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平 《社会》2006,26(6):7-7
2006 年8 月在沈阳召开的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系主任联度会议上,笔者参加了关于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学研究中国化问题的专题研讨,深受启发。会后把当时自己的发言作一整理,尽管很不成熟,但还是想在这里与大家进一步交流,以期得到指正。笔者以为,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在总体上涉及到社会学与当下中国社会的关系,在具体分析时又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从社会学重建以来,已有多次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随着社会学的普及和研究的深入,现在这种讨论已不仅仅限于一种西方的学术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这种西方的学术在中国现实需要的压迫下,如何对中国社会进程进行积极的社会学干预。  相似文献   

2.
1979年春,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为标志的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恢复和重建,是中国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和改革的最早的征象之一。社会学是在历史性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二年宣布恢复的,今年正好是它恢复后的第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在我国学术领域里的合法地位得到确认之后,提出了重建中国社会学以适应四化需要的任务。经过近三十年的中断,罗致具有社会学专门知识的人员来进行这项重建工作,目前感到十分困难。所以,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新的一代,及早在高等院校恢复社会学系。按当前教育体制,在高等院校里建系招生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即明确学生从某一学系毕业后能分配到哪些机关去做哪些工作,以便纳入国家计划。社会学系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生学了社会学有什么用,可以做什么事?由于社会学多年来受到误解和侮蔑,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友梅 《社会》2005,25(2):25-33
去年11月,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度过了他的九十五华诞。他 70 多年的学术生涯可以使人们感悟到中国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成长的艰辛。1979年中国社会学这门学科得以重建时,他已是60 多岁的老人,因为坚信社会学可以成为一门为人民服务的学科,他决定挑起重建社会学的重任。1在这以后的20多年中,他怀着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从农村到小城镇,从小城镇到城市,又从城市到经济中心,足迹遍及全国。他“行行重行行”,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走在社会经济变化的前沿,提出并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课题。20世纪90年代初,费孝通教授开始把…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学重建七年多以来,许多同志为这门学科的重建与发展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他们的工作各有特色,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对此往往并不完全了解。为此,我们从本期起,开辟了“当代社会学人物的踪迹”这个栏目,加以介绍,以便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来,许多同志在不懈地为完善社会学在我国的学科体系而作努力,其中有部分同志始终在致力于研究恢复或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探讨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这是重建、恢复与发展中国社会学体系的出发点,这些同志所作的努力,当然是十分可贵的。还有一部分同志在不倦地研究近代西方社会学发  相似文献   

7.
文军 《浙江学刊》2005,2(4):37-42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就体现为以"现代社会"为范本进行"现代性方案"的建设和"现代化实践"的推进.然而,随着当代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社会转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到了一贯以反映社会现实变化为特征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传统上.社会学要理解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并对新的社会转型做出理论上的说明,就必须重新反思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在整合已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传统的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1981,(1)
社会学在我国重建,已经两年多了。这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处在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重新开展社会学的研究,我想也是医治十年浩劫造成的严重创伤所采取的许多措施中的一项。两年多来,在党的关怀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重建工作逐步开展。继一九七九年春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相继成立后,上海、天津、黑龙江、湖  相似文献   

9.
坚持学术规范 提升研究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荣 《社会》2006,26(6):14-14
自1980年代社会学在我国恢复重建以来,我国社会学的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现在各大学都建立了社会学系,社会学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也有了相当的规模.虽然社会学专业的杂志不多,但每年国内出版的社会学著作和发表的文章的数量已相当可观.在社会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学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学的整体研究水平,使中国的社会学者能够对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里,我想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小吴 《社会》1989,(12)
“上海重建社会学十周年座谈会暨上海市社会学学会1989年年会”于10月31日在市社联举行。老中青三代社会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百余人聚会一堂,畅谈社会学重建以来走过的十年不寻常历程,对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表达了充分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会上,副会长李庆云和吴铎分别作了关于学会工作回顾和上海社会学重建十年的发言。十年前,上海建立了我国社会学学科研究中断后的第一个社  相似文献   

11.
新年寄语     
《社会》1999,(1)
在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刻,我们仿佛听到了新世纪临近的脚步声。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以往的20年,中国社会从极端残酷的阶级斗争漩涡中挣扎出来,投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终于成为国际社会一成员,开始了用国际惯例办事的步伐。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在这20年中,社会学不仅获得了新生,而且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欧美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国社会学已成为世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感谢作出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学决策的邓小…  相似文献   

