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翼 《河北学刊》2008,28(3):6-12
本文通过对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内地人口粗离婚率逐年升高,这既有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的因素,也受到中国婚龄人口供给的影响。中国每年登记结婚的对数在逐步减少,离婚率在迅速上升。在地区分布上,东北三省离婚和再婚率比较高,但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却不明显。人们的初婚年龄进一步推迟,未婚人口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农村老人的丧偶问题重于城市。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失衡,未来男性"婚荒"问题将会很严重。  相似文献   

2.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人口比例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不仅在时间上,而且是区域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本文将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一现象进行描述,阐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这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亚洲出生性别比失衡对人口转变理论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与西欧人口转变中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内有显著区别.出生性别比在维持高位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反转的现象,典型的表现是韩国,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性别比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鉴于亚洲部分国家的这一特殊现象,本文试图探讨亚洲出生性别比变动模式以及在经典人口转变理论基础上进行扩展,尝试构建更为具体和全面的亚洲人口转变模型.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1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呈现出新情况、新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结婚率与离婚率出现大幅上升。同时,通过观察未婚、已婚有配偶、离婚、丧偶四种婚姻态势可以发现:人们的平均初婚年龄向后推延,大龄未婚人口现象日益凸显;处于适婚年龄的青年人已婚人口数降幅明显,而中老年人再婚率却逐渐上升;女性离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中年人成为离婚的高发群体;丧偶人口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丧偶的风险也在增加。四种婚姻态势集中反映出四个突出问题,即大龄未婚人口问题、中老年人再婚问题、中年婚姻危机问题和老年人丧偶问题。要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性别比失衡已成为带有全局性、全程性社会经济后果的严重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全面评估了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影响及后果,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衡不但严重侵害了女童的生存权、损害到女性的健康与发展,而且会导致男性”择偶拥挤”,进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刻画了当前中国青年人口的基本特征:1)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相对占比迅速降低,这会加重其未来的养老压力;2)由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导致的年龄性别比的失衡状况仍然严重,青年适婚人口会面临婚姻挤压——主要是对男性的婚姻挤压;3)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推行与高等教育的扩招,使青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有了长足提升,这使教育不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对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机会的不平等;4)中国青年人口的初婚年龄大大推迟,青年人口的结婚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0%数据及有关数据,对我国不同人口变量、社会经济以及民族特征妇女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做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有随母亲年龄的增长而略微下降的趋势。一孩率的上升、生育年龄的变动和“开放女儿户”并不是使出生性别比高于正常水平的影响因素。由于妇女申报的出生婴儿中女婴漏报多于男婴的现象在城乡和不同民族中普遍存在,从而使得根据妇女报告的分孩次、生育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民族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总体水平偏高。加上统计的女婴漏报的影响,二者可以解释出生性别比高于正常水平的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科技人员以及镇妇女申报的相对高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则表明,选择性生育已成为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不可忽视的第二位因素。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现象与偏好男性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选择性申报和利用科学技术进行选择性生育有关。而目前我国生育水平最低的地区的出生性别比至今仍保持正常,表明了发展经济、普及教育以及提高城市化水平对转变人们生育观念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挑战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理论探讨,尚未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将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与2000年至2015年间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与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发现高房价有助于降低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儒家伦理和传统生育文化影响力小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初期性别干预程度高的城市;女性社会地位、城镇化进程、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地区生育政策等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此,国家必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教育并普及新型生育文化,从而继续缓解家庭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虽然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但二者小说都以描写爱情婚姻题材见长,同样作为知名女性作家,二者都擅长刻画女性、婚姻和家庭,洞察男女间情爱之战的表象和本质.本文将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以及女性人物婚恋观等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二者所塑造女性人物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出生性别比偏高以来,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表现出失衡的地域和人群范围逐步扩大;乡村高于城镇;随孩次递增而上升等显著特点.”六普”数据更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出生性别比的新特征和新态势: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有所减缓;镇的出生性别比开始高于乡村;一孩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出生性别比偏高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这说明,我国出生性别比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低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强化其在婚姻匹配中的优势地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建立家庭内部生育决策模型,构建以收入赋权的婚姻教育匹配指数,探究婚姻教育匹配对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婚姻教育匹配指数增加,即妻子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于丈夫,会显著降低女性生育意愿、减少生育行为,并扩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程度。婚姻教育匹配对低收入、夫妻双方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农村家庭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女性在婚姻教育匹配中的优势增加会显著降低男孩偏好。进一步发现,婚姻教育匹配会通过改变女性生活满意度与性别角色转换度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新时代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制定政策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了20余年,其直接后果将会引发或加剧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护女性合法权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鉴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在农村的严重程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女性成员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保护的立法以及相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这一状况和趋势,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人口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探讨,涉及人口性别比的主要统计特征,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严重性等,认为出生性别比不是一时一地现象,有普遍性和全局性,已发展到具有巨大社会影响、事关人口全局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逐年上升是近几年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既合理又不全面的解释,能够涵盖所有原因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构建协调稳定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既要有长远的基础性建设,又要有近期遏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边境地区的跨境婚姻问题近年越来越凸显。跨境婚姻人群大多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水平低,初婚年龄偏大,是造成娶外籍媳妇的主要原因。婚姻习俗中择偶标准的俗定、女性离乡择偶、生育文化的性别偏好、人口性别比的上升,边疆农村青年婚姻观念从保守走向开放、从传统向新型、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是促使边境贫困山区跨境婚姻行为增加的重要因素。婚姻挤压因素造成的边民择偶外溢,是缓解贫困大龄边民的婚姻、家庭困扰的合理方式,同时也存在很多管理困难和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情况下,婚姻市场中的婚姻挤压现象随之出现,并且婚姻挤压程度有加重趋势。本文试图以中国农村地区初婚市场中的适婚青年为研究对象,应用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现状进行描述,进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婚姻挤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如何缓解农村适婚青年婚姻挤压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失业群体求职的实证研究,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所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异.研究发理,从总体上看,在通过关系网络找到工作的人中,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关系网络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控制婚姻状况这一变量后发理,未婚的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关系网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并对社会资本的中西方差异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