了明清福建地区普遍存在的一般租佃关系的发展变化。文章认为,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一般租佃制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但也有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定额租代替分成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地租形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货币租,稳定的佃权崭露头角,业佃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等。  相似文献   

18.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出土是我国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自本世纪初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献陆续问世以来,国内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宗教学者和古典文学研究者视其为罕世之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从事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工作.因而,大批的研究成果及论著相继刊布,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学术研究活动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阅览这些成果,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那些曾为我国敦煌学早期研究工作做出过贡献并开辟了局面的专家、学者,其中也包括享誉海内外学界的金毓黻先生.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集安禹山JYM 331 9号墓因其形制特殊 ,墓侧有人面刻石 ,出土过东晋瓷器等而成为一座重要古墓。 1 96 2年、 1 983年、 2 0 0 3年 ,先后在该墓出土 3枚卷云纹铭文瓦当 ,深受人们关注。经本文作者认真考辨 ,第一次使瓦当铭文得以完整识读。以此为基础 ,对与墓主人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考证与初步研究 ,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1990年春天,淘金农民在湖北省郧县五峰肖家河处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计有铜二件,铜鼎二件,铜缶二件,铜盘一件,铜一件,铜剑一件,铜箭簇三件,玉鱼二件,总共器物十四件,铜器纹饰主体以蟠螭文带和细密的蟠纹带组成,上下边缘以陶索纹界之。铜鼎深腹高腿,三足细高,中部向内弧,足尖外撤,足跟饰浮雕兽头。这里原是春秋时代麋国都城所在地,古称锡穴,因此认定这是一座春秋麋国贵族古墓。在一个青铜篮的上盖和下底均有铭文,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专家张亚初先生辨识,上盖铭文是:“缰王之孙叔姜,自乍食,其眉寿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