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柏特南、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英文CivilSociety以往在中文中大多译为市民社会。但是,根据迄今这一措词在全球范围的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看,在很多场合将其译作公民社会更为贴切。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个部分。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柏特南用了20多年的时间,对意大利的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发达的公民社会既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促成民主政治体制的实际运行。非政府组织是在8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它们是公民社会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新角色,集中体现了公民社会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西方公民参与面临着民主参与精神和公共领域衰落、公民身份和权利流失、公民共和主义和公民自由主义内在张力等困境,并通过非政府组织平台,实现了进入"生活政治"和"公民治理"的转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蓬勃发展,其中的公民参与具有特殊的"中国"意义和取向,因此,积极促进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推进"公民治理",就成为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中重要而持续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所管理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多,政府的张力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扩大政府规模受资源的有限性制约,空间不可能很大。通过建立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使之广泛地参与社会管理,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一个重要思路,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的做法。非政府组织是一柄双刃剑,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长和壮大有其现实和理论背景。相较于对立的、漠视和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中更呈现一种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是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机构和组织实体,是介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它为社会提供各种政府行政机关难以做到的公共服务。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委托”和“替代”这两种方式来实现其履行部分公共职能的目标。非政府组织履行部分公共职能将在新世纪呈普遍化的趋势,也将是我国当前改革政府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高效制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经济组织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多方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推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但是这两种组织在提供这些物品和服务时遵循的是不同的作用机制,本文从垄断性、强制性、灵活性、契约、目标导向、资源来源等6个方面,对二者的公共性进行比较.并从合作、冲突、分立三个方面,对这两种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上的相互关系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规模和种类发展迅速,但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尤其是绩效管理方法缺失,成为制约其有效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内外沟通,完善信息流通网络,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和平台,加强各方面合作关系,并且进一步优化完善社会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公益性文化组织大多是半政府文化组织或是政府行政系统的一种延伸,使这些文化组织的性质异化。这些组织的一个合理的改组方向是公益性非政府文化组织。它们应该通过自身的价值实现换取差不多价值等量的资助,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它们超脱地行使自治权的同时,也应受到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监督以及法制管理,形成科学的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行政体系的自我革命、城市管理模式转型瓶颈的克服,都必须把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及其背后的利益、价值追求整合起来,形成成熟的、强大的公民社会,以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持久的动力、组织保障和功能依托。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of Israeli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s) providing services to women as part of the creation of an alternative women's welfare sphere in Israel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influence upon the welfare state and women. The cre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women's civil society sphere can be seen as part of a move by the Israeli welfare state towards a liberal‐style economic regime.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services and mode of operation of fourteen organizations offering welfare, health and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women in Israel, using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study identifies four traits characterizing these organizations: their loose connections with the welfare state, the use of sectoral and selective criteria determining eligibility for their services, the mirroring of internal dynamics of the community and its response to gender issues, and the CSOs' holistic, sporadic and unprofessional services. 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gender dimensions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services they offer, and the role and place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operating parallel to the welfare state. It sheds light on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is sphere and its service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empowerment and improvement of women's lives but,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 and reinforce their exclusion and margin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civil society”和“community”两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在中国学术话语中的变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中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以及这种微观基础与“社区共治”和社区“治理结构”的微妙联系,同时也提醒读者,要深刻揭示这种微妙联系,就必须把研究视角聚焦到具体行动空间的权力关系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论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是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公益价值观是影响国民公益意识和公益行为最根本的因素。因此,通过建设公益文化来培育国民公益价值观,提高国民公益意识,是促进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套理性化的规则体系,法律只能规范人的外部行为。但是,每一个人都是有着独特意志和思想的存在,其行为必定有着精神上的根源。因此,法律必定与规范人类内心的伦理和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诸神纷争”的多元主义时代,国民基于一套统一的信仰体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保持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人民群众为本,实施科学发展,建立和谐世界,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形成了江泽民和谐社会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为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条件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John Braithwaite 《Th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6,62(2):393-409
Empirically, justice might be immanently holistic—with procedural, distributive, restorative, and social justic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estorative justice may be about creating spaces where the various imperfectly correlated facets of holistic justice might cohere. State institutions of justice (such as criminal courts) with deeply embedded traditions of narrowing the meaning of justice (to proportional punishment, for example) are less fertile soil for holistic justice than civil society. Beyond a move to holism and to civil society,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imply a move to what Sherman calls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justice." This means nurturing the expression of vulnerable emotions and trying to avert the provocation of aggressive or stigmatizing emotions.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管理思想是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长久以来,社会管理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范式的演变过程,出于对现实社会结构变化的回应,研究范式面临一种新的转换,本文主要从社会控制、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网络方面考察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将社会治理视为一种实践过程,置于社会运行的视角之下,通过研究社会治理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寻求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20.
广州要坚持依法有序、自愿自治、循序渐进、城乡并重原则,通过城市政府的积极推动,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大力调整和发展行业协会和各种商会组织,逐步形成一个以组织规范、管理科学、功能全面、社会化程度较高、有较强参与能力、在城市治理结构中担当有效协同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