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涉外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十分重要,因为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往往会影响案件的结果.为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本文对我国涉外案件的管辖权问题进行研究,对如何完善我国涉外案件的管辖权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社会在协议管辖制度上形成了扩大其适用范围、放宽其形式要件、弱化被选择法院与案件联系因素的宽松化趋势,并同时出现了公共政策和弱者保护原则对其加以限制的倾向.我国的涉外协议管辖制度基本上没有反映出上述趋向,因而应进行适当的完善.不过,在目前,由于案件国际转移现象的可能性,我国还须坚持"实际联系原则".  相似文献   

3.
涉外民事管辖权是一国法院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权利和资格。各国确定涉外民事管辖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国际协调原则、便利诉讼原则和合意管辖原则。我国有关的涉外民事管辖制度中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但是在立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立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管辖权异议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立法例的比较,对管辖权异议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我国在以后修订民诉法时应当规定法院的告知义务,并以此作为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利的前提。认为凡有可能受到法院裁判拘束的人都是管辖权异议的主体,管辖权异议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并说明理由。强调受诉法院裁定管辖权异议成立的情况不适用我国现行民诉法第三十六条关于移送管辖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与国际社会全面合作的深化。与此同时,在处理日趋繁多的涉外民事争议时,应最大限度的扩大以意思自治原则为基调的协议管辖的应用。本文从国际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制度渊源出发,探究了其具体司法操作及效力问题,并时该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以期对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刘睿 《南方论刊》2008,(2):58-59
有人说民事诉讼的管辖权之争是律师参与民事诉讼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在我国当前这种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下,民事诉讼管辖权之争(包括正当的和不正当的)对当事人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二十多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曾专门就管辖问题作出解释、批复、电话答复等近二百件,但仍未能从根本上遏止各级地方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管辖权方面的争纷。从某种现象上看,  相似文献   

8.
范冰仪 《社会科学战线》2022,321(3):275-280
明确选择法院协议的性质,是解决涉外协议管辖纠纷的先决问题。厘清待批准的《选择法院协议公约》中选择法院协议之性质实属必要。选择法院协议属于广义上的程序性合同,多数情况下被赋予排除管辖权的功能。中国涉外协议管辖在实践中呈现的特征与公约中选择法院协议的性质不符。因此,应转变国内协议管辖与涉外协议管辖统一的单轨制模式。应区分选择法院协议的有效性与可执行性。公约中适用被选择法院地法的做法比较冒进,中国涉外协议管辖可分别适用准据法与法院地法作为过渡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初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如何在理念、具体诉讼程序和制度上调整自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两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确立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追求包含公正的法律效益目标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不方便法院原则一方面反映了管辖权的国际协调精神,另一方面则是从诉讼经济、有效利用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而对本国法院管辖权进行有效的抑制.本文通过分析不方便法院原则在西方国家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司法现状,论述了该原则在我国确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改革的推进,本不完善的证据规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审判方式改革实践的需要和诉讼制发展的趋势。综观我国证据立法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建议从确立证明标准、建立证据能力规则、完善证明价值规则、配置举证质证等程序规则等方面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证据规则,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法制民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新时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育人责任感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高校体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来认识;(二)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来认识;(三)从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来认识。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