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任务,此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在探究中国现代化内部原因和动力基础上建构的中国式现代性的范导,而中国式现代性在农民思想中的确立则亟需通过农民启蒙来完成。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民启蒙的远未完成,使农民启蒙显得必要而迫切,只有通过农民启蒙,才能稳妥解决横亘在农民迅速发展的物质生活与遭受重创的精神家园之间的矛盾;才能在启蒙农民的过程中启蒙我们自己,建设农民的主体性,开发农民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也才能为启蒙反思开辟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实现了农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本文以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关于农民现代化的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两人思想的异同:一是关于农民经济现代化思想,二是农民政治现代化思想,三是农民文化现代化思想。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比较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农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对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全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的影响之大更是前无古人。他关于农民是革命动力的理论使中国农民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关于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使农民获得空前解放;关于教育和改造农民为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提供了政治保障;他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当前农民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给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越级上访、暴力抗政、选举违规、宗族干政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工作和建设,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参政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基层政府和组织对农民权益的侵害、以及农村经济、宗族、农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民对近代政党与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是革命党的基本依靠力量。近代革命党只有充分发挥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正确地回应农民的利益要求,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基础。民初农民与革命党的疏离、革命党对农民整合的孱弱、革命党农民政策的失误,使革命党无法对近代中国革命与国家建设作出强有力的政治回应,从而造成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困难更多、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这些挑战因素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劣质性、收入增长的缓慢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性、劳动力转移的无序性和家庭负担系数的扩张性。面对挑战,只有消除贫困根源,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循序渐进,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才能早日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随着农民对现代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迫切现实要求,只有农民彻底摆脱其传统特征,完成自身的现代人的转化,才能充分发挥其现代化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8.
WTO对中国农业环境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环境资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影响主要有: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农业污染,引导环境与发展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不利影响有:中国较低的环境门槛可能导致污染转嫁及病虫害的传入,扩大农产品出口将导致国内生产规模扩大从而使污染加剧,并可能引发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只有从经济刺激、制度安排、法制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强化有利影响,消除不利影响,实现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对中国农民来说,主要还是“雪中送炭”问题,而不是“锦上添花”问题。现时的中国仍需要赵树理精神,应该有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为九亿农民服务,掌握着中国当代文学主流话语权的人士应该为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对农民来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他们为之苦苦追寻的梦想,而农村与城镇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民对城镇的向往之心越来越强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使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同时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和人的无差别发展,它不仅是农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农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助推城镇化,通过发展产业支撑城镇化,将文明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实现城镇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最基本的阵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有严重的"离农"倾向,这有悖于新型农民培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因此,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出发对农村教育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理性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完成该任务需要关注新型农民的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具有新意识、新观念、新素质、新风尚的农村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针对目前种种现状排除障碍培育新农民,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诉求。培育新农民首先需要政策倾斜,给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其次应加强农民各种素质教育;第三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双向流动的"常态化"趋势使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分离出外出、返乡和留守三类农民群体,他们对科技信息关注程度、需求偏好以及影响其科技信息需求的因素都不尽相同,这对相关科技信息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应加大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综合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培养新型农民、扩大农民消费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在扩大农民消费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农民消费安全,培养新型农民消费安全意识,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也是化解当前金融危机的有力举措。根据新型农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对农民消费安全形成的原因、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对农民消费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危机,并且治理效果欠佳,反映出国家农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不足。文章认为,大国小农的结构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散经营的个体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使得生态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失效,农民缺乏从事生态农业的动力。分散经营的个体小农户也难以对接大国家,使国家难以有效地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导致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新时代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需要依托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重塑农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农民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从一定程度上说,新型农民的培养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对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新型农民培养中的知识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新型农民培养的效果。提升新型农民培养中的知识管理绩效应当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断促进农村文化的创新,重视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构建科学的农村知识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继迁  赵志鹏 《南都学坛》2012,32(2):107-112
利用对江苏省常州市小庙村村民的调查数据,研究村民的不同个体特征与其阶层认同之间的关系表明:村民的政治面貌、有产权住房数等因素与村民的阶层认同关系不大,村民的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月收入水平、家庭月消费水平等变量则与村民阶层认同关系密切。男性村民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女性村民;青年和中年村民认同的阶层地位明显高于老年和未成年村民;已有城市户口的村民,主观阶层认同显著高于农村户口村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村民认同的阶层地位较低,随着学历的提高,村民主观阶层认同显著升高;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村民,阶层认同最高,其次是个体经营者和公司职员,工厂工人和无业者等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较低;月收入越高的村民,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明显高于收入低的村民;家庭消费水平越高的村民,主观阶层认同明显高于家庭消费水平较低的村民。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我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我们也看到,在公共财政视野下,农民负担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文章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调查,解剖了不同类型的村集体农民负担的新形式和具体表现,揭示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出了重新理解农民负担内涵、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管护是退耕最终成功的重要保证。沙连堡退耕管护制度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构建了横向监督制度;提高了寻租成本;确立了政府与退耕户之间有效的“承诺—信任”机制。这种基于横向监督的生态管护制度结构不仅有力地推进了退耕工程的开展和退耕成果的维护,而且为其他地区维护退耕成果,从而促使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首先提出了中等农民的概念,即中等农民是拥有数倍于目前家庭承包下的耕地面积,主体是中年壮年农民,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采用机械化生产,能够获得与外出非农就业相近、可以维持家庭生活支出的收入和适度规模家庭经营的农民。有别于家庭承包制下的小规模经营农民(小农)和粮食大户(农业资本家)。阐述了中等农民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是农业生产需要决定的,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途径。借鉴国外经验,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培育发展中等农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