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夏 《成才与就业》2013,(22):61-61
这两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相继有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并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显示:如今内地约有1.8万名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2.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3.
木子 《社区》2010,(15):52-54
不听话表现:丕断要新甄县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专家解密: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喜欢新鲜的东西,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具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  相似文献   

4.
换书     
星期四,由于九年级(初三)下午要举行第三次月考,《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考,所以这天上午九(12)班第四节的《历史与社会》课我让学生复习,准备下午考试。学生们复习时,我在班级里巡视,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坐在第二组最后一排的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学生站起来,手里拿一本书,气势汹汹地冲到他前排的两个同学跟前,吼道:“你们把我那本新书拿走了,给我拿回来!”那两个同学说:“我们没有拿。”但他肯定地说:“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拿的。”他的情绪很激动,坚决要他们把书拿出来。我见状赶忙过去想把他拉回座位,但他坚决不肯。全班学生都注视着他,也在考验我怎样“镇压”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十二生肖鼠为首。余朝思暮想,很为子“先生”过街也受惩而鸣不平,如不幸屈死,此文谨供其生前友好共赏。世人皆清我浊浊,不论正面的评价或作反面的教材,都是“天生鼠材必有用”的。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开学第一周的一天下午,班上的宇嘉同学拿着一张《邵阳晚报》走进了老师办公室。“徐老师,问你一个问题,”还没等我回答,他接着说道,“什么是城市‘牛皮癣’?”原来,他正看的《邵阳晚报》上有篇文章报道邵阳市区正大力整顿城市“牛皮癣”。我简单地给他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为作文教学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胜境指引了方向。近年来,我向着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边学习,学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尽管这条路还歪歪扭扭,甚至可能走不到成功的尽头,但我感觉蛮好:我的学生不再怕作文,而我批阅作文也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寻芳”“拾贝”的惬意!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孩提时代,我们总喜欢依偎在大人的怀抱里,倾听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历经几百年而经久不衰,不能不说是它的魅力所在。现在的孩子,也同样喜欢听老师或家长讲童话故事,有许多孩子是在父母的故事中长大的。安徒生的《丑小鸭》、《红舞鞋》、《拇指姑娘》;格林的《青蛙王子》、《莴苣姑娘》……这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不知陪伴了多少孩子的成长,也让更多的孩子乐于去讲述。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让孩子们自编童话,发挥想象能力,让孩子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是培养创造才能,发展语言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佛心     
初秋时节,我与几个新结识的朋友一道从成都乘车去游览峨眉山。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路上大家尽情欢笑。有一个叫叶子的小女孩,很快就成了车上的中心人物。5岁的叶子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地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背诵完毕,掌声雷动,妈妈便又让她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但叶子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大家哄笑起来。妈妈再强求,叶子便斜睨着妈妈说:“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妈妈和整车的人都笑翻了,但叶子不笑,很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  相似文献   

10.
孙欣 《社区》2010,(24):63-63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11.
一名研究生来到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研究生为了活跃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出了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最远的说要一小时,最短的也有半小时。放学时,研究生问:“刚才谁说自己上学只需要半个小时呢?”“老师,是我!”一个小女孩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一次,北京的一些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里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穷人》时,我突发奇想,改变以往的导课方式,在黑板上写上一道数学题:5+2=?学生马上回答:“等于7。”我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可这篇课文中的5+2就不是等于7了,而是等于……大家想知道答案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吧。”学生开始读课文,时间也一分一秒地过去了。10分钟后,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大都是从桑娜一家的生活更艰难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10,(3):44-44
在KTV,有人点《暖昧》,第一句就是“暧昧让人受尽委屈”,哀怨得开门见山。我倒觉得“暖昧”并非是成心使坏的孩子,它不过有点调皮难以驾驭,正是这股子和平常生活之间的拉扯力,产生了甜蜜和不一般的心跳,才会引得众人前仆后继。感觉“受尽委屈”的男女,显然还是嫩中带执著,执著地要把暖昧转正,但老天,哪有那么多“编制”呢?  相似文献   

15.
近日,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有人批评,国内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当他们大学毕业后,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怎能不茫然?作为全国首家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职业规划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6.
妙记颜色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第一册M4涉及到颜色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准确地记住各种颜色(音义结合),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在班里选出穿各种颜色衣服的孩子,在黑板前站成一排,然后指着各种颜色教学生跟着chant,  相似文献   

17.
鼠年话鼠钱     
1996年为农历丙子年,子即鼠也,鼠为十二生肖之首。 在我国用十二生肖对人的生年定属,是沿袭已久的传统纪年方法。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记录,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简《曰书》中已有记载。秦之后,西汉淮南王刘安等著的《淮南子》、东汉王充著的《论衡·物势》和《论衡·  相似文献   

18.
书香     
“爷爷,我的《唐诗三百首》呢?”放学了还没到家,声音就早已破门而入了。可进去了,一点动静也没有,爷爷正拿着《三国演义》在老爷椅上认真地看着,还不停地比划着什么,好像他自己也融入书中了。还未得到书香补养的我,大叫起来,爷爷这才醒悟过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爷椅,还有那带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1):88-88
孩子的态度感染了我 我是小读者索振洋的母亲。当孩子很神秘地把一封信让我寄给你们时,我知道这封信对他是很重要的。我暗地打开看了看,知道了他这是在和你们探讨“涉猎”和“涉及”的用法。他的认真态度感染了我,我原封不动地把信寄了出去。谢谢你们给予了解答,  相似文献   

20.
我于1986年退休后,待在家里与老伴朝夕相守,相依为生。时间长了,总感到生活乏味,于是老伴就把孙儿接来,常绕膝下,以娱晚年。后来孩子上学了,我也就成了家庭教师。 一天,孙儿拿着一首古诗要我讲。我接过来一看,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