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和《王西厢》),是两部闻名中外的名作,历来研究者和研究文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作者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对于遣字、用词、造句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就《王西厢》和《董西厢》里大量迭词的运用,从重迭方式的多样化、迭词集中的高潮、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弥补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2.
钢琴演奏首先取决于审美情感,它表现为演奏中不同的情感状态。而这一切都受到个人内心活动与必要条件的制约、支配,具备了这些内、外在条件,才能最终实现审美情感的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3.
情感小故事     
陈永江 《社区》2013,(19):53-53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相似文献   

4.
情感小故事     
《社区》2013,(16):53-53
毕业那天,班长提议全班同学坐成一个圈,每个人在纸条上写一个自己的秘密,传给左边的人,这样每人分享一个自己秘密的同时也保守了一个别人的秘密。我故意坐在他的左边。暗恋四年却没敢表白,能知道一个他的秘密也好,我安慰自己。传来的纸条上只有三个字:我爱你。  相似文献   

5.
冯瑄 《新天地》2011,(10):106-106
在《氓》的教学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以往的教学中在分析这个部分时,往往通过语段内容来分析,笔者认为在本文中以女子对男子的称呼的变化为突破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明成化七年刊《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弘治十一年刊《新刊全相奇妙注释西厢记》、嘉靖间刊《雍熙乐府》,各载有一组《西厢十咏》。这三组散曲虽为无名氏所作的民间俗曲,但由于出现的时代较早,歌咏的内容与角度又与众不同,在《西厢记》的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它们不仅是迄今所见关于《西厢记》为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的最早文字记录,而且也是最先出现的《西厢记》人物论。它们对《西厢记》作者与人物形象的不同评价,显示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开启了后世《西厢记》论争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中期的《西厢》接受史上 ,可以看出复古思潮的鲜明影响 ,本文力图从三个方面 :即刻本接受、评点接受 ,及戏曲理论批评的角度说明之。  相似文献   

8.
唐明静 《社区》2012,(34):24-24
10月19日,一场大型单身青年交友派对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勤业六村广场举行,社会各界的单身男女怀揣着觅爱的心情走进广场,勤业二社区计生协会主动当起了红娘。本次相亲会不仅免入场券,计生协会还贴心地将男女比例调整为1:1,以增加配对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品本身既有情感,表现了作曲者的情感,又唤起听众的情感,音乐与情感两者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厢》制艺”考@王颖$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相似文献   

12.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一部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本文着重对《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主题、主要人物以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论,进一步阐明了《西厢记诸宫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西厢记》的爱情描写具有鲜明的理想品性 ,具体表现为崔、张爱情的纯粹性、互动性和专一性。市民文化对题材的改造、元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王实甫的思想素质是形成《西厢记》理想化爱情描写的主要因素。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分别向性欲的膨胀、社会属性的强化、爱情内涵的深化三个方向流变。  相似文献   

14.
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杂剧史上的集大成作品,书中广泛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书中的叠字修辞格,着重从叠字类型、叠字类型的特点和叠字的语用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来把握书中叠字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元杂剧《西厢记》和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都是描写东方古典爱情的优秀作品,这两部作品各自塑造的人物形象及表现的主题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反映出超时代的鲜明的进步性。近年来,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多是侧重于文化影响和接受上,而从叙事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会发现两者在许多惊人的相似中还存在各自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金评本《西厢记》对朝鲜半岛汉文小说产生的影响,以《广寒楼记》为最。《广寒楼记》从小说的结构布局、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从《西厢记》中吸取有益的成分,或直接征引,或化用,对丰富小说人物起了一定的作用,然亦有生搬硬套的毛病。由于《广寒楼记》是在中国古代小说普遍传播朝鲜半岛、并形成巨大影响的情况下接受金评本《西厢记》的,所以,它的接受更加全面地吸收了中国文学中有益的成分,拓宽了朝鲜汉文小说的表现空间,为朝鲜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积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的语言成就很高。《红楼梦》大量地接受了《西厢记》的语言,但是这种接受是创造性的、批判性的接受,不仅吸收了精华,而且巧妙地克服了瑕疵,可谓兼顾了锦上添花和点石成金。详细地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西厢记》和《红楼梦》两部名著,而且,对今人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刊插图本《西厢记》附有崔莺莺画像约20种,这些画像的作者大都题为陈居中、唐伯虎、陈洪绶等著名画家。根据画史文献,这些画家的确都曾绘制过莺莺像,但明刊插图多为冒名仿作。从文学人物到人物图像,画家们根据文本,结合自身情感需求与时代审美风尚,对崔莺莺进行了重塑.而这些图像在构图与人物造型等方面也凸显了供读者观看的视觉特点,观赏性日趋增强。  相似文献   

19.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同治十年(1871)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有学者于《文献》撰文认为是久已失传的明代嘉靖癸卯(1543)碧筠斋刊本《西厢记》。今据明人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有关碧筠斋古本的校勘及说明,验之同治抄本,可知同治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并非明代碧筠斋本《西厢记》,实乃赝本。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时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时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