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谁捡垃圾     
前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66岁的美国老人“路乞”,在湖北黄石生活不到一年,可关于他在街头捡垃圾的故事渐渐传开,十分出名。一些行人也为外国人到武汉街头捡垃圾的行为所感染,纷纷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一名由市郊来市区办事的女士,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捡垃圾的行列,还说:“我真后悔没把女儿带来受受教育。”路乞的夫人对他的捡垃圾行为甚为不解,路乞说:“黄石是我生活的环境,我只是希望它更干净、更美好。”后来记者采访他,他又说:“大多数中国人的家里很干净,可是一出门就脏了,这就不是卫生习惯问题,而是心态问题,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城市小区的废品、垃圾处理,一直是困扰诸多小区居民和物管部门的头疼问题。在江苏省,“职业拾荒人”与苏州市的部分小区物管部门签约承包小区垃圾,不仅给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而且还培养出了远近闻名的“专业破烂王”。近日,扬州市渡江南路社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签约拾荒人”。“签约拾荒人”能否为小区垃圾管理另辟蹊径?“破烂王”捡垃圾一年赚十万捡垃圾捡出个连锁公司!苏州市40岁的“破烂王”洪宝华捡了5年的垃圾,终于“修成正果”。日前,洪宝华称又有扬州的小区物管部门来找他洽谈“生意”,明年,苏州“破烂王…  相似文献   

3.
王志和是我十几年记者生涯中遇到的无数奇人中最不奇的一个,他是成都城外龙泉垃圾山上捡垃圾的。他从没有得过50元以上的体彩足彩奖,也没有患过需要向社会求助才能康复的重症,总之,能够成为社会新闻的事在他身上一件也没发生过。  相似文献   

4.
身边的感动     
王凤英 《老友》2009,(9):19-19
每天吃过晚饭后,我都要到公园去跑步。在公园的蝴蝶亭与观雨亭这段距离间,总能遇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手拿着蛇皮袋,一手拿着捡垃圾的工具,四处捡垃圾。我一直以为他就是这个公园的清洁工。  相似文献   

5.
我家的“综合回收计划”通俗说就是“垃圾回收计划”。老婆说:“‘垃圾回收’多难听,好像我们是捡垃圾的!而“综合回收”一词就显得比较科学、文雅。这个“计划”是我在2005年元旦时想到并实施的。当时,孩子们都回来了,还带来了不少包装精美的礼品孝敬我们。其中有件“酒鬼”酒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社区》2009,(2)
愚蠢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一阵风吹掉了。犯人讨好地说":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警官说":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我知道,你捡了帽子就不回来了。你站在这儿等着,我去捡!"  相似文献   

7.
余东 《社区》2008,(32):21-22
当年,他靠捡垃圾完成学业,因蹲过监狱而找不到工作;如今,他成了韩国总统——李明博,韩国人眼里的“传奇”。凄苦的年少时光在韩国,李明博有“打工皇帝”、“韩国传奇”之称,是不少年轻人的奋斗榜样。他的传奇人生,至少两次被改编为热播电视剧;他记载自己成功经验的自传,创下了重印107次的纪录。  相似文献   

8.
愿望     
我爸爸是一名下岗工人,前几年,他们单位倒闭了,爸爸文化水平不 高,又没有技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到处奔波,三 十几岁已经出现了白发,几条皱纹爬上了他的额头。爸爸总是早出晚归,很少 见到他,每逢看到他时,总是一身泥水一身汗水,有时我劝他休息,不要把身 子累坏了,可是,等我一转身他又出去了。 有一天放学,天阴沉沉的,刮着西北风,灰尘和垃圾吹得满地都是, 让人眼睛都睁不开,我飞快地跑在回家路上。突然我看见了马路对面爸爸的 身影,只见爸爸满头大汗地蹬着三…  相似文献   

9.
    
我记得我们在迈阿密的那天晚上,那时候,我们的儿子伊恩才五岁。当时,我们正和亲戚们待在一起,他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我看着起居室地板,知道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玩具七零八落地散放在地板上,到处都是。“伊恩,”我说,“你必须在上床睡觉之前将所有的玩具都捡起来。”“爸爸,”他说,“我太累了,捡不动玩具了。”我当即就想强迫他把房间整理干  相似文献   

10.
父爱无痕     
晚上刚回家,母亲就告诉我,表弟病了——确切地说,是出了一身的水痘。“严重吗?”我放下书包问道。“还好,没你那时的严重……就是他总抓,可能会留下疤痕。”母亲答道。“这样啊……”我说。这么想来,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满幸运的:听说得了水痘的孩子,通常都会因为受不住痒痒,而把痘抓破,以至留下一身疤痕;但我一个疤痕也没有留下——虽然那时我并不比其他孩子老实些。我这样想着,便这样说了出来。“有疤痕啊。”一直在沙发上假睡的父亲忽然插嘴道“,你当时留下了疤痕,而且还是在脸上呢!”我被父亲这忽然插来的一嘴惊愣了,瞪着眼睛看着他:“什么…  相似文献   