12.
王康 《社会》1990,(11)
社会学恢复重建至今已十一年多了。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全国众多社会学工作者的勤奋努力下,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由于学科的特殊遭际,因此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很多成绩更是值得珍惜。在重建开始时,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陆社会学停顿过久,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但在党的领  相似文献   

13.
吴铎,我国知名的社会学教授,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79年我国社会学开始重建时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上作,是上海重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和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编委。吴锋教授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研究生的社会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和理论探讨。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简明社会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札记》以及合著的《劳动社会学知识》、《教育和社会》等书,还主编了《上海社会的现状与趋势》、《都市社会学》丛书,参加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编委工作等。他的一系列著述积极倡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吴铎教授十分重视社会学的应用,他与上海市有关社会工作单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此专程对吴铎教授作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英达 《社会》1990,(11)
社会学自恢复重建十年来、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八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社会学本土化就一般认识原则而言,借鉴、扬弃的方针是得到认同的,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怎样认识和把握西方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其实质是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特定文化的认同问题。二、关于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主要有五种观点:①指导理论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②继承论观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龙  风笑天 《社会》2001,(2):20-23
中国社会学是从西方引进的 ,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以及理论架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主题都受到西方社会学的深刻影响 ,因此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一直是社会学界的一个基本目标 ,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主题。30—40年代社会学界对中国化问题的讨论 ,逐渐形成了两种有深远影响的观点 ,一派以孙本文先生为代表 ,强调以中国的材料和事实对社会学基本理论进行重建;另一派以吴文藻、费孝通先生为代表 ,要求通过社区研究 ,增进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这一时期兴起的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讨论 ,随着50年代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麦克·布洛维的学术实践与思想在中国社会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然而,其学术思想容易给刚刚接触的人一种割裂感,尤其是他从马克思主义旨趣到公共社会学旨趣的转向让人费解.按其智识形成历程,布洛维的学术成果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即作为"学术工人"的工厂民族志实践、反思性科学方法论总结、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作为"传道者"对公共社会学的提出与推广.布洛维的研究旨趣发生过两次转向,其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分析层次的微观--宏观转向;其二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向.贯穿布洛维学术历程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关怀.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点,反思性民族志是方法,实在的乌托邦则是方案,这些最终又统合于公共社会学所希冀的社会学家对于激进社会变迁的推动.从"学术工人"到"传道者",布洛维艰苦却成果卓著的田野研究与在世界各地推广公共社会学的努力使人钦佩,这也正是我们所有社会学从业者实践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社会》1982年第四期刊登的傅愫冬同志写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三十年》,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大学开设社会学系的历史状况,从中可以看到,自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社会学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的,也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目的、中国社会学者怎样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使社会学中国化。在旧中国,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传播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学在禁闭二十多年之后又得到发展,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日益繁荣,也反映了社会学自身的生命力。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向社会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搞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就怎样来建设社会学学科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彦奭 《社会》2006,26(1):142
作为由上海社联牵头编撰的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系列丛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路程,介绍中国社会学现状和当今发展水平的《社会学卷》,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卷由卢汉龙研究员和彭希哲教授担任主编,各部分由在该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执笔。《社会学卷》以社会学一级学科的内容为主,同时包括了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如人口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的内容。全卷由四编二十二章及附录“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大事记”等构成。涉及中国社会学百年来萌芽、成长、沉寂和重建的曲…  相似文献   

20.
肖瑛  曾炜 《社会》2007,27(2):1-1
概而言之,2004年到2006年的中国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1)2004年,《国外社会学》成功改版为《社会理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大陆惟一刊发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专业刊物;2006年,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学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学科制度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2)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中国两岸三地在社会学理论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学者的理论研究文集(苏国勋,2005;阮新邦,2005;黄瑞祺,2005;谢立中,2006;叶启政,2006;郑杭生,2006),同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高宣扬教授几十年的社会理论研究成果系列,这对于检阅我国近数十年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历程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3)国外社会学理论著作的翻译和介绍蔚为大观,大批国外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被推介到汉语学界,特别是M.韦伯和涂尔干著作的系统译介,对国内社会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4)回返古典主义、重建社会学的学术传统的倡议得到积极回响,相关研究成果斐然。(5)一些新的议题不断进入国内学者的眼界,特别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考的视野不断得到拓展。(6)努力走出西方社会学思维模式,以中国经验和本土传统来反思并批判西方社会学的基本范式,重建中国社会学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