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使用,恰当地使用称谓语是交际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汉语称谓系统的多样化和多变性是产生称谓变异的主要动因。称谓变异的主要表现方式包括自称变异、对称变异和叙称变异等。此类称谓变异的语用机理可以在语用顺应论框架内得到进一步的描述和阐释。了解汉语称谓的变异性问题有助于我们准确和恰当地运用称谓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终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比较了英、汉、俄社交称谓方式以及亲属称谓的差异,目的在于使交际的双方在语言交际中选择恰当得体的称谓,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称谓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因为对方不恰当的称谓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人们把称谓语划分为两类: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本文把探讨的范围限于社交称谓语,从英汉社交称谓语的比较谈起,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称谓语的误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社交语境下的各种英汉称谓语,往往不能按其字面意思简单理解,而必须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揣摩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表达称谓者的情感,传达称谓者的语气,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反映交际发生的特定场合,以达到称谓语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称谓词表达称谓者的情感、语气,体现交际者的身份并反映交际场合的特点。不同的社会文化必然对称谓词产生不同的影响,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也概莫能外。本文拟通过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比较,探讨其差异,以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6.
谈谈汉语称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称谓”一词,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包括所有人或事物的名称,狭义是专指人们可以用来互相称呼的有关名称。本文说的是后者。人们交际时,少不了要互相称呼。称呼的言词是否恰当,事关交际的效果。本文试就汉语称谓的名实、色彩及历史特点等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便人们进一步认识并掌握这一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7.
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称谓语的恰当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称谓语的选择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更是用来标记讲话者身份或态度,反映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称谓语的隐喻用法是指非称谓系统词语的“创造性使用”或称谓语的“有意误用”。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具有表达讲话者情感和态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物称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称呼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称谓。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人每天都离不开人物称呼。恰当得体的人物称呼对协调人际关系、确保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实现人物称呼恰当得体呢?我们认为,这其中不仅有一个准确掌握称呼语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它与语境的夫系,即要达到称呼语与语境相适切。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称谓体系中一些鲜明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了解汉英称谓的差异,按自己的理解随意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引起语用失误,造成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重要表现.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中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对称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2.
外祖父母称谓词一般由区别宗亲与姻亲的语素和祖父母称谓组合而成,其词根语素虽然不会紧跟祖父母称谓发展演变的步伐,但是具有与祖父母称谓同步发展的动因。湖南东北部分布较广的外祖父母称谓主要有"外公/外婆""家公/家家""阿公/阿婆"等称谓形式。就发展演变的先后次序而言,"外"类称谓早于"家"类称谓,"阿"类称谓不会晚于"外"类称谓和"家"类称谓。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详细叙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亲属称谓体系 ,论证汉语亲属称谓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部分通过现代汉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 ,论证汉语亲属称谓的第二个显著特征 ;第三部分论述形成汉语亲属称谓两个显著特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以西昌方言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文白异读(文/白读:我,[?o314]/[?a 33];你,[li314]/[?ia33])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纳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文读、白读的使用情况,总结相关语法规则,发现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文读使用范围均比白读广;此 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文读的起源均与四川话(西南官话)的基本语音规律一致,而白读的起源与语言接触,特别是北方方言 和南方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有关。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文读使用范围较白读广的原因以及语言接触如何产生出文白 异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英汉称谓语由于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有异有同,其中透视出的性别歧视现象一直受到许多语言学家和社会历史学家的关注。文章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英汉称谓语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指代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此外,文章还对如何避免使用歧视性称谓语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孟子》中第一人称称谓的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孟子》中的第一人称称谓包括人称代词和名词性称谓两大部分。两书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基本一致,即多数用于上对下,这表明当时人们已不大接受对一般人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自称的做法。《孟子》中的名词性称谓形式比《论语》更为丰富,有些词语在《论语》中还是一般词语,到《孟子》中则发展为谦称,这说明,从《论语》时代到《孟子》时代,称谓词语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准确区分名与实、指与物、名和谓的基础上,伍非百认为,“正名”中的“名”已经不再是具有静态特征的概念或语词,而是具有动态特征的“谓”,“正名”实质上就是“正谓”。尽管如此,他还是明确地提出了兼名、别名二律来明确“名”,以“唯谓”来实现“正谓”,这对于中国名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岩》中称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岩》中的称谓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和保护性“策略”,业缘关系的“同志”称谓具有支配地位,血缘关系称谓则被严重边缘化;这种称谓结构实质上也是新时期语境下的重建。对其称谓进行人类学和社会学解读,可以反映出该作品的时代、社会特征及其被“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女.陛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亲属称谓(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制度称谓)和带有感情色彩的社会称谓(敬称、谦称、贱称、蔑称、昵称等)。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官名不仅是职务的指代,也是称谓的一种。古代官名用于称谓的现象很多、特别是唐宋以来。不过利用官名称呼的不一定就是担任官职的,这就是常说的僭称。古代官名与称谓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古代官名有的演变为一般的称谓;另一方面,有的一般称谓语在一定的场合则又反过来成为宫廷和官员之间的特定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