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在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对整个诉讼过程都有指导作用。它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民事诉讼中各主体的行为,使他们能够诚实善意,并达成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衡平。诚实信用原则还在解释与弥补法律,增强制定法的灵活性和树立法律权威、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其原则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审判实务中,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日益严重,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而且严重侵害了诉讼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规制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应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活动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应建立法官依职权主动采取的程序机制和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因其有新的《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作为主要内容,从而走向了日趋成熟和更加科学的道路。但在民事诉讼的立法、执法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和待完善之处,本文试就民事诉讼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关于“期间”立法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期间”是诉讼期间的简称。民事诉讼期间,就是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各自完成某一诉讼行为所必须遵守的时间限制。严格遵守法定期间进行诉讼活动,对保障当事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民事诉讼法制定“…  相似文献   

5.
新民事诉讼法虽将诚实信用原则写入总则中,但因在法律规制上缺乏具体操作性规定,滥用诉讼权利现象仍屡禁不止,导致延滞诉讼进程情况愈演愈烈,为此,本文以广东省某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为样本,通过对该院2013年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现象的实证分析,以强化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为着眼点,提出完善立法、能动司法、诚信建设等应对措施,着力破解延滞诉讼难题。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在此背景之下,对该原则的具体适用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从该原则对法院审判权规制的角度来看,《民事诉讼法》应对阐明制度予以细化和深化,从而达到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发端于罗马法,是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负载法律的灵活性,并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依据。回溯历史,罗马法中诉讼法与实体法合体的本质以及罗马民事诉讼中反映出的具体诚实信用规则表明,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并非来自民法领域的扩张,而是同样肇始于罗马法,并随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得以发现,在后世诸多国家的诉讼立法与司法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官职权的配置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赋权随意性过大 ,法官职权膨胀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过分虚弱 ,两者之间的关系要重新加以调整。具体而言 ,应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树立以当事人的诉权制约法官 (法院 )职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仅有3个条文,而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亦是差强人意,导致实践中司法机关对该原则理解不一,操作各异。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运行中存在着司法工作人员理解偏差、适用主体定位不清、法官难以直接援引定案、未能有效遏制虚假诉讼等问题,应当通过完善司法解释、逐步推行和推进案例指导制度、有效规制虚假诉讼行为、加强诚信诉讼的法制宣传与教育等方式,将诚实信用原则落实到民事诉讼中来,防止其成为一条“睡眠条款”。  相似文献   

10.
将诚实信用原则纳入民事诉讼体系,并期冀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两方面加以注意:其一,应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程序规范来对其予以体现;其二,将此原则的适用主体界定为与案件争议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而将作为审判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法官排除在此原则规制主体范围之外.进而再将诚信原则具体展开,从而真正对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事诉讼是以程序正义为理念、以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为支柱的对抗与自主为特点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一机制能否有效发现真实、选择恰当法律、实现实质正义取决于对抗双方当事人诉讼进行能力的实质平等.如何匡正当事人之间诉讼能力上的差异,维持当事人之间实质上的平等,应成为今后民事司法改革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不起诉制度的解构与重构——以价值权衡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与效率构成了现代诉讼制度的正当根据。正义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使刑事诉讼法表现出对刑法的一种工具性价值.程序正义却是源自刑事诉讼法独有的品行,两者都不可或缺。而效率则是诉讼资源稀缺性的要求,也是实现正义的保障。不起诉制度应该体现正义与效率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应该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作出判断和处理。对罪疑的案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在不起诉决定形成过程中,一个公正的程序要求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赋予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权利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基于效率的考虑,不起诉决定应该具有确定的法律效力,以形成对检察机关和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13.
诚信原则作为法律化的道德准则 ,从更深层次上把握了公平的要义 ,在审判实践中有着重要运用。首先是调整当事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 ,恢复、重建利益平衡 ;其次是解释、评价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防止发生纠纷后当事人趋利避害、进行恶意辩解 ,指引当事人善意、正当行使权力并履行义务 ;再次是补充、解释法律 ,弥补法律条款不能涵盖全部现实生活的不足 ,对法律规范作出符合立法旨意的正确阐释 ,防止从个人目的出发任意曲解法律。适用诚信原则应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准绳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审慎、适度。  相似文献   

14.
证明妨碍行为使得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基于对权利进行救济的需要,应对证明妨碍行为予以排除,这是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极为重要的体现,也是公平与效率司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在民事诉讼法中对证明妨碍及其排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虽然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部分地确立起该制度,但其本身存在诸多缺陷,亟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非正当当事人这一概念伴随着形式当事人概念的发展而发展,在民事诉讼中已经获得了独立地位,要求通过程序的构建合理处理非正当当事人。我国现行立法对此内容未加规定,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前苏联与俄罗斯则分别形成了一套非正当当事人变更制度,分析三者制度运行的环境及存在价值,对我国的非正当当事人变更制度的研究大有裨益。在借鉴及构建非正当当事人变更制度的过程中,仍需要从理论系统性、立法沿革、司法实践的规范性以及与相邻制度的契合性出发,注意平衡涉及的几种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成本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作为为社会提供处理各类民事纠纷公共服务的司法裁判应该是免费的。但是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能满足实现司法救济权利保护普遍化的情况下,向当事人收取一定的诉讼费用可以补偿国家财政对司法裁判投入的不足,有利于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作为司法裁判的成本补偿,法院确定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应与具体案件所消耗的司法裁判成本密切联系。因此,建立一个依照不同的程序以及程序的不同展开阶段为标准确立收费金额的收费体系可以更直观地体现诉讼成本的投入变化,并能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基本程序选择权和处分权。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对象确定的理论基础是矛盾的特殊性。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贯穿于民事诉讼实践活动、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这一矛盾运动过程的规律。也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以及法官与当事人既对立,又统一,促使诉讼矛盾必然解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产生于古代罗马法 ,现已成为各国民法领域的一项普遍指导性法律原则。实践证明 ,诚实信用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诚实信用原则作指导。为此 ,必须贯彻诚实信用原则 ,重塑市场经济主体诚实信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恶意诉讼类型多样,隐蔽性强,严重侵犯他人权益,破坏司法权威及司法公信力。人的逐利本性、社会诚信缺失、司法政策偏颇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等是恶意诉讼泛滥的主要原因。恶意诉讼具有实体侵权与程序违法双重属性,其甄别取决于法理基础上的政策考量。旧《民事诉讼法》已有大量规范可用于预防和制裁恶意诉讼行为,新《民事诉讼法》在旧法基础上,通过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强化检察监督、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加大对恶意串通行为的惩处等的修改来加大打击力度。不过新法还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忽视受害人赔偿权等多重问题。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缔约过失责任应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本文分析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表现类型 ,阐明了我国合同法确立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