11.
张红钢 《社区》2005,(5):13-13
由于工作原因,平日里我与社区工作者打交道的机会较多,耳边经常是他们的“载道怨言”。社区工作重、忙、杂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暂且不论,但是就居委会自身而言,其实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为什么有人对居委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婆婆妈妈” 记得在 1998 年,我曾问熟人老黄对居委会的印象,当时他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见多识广。他想想说:“居委会是收垃圾费的,还要组织老婆婆们搞些活动”。我费了好大劲给他解释“婆婆妈妈”早已成为历史。2004 年,我再和他谈到居委会时,他告诉我一个顺口溜:“居委会上门,大家要留神…  相似文献   

12.
她没有北京户口,与同样没有北京户口的他,带着两个儿子,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他们以捡垃圾为生。在垃圾堆里,她扒出了五朵金花——5个被遗弃的女婴。她们不是体弱多病就是身有残疾。可他们用捡垃圾的微薄收入,治好了她们的疾病,要把她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北京电视台《真情互动》节目,报道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轻松一刻     
《社区》2004,(24):49-49
面熟两个醉汉在路上走着,其中一个看到路边有一面镜子,便走过去捡了起来对着镜子说:“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好面熟啊!”他的同伴走了过来说:“让我来看看……笨蛋,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吊法不对一泼妇跟邻人打仗,假装寻死上吊,绳子的一头结了死扣,挂在后脑勺上,另一头拴上树杈,然后大喊:“救命呀,有人上吊了。”这时,路边一人告诉她:“你这种吊法不对,应该打个活扣,套在脖子上。”我是警察两个警官出去打猎,其中的一个是第一次打猎,所以他显得有些激动。打猎开始了,这名警官找到了一个离鹿群很近的密林,等待着鹿群的接近……鹿群慢慢地向…  相似文献   

14.
他模仿,他搞怪,他嘻哈,他却总在不自信地说:"我很怕自己会不红哎!"他喜欢大家叫他"小猪",傻傻的,快乐的。这都是罗志祥。一个集天才小鼓手、舞者、偶像歌手、综艺节目主持人各种头衔于一身的全能艺人。  相似文献   

15.
邓佳斌 《社区》2013,(36):22-22
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的志愿服务精神自1998年第一批住户入住以来就开始萌芽。想当年百步亭社区有“三多”——小偷多、蚊子多、垃圾多。武汉百步亭集团老总茂永红成了社区的第一名志愿者,他带头利用空闲时间在小区里捡烟头、搞卫生……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1)
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楚天广播电台近日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80多岁高龄的黄太婆家住武汉市某社区,本来衣食无忧的她在老伴去世后,竟然痴迷起捡垃圾,而且她还把捡回来的垃圾堆放在家里,散发出的臭味让周围的邻居都不敢开窗。黄太婆的子女几次接她去同住,都被她婉言拒绝。黄太婆说她捡垃圾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找点事做,锻炼身体。其实,像黄太婆这样的老人在其他社区也不少见。他们并不以捡垃圾挣钱为目的,而是为了有个事做,与环境“交流”,有个收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为了帮助这些老人度过自己的孤…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晨,小米沙坐在窗前,他在想:今天,我要做一件大事情,最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是做一件什么样的大事情呢?如果走在河边,正好有一个人掉进了河里,我就立刻跳进水里去救他……这时,妹妹走进来“:哥哥,陪我去玩好吗?”米沙不耐烦地说“:快走开,没看见我正在思考问题吗?”妹妹生气地瞪(dèn$)了米沙一眼:“你根本就不像一个哥哥!”妹妹离开后,米沙继续在想自己要做一件大事。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强盗突然闯了进来,我就用枪顶住他的脑袋,然后把他押(yā)送到警察局……这时,妈妈走进来“:米沙,快去把垃圾倒掉。”米沙头也不抬地说“:让妹…  相似文献   

18.
从“锦江”到中南海 1960年,我在锦江饭店做厨师,当时我才23岁。6月的一天,锦江小礼堂正在秘密召开一个中央会议,我们负责中央首长的饭菜。那天晚上,饭店副经理忽然把我叫到他17楼的办公室,我心里很紧张,因为我当时负责做10楼的饭菜和夜点心,以为自己出了什么政治问题,带着一身冷汗来到他办公室。想不到他对我说:“苏林发,你明天乘专列去北  相似文献   

19.
约会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有"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如果天下的垃圾都会幻化为小孩子,那些拾荒的人还敢去乱翻个不停吗?我们是垃圾变的?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0.
何如平 《社区》2008,(23):45-45
前几年,我曾到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到了异国他乡,就得入乡随俗。拿倒垃圾来说,德国人是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我特意买了几个垃圾桶放在公寓,在桶的外面贴上垃圾类型的标签。那天,我拎着三个分别装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型垃圾的垃圾袋,来到指定的垃圾摆放点,不料被管理人员拦住了。我不解地问:“我是严格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倒垃圾的,难道有错吗?”他看了看我的垃圾袋说:“分类准确无误,但是您倒垃圾的时间不对,这里只允许每周一、周四的晚上9点以前倒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