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和荣  廖小航 《西北人口》2012,33(1):94-98,103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试图解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通过数学模型从劳动者参加失业保险情况、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程度值等角度,定量分析了失业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失业保险覆盖面、失业者享受待遇以及失业预防功能普遍性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最优效果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农民工面临失业风险大、生活保障弱、再就业难等问题,导致农民工群体对失业保险制度存在潜在需求。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由于给付条件过于严格、保障水平低以及就业促进功能缺位等原因,不能与农民工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潜在需求匹配。应以农民工实际工资为缴费基数,采用灵活的缴费率机制,并将缴费金额、缴费时间与支付水平相挂钩,为农民工建立既有别于正规就业,又能与正规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接轨的弹性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失业保险金的给付两难,给付双方是一种博弈关系。通过构建政府与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给付静态博弈和完全而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并进行解析,需要从缩短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的促进就业功能等方面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2015年2月,国务院将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为2%,费率降低的主要动因是基金累计结余过多.通过构建失业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基于费率降低背景和基金收支平衡视角对2015-2035年间的失业保险保障水平进行测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保障水平过低,长期下去会出现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建议:提高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至少要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75%-110%;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应同个人工资挂钩;强化失业保险的失业预防和再就业功能;建立健全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救助等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失业保险就其目标定位和运行状况看,基本还是一种“生活保障型”的失业保障制度,其“再就业导向”功能明显不足,甚至严重缺失,难以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攀高的失业人口的压力。必须进行制度设计理念的转变和功能调整,按‘就业是最好的失业保险’原则,重构以促进失业者尽快就业和鼓励企业扩大雇佣、稳定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保险型”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并轨过程中失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历了从待业到下岗再到失业的制度转型和认识变迁,失业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居民防范失业风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主要形式。经过测算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失业保险实行的费率标准、资金来源比较合理,现有制度安排可以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实现基金的收支平衡。但其前提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扩大覆盖面与提高基金收缴率力度,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下岗向失业并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在中国的产业大军中,农民工数量在迅速增长,农民工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户籍等原因,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比城镇劳动力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和保障缺失。他们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参加失业保险以及受到就业培训的状况如何,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是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就农民工的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风险。失业保险是解决失业所产生的不利因素的社会机制,对一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失业保险支出与城镇失业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我国失业保险与城镇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失业保险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城镇失业率的增加,城镇失业率的增加会引起失业保险支出的增加。另外,我国失业保险支出的变动对城镇失业率的影响是正激励与负激励并存。  相似文献   

9.
《人口学刊》2018,(1):90-101
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4年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及就业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待遇梯度对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的相邻地区存在竞争提高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倾向;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选择隐性就业,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扩大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建议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按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和10%来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收入的50%2014年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及就业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待遇梯度对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的相邻地区存在竞争提高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倾向;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选择隐性就业,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扩大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建议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按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和10%来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收入的50%70%确定,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保险金控制在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21%左右。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间的比值应大于或等于1∶2∶3,以确保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对我国城镇地区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在该条例出台前后并无显著变化。结合2001-2013年的城镇残疾人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后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幅度减少、残疾人个体就业的政策门槛较高、申请程序复杂等是导致残疾人就业不乐观的重要原因。据此,文章从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聂爱霞 《南方人口》2012,27(3):43-48
本文采用厦门市失业者登记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失业保险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失业前月工资收入、失业保险发放期限和失业保险发放标准会影响失业者失业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重庆直辖市3000失业劳动力家庭人户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排序选择logit模型估计了失业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背景和社会政策.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其就业渴望强烈程度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健全失业保险的前提下,对失业劳动力适当的取消直接货币补偿而代之以非货币的扶持,可能更有利于刺激失业劳动力积极寻找工作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3.
国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漫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以来 ,西欧“过度福利”政策的实施已陷入困境 ,纷纷兴起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浪潮。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普遍采取“大改革”和“小调整”的办法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把重点集中在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 ,即“节支”上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始向多重保障的方向发展 ,即实行复式保障结构 ,另方面是把失业保险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就业上来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就业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就业目标,即"就业更加充分";将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即"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劳动力提前退休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的提前退休行为.结果表明,失业或下岗可能性越大的个体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高;失业可能性增加1个百分点,男性提前退休的概率增加约0.25个百分点,女性提前退休概率增加约0.32个百分点.另外,健康状况是女性提前退休的一个动因,但并不是男性提前退休的原因;对女性而言,子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更有可能选择提前退休.文章指出当前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失业保险的功能,因此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政策,同时加强失业保险的保障力度,完善就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6.
张晓青 《南方人口》2002,17(1):9-14
目前 ,我国隐性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的问题不容回避 ,劳动就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劳动就业与失业及社会保障进行科学地、有效地综合定量分析。文章分析了当前就业和失业统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提出就业、失业、工资、失业保险、再就业以及职业培训等构成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 ,构建综合测定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失业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响美国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失业救助作为一项解决失业问题的制度 ,在整个美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失业救助包含两个主要方面 ,即失业保险和公共救助系统。探讨美国失业救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风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的述评。然后,利用作者对我国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的相关调查获得的数据,具体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的影响因素。得出失业期间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就业困难出现时的无奈、社会的不公平程度、通过网络发泄不满情绪、期望走捷径解决就业困难、政府就业扶持计划的缺乏等都会对失业大学毕业生产生抗争策略起到显著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修订是2003年全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修订,成为当前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之一。由于婚姻登记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对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就《条例》的实施,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 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水平对劳动者失业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教育水平越高劳动者的失业风险越低,说明我国“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局部的和短期的,受到诸如摩擦性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产业结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教育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是显著而且正向的.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充分利用智力资源,此外,要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融合以及劳动者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